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汽车房工艺设计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汽车房工艺设计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汽车房工艺设计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汽车房工艺设计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1.下图属于( )。(分数:2.00)A.B.C.D.2.关于主蒸汽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蒸汽系统是由锅炉至汽轮机进口的蒸汽系统,并包括至各辅助设备(减压减温器、汽封等)的支管系统、疏水系统等B主蒸汽管道系统有母管制系统和单元制系统,大机组基本上都采用单元制系统,中小机组基本上采用母管制系统C母管制有切换母管制和分段母管制,当锅炉台数多于汽机台数时,一般用切换母管制;当机炉台数一一对应时,一般采用分段母管制D蒸汽系统具有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方便性的特点(分数:2.00)A.B.C.D.3.单母管制系统的特点是(
2、)。A安全可靠性高,但阀门较多、系统复杂、耗钢材、投资大,适用于中、低压机组的容量发电厂B有足够的可靠性,运行灵活C系统简单,投资省,适合大型发电机组D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高压供热式机组的发电厂(分数:2.00)A.B.C.D.4.单元制系统的特点是( )。A安全可靠性高,但阀门较多、系统复杂、耗钢材、投资大,适用于中、低压机组的容量发电厂B有足够的可靠性,运行灵活C系统简单,投资省,适合大型发电机组D体积小,操作简单,适合高压供热式机组的发电厂(分数:2.00)A.B.C.D.5.对于小型发电机组,给水管道采用母管制系统,并应符合一定的要求,下列要求中说法不正确是( )。A给水泵吸入侧的低
3、压给水母管,宜采用分段单母管制系统,其管径应比给水箱出水管径大 12 级,给水箱之间的水平衡管的设置,可根据机组的台数和给水箱间的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B给水泵出口的压力母管,当给水泵的出力与锅炉容量不匹配时,宜采用切换母管制系统;当给水泵出力与锅炉容量匹配时,宜采用分段单母管制系统,给水泵的出口处,应设有给水再循环管和再循环母管C备用给水泵的吸水管,宜位于低压给水母管两个分段阀门之间;出口的压力管,宜位于分段压力母管两个分段阀门之间或接至切换母管上D高压加热器后的锅炉给水母管,当高压加热器出力与锅炉容量不匹配时,宜采用分段单母管制系统;当高压加热器出力与锅炉容量匹配时,宜采用切换母管制系统(分数
4、:2.00)A.B.C.D.6.回热系统中,除氧器的作用是( )。A除氧和加热 B加热和补水C补水和加压 D加压和除氧(分数:2.00)A.B.C.D.7.回热系统中机组运行时有部分汽水损失,需及时补充水分,补充水可补到( )中。A除氧器或警报器 B警报器或换热器C换热器或汽机凝汽器 D汽机凝汽器或除氧器(分数:2.00)A.B.C.D.8.除氧器的汽压通过( )来进行控制。A调整加热蒸汽的进汽量 B调整加热蒸汽的出汽量C调整水箱高度 D调整液压温度(分数:2.00)A.B.C.D.9.与汽网相比,水网的特点是( )。A对热用户适应性强,可满足各种热负荷的需要B输送蒸汽的能耗小,比水网输送热水
5、的耗电量低得多C蒸汽密度小,因地形变化而形成的静压小,汽网的泄漏量较水网小 2040 倍D利用供热式汽轮机的调节抽汽,在表面式热网加热器中凝结放热,将水加热并作为载热质通过管网对外供热,蒸汽凝结水可全部收回热电厂,回水率为 100%(分数:2.00)A.B.C.D.10.我国对发展热电联产的总热效率要求年平均大于( )。A25% B45%C75% D99%(分数:2.00)A.B.C.D.11.( )应采用对焊法兰的方式。A在设计压力不大于 1.6MPa、设计温度不大于 200的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上B设计温度 300及以下且 PN2.5MPa 的管道C设计温度大于 300或 PN4.0MP
6、a 的管道D设计温度大于 2000或 PN6.3MPa 的管道(分数:2.00)A.B.C.D.12.中压除氧器的布置高度应不低于( )。A12m B34mC67m D1113m(分数:2.00)A.B.C.D.13.根据有关规定,总热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A总热效率=(供热量+供电量360)/(燃烧总消耗量燃烧单位低位热值)100%B总热效率=(供热360+供电量360)/(燃烧总消耗量燃烧单位低位热值)100%C总热效率=(供热360+供电量)/(燃烧总消耗量燃烧单位低位热值)100%D总热效率=(供热360+供电量)/(燃烧总消耗量燃烧单位低位热值365)100%(分数:2.00)A.
