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2讲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讲 明清时期经济的辉煌与迟滞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从嘉庆六年(1801 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广州的关税达 185 万两白银。从嘉庆五年(1800 年)到道光九年(1829 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 )A纺织产品拥有一定的海外市场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岭南地区的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外贸发展答案 A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棉布、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来看,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产品拥有一定的海外市场,故 A 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
2、战争后,B 项错误;C 项“完全超越”的说法太绝对,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故排除;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且材料中的现象与此无关,排除 D 项。2(2019湖北黄冈质检)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 ;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 “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商帮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答案 D解析 材料说明景德镇瓷器远销国内外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均有销售,说明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故 D 项正确。材料没
3、有涉及商帮,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仅说明景德镇和佛山镇两地市场交换,并不是较为普遍,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市场需求问题,故 C 项错误。3(2019湖北武汉联考)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这表明明朝( )A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 B农民的生活已相对富足C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 D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农民在穿着上限制更少,而商人则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由此可以说明,明朝初年商人在法律上仍受歧视,故选 A 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农民生活富足和鼓励农民消费的内容,
4、故排除 B、C 两项;D 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4(2019天津一中月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2A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答案 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 B 项正确。在乾隆时期各个阶层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所以
5、这一现象和盐商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 项;从盐商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士贵商贱观念在当时还没有被打破,排除 C 项;盐商家庭所产生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但材料没有提供其他阶层所占全国进士总数的比例如何,故不能推知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排除 D 项。5(2019河北邢台月考)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是倭寇来袭的根本原因 B间接助长了倭寇的势力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 D加剧了沿海地区
6、的贫困答案 B解析 从材料“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转向走私成为海盗”中可以看出,海禁政策打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使许多人无法生存,转而成为“海盗” ,故 B 项正确。 “倭寇来袭的根本原因”应是日本自身,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海禁政策的目的,故 C 项排除;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6(2019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
7、经落后于西方B西方进取政策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中西政策差异影响了双方的发展方向答案 D解析 材料“以保守的对策对付进取的政策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说明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故 D 项正确。郑和航海时期中国领先于西方,排除 A 项;明朝至清前期社会并未转型,排除 B 项;C 项“完全停滞”说法绝对,排除。7(2018重庆三模)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劳动力性质已经发生变化D农村自
8、然经济开始瓦解3答案 C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指以机器生产、以盈利为目的,材料均无反映,故 A 项错误;虽然明朝土地兼并严重,但材料未提及,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大量的雇农”中有“按月受值”的雇佣工人,故 C 项正确;农村中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一般是在中国近代以后,且自然经济解体是纺织分离、织耕分离、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材料未提及,故 D 项错误。8(2019宁夏育才中学月考)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 ,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 “以避盛暑煤毒” ,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C煤窑停工使流
9、民大量出现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答案 B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排除 A 项;“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即行散工”说明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故选 B 项;材料“暂时停工”说明 C 项理解错误,排除;材料“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和“即行散工”体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D 项错误。9(2019四川绵阳诊断)明朝初年规定, “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 ,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答案 A解析 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20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第五 单元 古代 中华文明 辉煌 危机 明清 1368 1840 年前 时期 经济 迟滞 课后 作业 解析 人民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