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doc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中 2019 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注 意 事 项 :1、 本 试 卷 分 第 卷 ( 选 择 题 ) 和 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 两 部 分 。 答 题 前 , 考 生 务 必 将 自 己的 姓 名 、 考 生 号 填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 2、 回 答 第 卷 时 , 选 出 每 小 题 的 答 案 后 , 用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如 需 改 动 , 用 橡 皮 擦 干 净 后 ,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3、 回 答 第 卷 时 , 将 答 案 填 写
2、在 答 题 卡 上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4、 考 试 结 束 , 将 本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交 回 。第 卷 ( 选 择 题 )本 卷 共 12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4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24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
3、衰落25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A注重男女平等B缺乏契约精神C忽视社会民情D重视私产保护26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下表定程度上反映出 17 世纪以来中国(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地方官员主要职能的变化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从闭关锁国走向主动开放27 国际歌自 1871 年问世,迅速传遍全球:1890 年被译成西班牙文,1899 年被译成挪威文,1901 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版.1920 年出现中文版,1922
4、年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此外,在香港、台湾地区还有方言的国际歌 。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战争激发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深入发展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D马克思亲自指导各国的革命281961 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29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
5、;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C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30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 1815 年土地贵族占主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 ,保护农业国内市场,随后外国也提高对英国工业品进口税。材料中谷物法的颁行(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反映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D促进了农业对外出口剧增311933 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
6、,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2A有利于重建金融秩序B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C沉重打击了民族工业D有效制止了白银外流3219 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 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C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331921 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 7980 万俄亩,粮食征收了 23300 万普特;1922 年,谷物播种面积为 6620 万俄亩,粮食征收了 36100 万普
7、特。这一变化(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34朱熹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 ”材料体现了( )A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B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C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D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35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 ,到“兴民权” “开民智” ,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 )A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C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
8、正转型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本 卷 包 括 必 考 题 和 选 考 题 两 部 分 。 第 41 题 第 42 题 为 必 考 题 , 每 个 试 题 考 生 都 必 须 作答 。 第 45 题 第 47 题 为 选 考 题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作 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材料一 江南市镇起源于宋,发达于明清,但直到 1909 年还并非正式的行政建置。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一层,市镇通常有米店、布店、百货店、竹木店、面食点心店、酒酱店、水果茶叶店、烟纸杂货店、豆腐店、水鲜行、肉铺、药店、茶馆以及各类摊贩,还有榨油坊、铁匠铺和浴堂、成衣铺等。明中叶起,丝、棉市
9、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 15 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 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的 80%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 年至 1640 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 14 倍。17 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6、17 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 70%,出口
10、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1700 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 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 16、17 世纪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0 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1、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 (5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 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 ”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黄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
12、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3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救济中,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每年固定救济对象在 4080 万人,临时救济 200 多万人次。20
13、世纪 90 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 1998 年底全国有 584 个城市和 1035 个县建立了城市低保制度,覆盖面分别达到 87%和 63%。1999 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还出台了增加财政投入、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和档案管理等相关政策规定。2008 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 ,提出包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的四个主体制度。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的新发展
14、。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救济制度变革的意义。 (7 分)4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到 1940 年 12 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 1941 年 3 月 10 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社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
15、:“毫无疑问, 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7 分)4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材料 张仲景(约 150219 年) ,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桓帝、灵帝到建安年间疫病盛行,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
16、二,伤寒十居其七。 ”他10 岁时立志从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百姓不能随便接近官员。于是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他总结临床经验,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试治,质经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无不尊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时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 高中 2019 届高三 历史 模拟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