【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6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6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被称为“泥板书舍”的学校属于(分数:2.00)A.巴比伦的学校B.古印度的学校C.古埃及的学校D.古希腊的学校3.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包括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这个国家是(分数:2.00)A.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希腊4.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分数:2.00)A.婆罗门教育B.古儒学
2、校C.佛教教育D.宫廷教育5.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决定了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因此男孩 7 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军事训练,其军事训练的内容是(分数:2.00)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B.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算术C.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天文D.赛跑、跳跃、天文、掷铁饼、投标枪6.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正式活动家和商人。因此,雅典男孩十二三岁就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还有(分数
3、:2.00)A.骑马、击剑、游泳B.骑马、游泳、奏乐C.击剑、游泳、文法D.骑马、击剑、辩证法7.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曾提出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句话是(分数:2.00)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C.知识就是感觉D.关于神,我们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8.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和(分数:2.00)A.法律篇B.论演说家的教育C.伦理学D.政治学9.“寓学习于游戏”的主张者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0.首次强调强迫教育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
4、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伦理学政治学B.理想国法律篇C.理想国伦理学D.政治学法律篇12.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以这三种灵魂为人性论基础的教育是(分数:2.00)A.体育、德育、智育B.体育、智育、美育C.体育、德育、美育D.智育、德育、美育13.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4.主张通过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来获取雄辩知识、提高
5、雄辩技巧的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15.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16.主张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制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其倡导者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17.主张学习内容除“七艺”外,还要重点学习上帝的语言,一切知识的源泉圣经的是(分数:2.00)A.奥古斯丁B.圣托马斯.阿奎那C.西塞罗D.昆体良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
6、.00)18.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9.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分数:2.00)_20.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分数:2.00)_21.“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的途径和目标。(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分数:2.00)_23.简述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理论。(分数:2.00)_24.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5.必答题(分数:2.00)_2
7、6.论述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分数:2.00)_27.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吾最近几年的经验,用吾最近几个月的思考,觉得职业学校最要紧的一点,譬如人身中的灵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什么东西呢?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来说,就是社会化。” 材料二:“我们的职业教育社,自从成立以后,一般普通社会里的人,都希望我们介绍职业。我们岂有不愿意的么?只是办不了这件事。终想根本解决,所以打算从职业指导下手。” 材料三:“学生来学,凭什么方法替他们分科?用怎样方法教导他们养成他们职业界的种种资格?学成以后,更有什么方法使得他们有一条相当的出路?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
8、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 材料四:“应该想一个法子,预先去指导他;凡是关于社会的生活,职业的种类,职业界需用人才的标准,以及学徒自己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各方面,都应该使他们注意做他们将来选择职业时候的参考资料。” (1)在此材料中,作此表述的教育思想家是谁?阐明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对材料中反映的观点进行评析。(分数:2.00)_28.论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6 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9、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被称为“泥板书舍”的学校属于(分数:2.00)A.巴比伦的学校 B.古印度的学校C.古埃及的学校D.古希腊的学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比伦的教育。考生需要了解巴比伦的学校教育的概况。在巴比伦,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教育内容重视语言、书写能力、阅读、翻译、计算等。学校中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巴比伦有考古发掘最早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3.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包括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这个国家是(分数:2.00)A.巴比伦B.古印度C.古埃及 D.古希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埃及的教育。与其他国
10、家的教育相比,古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教育制度也比较完善,出现了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在教育内容上,各类型学校侧重点不同,如僧侣学校重视科学教育;职官学校重视普通文化教育和专门职业教育;文士学校重视书写、计算、律令、数学、天文、地理等。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教育业重视灌输和体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4.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分数:2.00)A.婆罗门教育 B.古儒学校C.佛教教育D.宫廷教育解析:解析:公元前 6 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记载印度历史的古籍吠陀被崇奉为经典,也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入学
11、校、习经典的权利只能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享有,但三者享有的受教育权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元前 8 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以神学为主。公元前 6 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将讲道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当时的寺院不仅是教学机构,而且也是学术机构,堪称学术研究中心。宫廷学校是古埃及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5.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其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决定了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因此男孩 7 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军事训练,
12、其军事训练的内容是(分数:2.00)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B.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算术C.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天文D.赛跑、跳跃、天文、掷铁饼、投标枪解析:解析: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及国内外战争的需要,决定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勇敢的军人。教育的内容是以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斯巴达人十分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男孩 7 岁以后就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五项竞技,即以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为主的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酷的身心磨炼,以求形成勇敢、坚毅、顺从和爱国的品质。斯巴达人对
13、文化知识不重视。到 18 岁时,少数身心经过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正规军事训练。年满 20 岁的青年,被派往边境沿线驻扎,开始实战训练。30 岁后,通过考核,并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获得公民称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6.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正式活动家和商人。因此,雅典男孩十二三岁就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还有(分数:2.00)A.骑马、击剑、游泳 B.骑马、游泳、奏乐C.击剑、游泳、文法D.骑马、击剑、辩证法解析:解析: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
14、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善且美的人”。因此,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这种和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雅典的男孩 7 岁以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十二三岁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另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到十五六岁以后,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到 18 岁时,再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一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
15、,参与国家政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7.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曾提出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句话是(分数:2.00)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C.知识就是感觉D.关于神,我们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解析:解析: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是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8.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和(分数:2.00)A.法律篇 B.论演说家的教育
16、C.伦理学D.政治学解析: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以对话形式写了不少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是集中体现其教育思想的两部最有影响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著作。伦理学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9.“寓学习于游戏”的主张者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解析: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主张不强迫孩子们学习,主张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天性。但是游戏必须有选择,孩子参加游戏必须合法律精神。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10.首次强调强迫教育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
17、.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解析:柏拉图三次访问叙拉古受挫使他认识到,理想国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他在晚年写成法律篇,重新设计了一个最接近于理想的政治制度,被称为“第二个理想国”。法律篇中首次提到强迫教育。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的父母是否乐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伦理学政治学 B.理想国法律篇C.理想国伦理学D.政治学法律篇解析:解析:理想国法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伦理学政治学中。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2.
18、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以这三种灵魂为人性论基础的教育是(分数:2.00)A.体育、德育、智育 B.体育、智育、美育C.体育、德育、美育D.智育、德育、美育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大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两部分。其中植物的灵魂是最低级的,它主要表现在身体部分,指的是身体的营养、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灵魂表现在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理性的灵魂是高级部分,它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
19、的依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3.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 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4.主张通过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来获取雄辩知识、提高雄辩技巧的是(分数:2.00)A.西塞罗 B.昆体良C.
20、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解析:解析: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和演说家,其教育思想散见于其演说词和书简之中。在西塞罗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培养雄辩家的方法除多多诵读文学精品、练习,特别是长期的写作练习,提高雄辩家的能力外,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也是获取雄辩知识、提高雄辩技巧的最佳途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5.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 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解析:解析: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
21、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6.主张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制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其倡导者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 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解析:解析: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更不必说那些修辞学家的论证和演说,无论听众多少,每个人都能全部听清楚。他还说过,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昆体良的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7.主张学习内容除“七艺”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7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