7、B.C.D.14.弯管椭圆度是指( )。A弯管弯曲部分同一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B弯管弯曲部分同一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和C弯管弯曲部分同一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与共称外径之比D弯管弯曲部分同一截面上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和与共称外径之比(分数:2.00)A.B.C.D.15.弯管的弯曲半径宜为外径的 45 倍,弯管椭圆度不得大于( )。A1% B3%C5% D10%(分数:2.00)A.B.C.D.16.( )应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A在设计压力不大于 1.6MPa、设计温度不大手 200的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上B设计温度 300及以下且 PN2.5 的管道C设计温度大于 30
8、0或 PN4.0 的管道D设计温度大于 2000或 PN6.3 的管道(分数:2.00)A.B.C.D.17.( )应采用平焊法兰的方式。A在设计压力不大于 1.6MPa、设计温度不大于 200的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上B设计温度 300及以下且 PN2.5 的管道C设计温度大于 300或 PN4.0 的管道D设计温度大于 2000或 PN6.3 的管道(分数:2.00)A.B.C.D.18.大气式除氧器的布置高度应不低于( )。A12m B34mC67m D1113m(分数:2.00)A.B.C.D.19.旋启式止回阀宜安装于( )。A水平管道上 B垂直管道上C管道交叉处 D坡度管道内(分数
9、:2.00)A.B.C.D.20.换向器万向接头最大变换方向为( )度。A30 B60C90 D135(分数:2.00)A.B.C.D.21.齿轮(蜗轮)换向器最大变换方向为( )度。A30 B60C90 D135(分数:2.00)A.B.C.D.22.抽汽管道如果是两根管道,一般在汽轮机引出后对称布置,并于适当位置设固定支架,其补偿方式多为利用( )。A蒸汽补偿与自然补偿相结合B自然补偿或与波纹补偿器相结合C波纹补偿器或温度补偿器D温度补偿器和压差补偿器相结合(分数:2.00)A.B.C.D.23.任何直接操作的阀门手轮边缘,其周围至少应保持有( )的净空距离。A50mm B100mmC15
10、0mm D250mm(分数:2.00)A.B.C.D.24.平台外侧直接操作的阀门,操作手轮中心或手轮平面离开平台的距离不宜( )。A小于 100mm B小于 400mmC大于 300mm D大于 500mm(分数:2.00)A.B.C.D.25.固定支架适用于( )。A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支承点B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垂直位移的支吊点C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水平位移的支撑点D管道上不允许有垂直位移且需减少摩擦力的支撑点(分数:2.00)A.B.C.D.26.滚动支架适用于( )。A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支承点B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垂直位移的支吊点
11、C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方向的水平位移的支撑点D管道上不允许有垂直位移且需减少摩擦力的支撑点(分数:2.00)A.B.C.D.27.水平 90弯管两端支吊架间的管道展开长度,不应( )。A大于水平直管道上允许支吊架的最大间距的 0.73 倍B大于垂直直管道上允许支吊架的最大间距的 0.73 倍C小于水平直管道上允许支吊架的最大间距的 0.95 倍D小于垂直直管道上允许支吊架的最大间距的 0.95 倍(分数:2.00)A.B.C.D.28.下列关于外煤仓布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锅炉烟道较长,灰沟引出不便B输煤栈桥进入主厂房较方便,距离最短C附属设备布置靠近厂用电间,动力电缆较长D采光、通风等工作
12、环境最好(分数:2.00)A.B.C.D.29.内煤仓布置的优点是( )。A锅炉烟道较长B输煤栈桥进入主厂房较方便,距离最短C附属设备布置靠近厂用电间,动力电缆较短,并便于连接D炉前采光好(分数:2.00)A.B.C.D.30.除氧间( )。A一般分为二层,即零米层和管道层B一般分为三层,即零米层、管道层和运转层C一般分为四层,即零米层、管道层、运转层和除氧层D一般分为五层,即零米层、管道层、运转层、除氧层和消声层(分数:2.00)A.B.C.D.31.下列( )不属于除氧层的设备。A连续排污扩容器 B除氧器C软水加热器 D疏排水母管(分数:2.00)A.B.C.D.汽车房工艺设计答案解析(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汽车 工艺 设计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