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则认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 A解析 材料“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 ,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 A项;B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 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 D项排除。2
2、(2018黑龙江实验中学期末)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 ,非但不是“万世之至论” ,而且变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这种议论( )A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B猛烈地抨击了君主专制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表明李贽具有批判精神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不是万世之至论 ”和“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表明李贽认为儒家经典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从而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这种议论具有批判精神,故 D项正确。A、C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李贽批判的是儒家思想,不是君主专制,排除 B项。3(2018湖南长郡中学摸底)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
3、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 ,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 ,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故 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 A项错误;材料主张的是君臣平等,没有涉及君主立宪制和废除宰相制度,故 C、D 两项错误。4(2018吉林模拟)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体现了一名思想家的历史“自觉” 。这种“自觉”表现在( )A忠君
4、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2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答案 D解析 材料中顾炎武的主张与“忠君” “反对苛政” “仁孝”无关,故 A、B、C 三项错误;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材料中的道德“自觉” ,故 D项正确。5(2019贵州遵义月考)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循礼” , “秉礼”为“君子之道” ,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
5、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 A解析 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 “秉礼” ,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 A项。B、C、D 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6李贽作为明朝的思想家,一生著述颇丰。他生前曾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 ,而他的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李贽著述被禁毁的主要原因是其( )A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B抨击孔
6、子思想体系C批判现实社会,倡导功利主义D将人性与天理对立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进行了大胆批判,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和反教条的精神,并倡导功利主义,故 C项正确。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 A项;李贽反对的是对孔子的迷信,并不是抨击孔子思想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 B项;D 项是属于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7(2018山东威海模拟)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闹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
7、成风” 。这实际上是(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社会反映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 A3解析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成风,源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其消极作用凸显,引起社会强烈不满,故 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众追求民主政治,故 B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 C项错误;市民文化指商品经济影响下的文化,材料未体现,故 D项错误。8(2018重庆调研)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明清之际思想家陈确认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 。二人的看法( )A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 B属
8、于朴素唯物思想C发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D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答案 D解析 王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展,但陈确“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的思想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反对,故 A项错误;王阳明与陈确思想中均未体现对事物本原的哲学思考,因而均不属于朴素唯物思想,故 B项错误;王阳明与陈确思想中均未体现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因而不能说明二者发扬了经世致用观念,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王阳明主张按自己的内心体验理解天理,凡夫俗子也可为圣贤,体现个性的解放,故 D项正确。9谭嗣同认为王夫之的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这表明明清的批
9、判思潮( )A给后世的反封建斗争以启迪B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道德答案 A解析 谭嗣同在王夫之、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的基础上,提出“兴民权”“倡民主” ,说明明清时期的思想对近代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C 两项错误;这一时期的明清思潮是建立在传统儒学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封建道德,故 D项错误。10(2018广东金山中学期末)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第五 单元 古代 中华文明 辉煌 危机 明清 1368 1840 年前 时期 思想 科技 文化 课后 作业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