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主要体现在道教斋酿焚香、养生修行等方面,它发展延续贯穿着整个道教文化的传承历史。道教香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形而上的精神哲理,形而下的应用科学。亘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道人敬神、养生都离不开香道。道人焚香、熏香、敬香等,都包含于香道之中。道教中以三炷香代表道教三宝,道宝代表玉清,经宝代表上清,师宝代表太清,也代表天、地、人,敬三炷香表示着敬三清,敬天、地、贤人。道人向神明上香时,要用左手插香
2、,因左手为阳,为大,以示尊敬。三炷香插在香炉中的总宽度最好不要超过一寸,这叫“寸诚感神” 。道经说:“寸心可达九重天。 ”真心诚意能够感动九天之上的神明。道人通过眼观、手触、鼻嗅、冥神,对香料进行全身心的欣赏和感悟,在简朴传统的仪式中感悟今生,与天地融于玄妙的清静之中。道教在长期的香道仪式中发现香气与人身有密切关系,由初始最简单的激发内心愉悦感功能延伸到养生养心功能。道教中按香品香气确定了其四大主要功能: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通神) ;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预防) ;安魂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养心) ;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安神) 。宋初东华派创始人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就有详细的说明:道香
3、者,心香清香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兆以心神意身,一志不散,俯仰上存,必达上清也。洗身无尘,他虑澄清。曰自然者,神不散乱,以意役神。心专精事,穹苍如近君,凡身不犯讳。四香合和,以归圆象,何虑祈福不应。这里“香”不再是普通的香料,其实是人的 “心香” ,属于形而上的修行境界。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中国道教几度沉浮,有过兴盛,有过衰退,但香文化始终与道教紧密相连。在喧嚣的人世间,香不仅使修行的场所气味馨人、威严庄重,而且能使修行者心灵得到宁静,获得灵感,取得养生效果。道教的香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翘楚,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大量道家流传的香方以及应用2经验是未来养生健康产业的瑰宝,值得我
4、们推崇与弘扬,造福社会,惠泽天下。(李风森浅谈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之渊源 ,2018 年 6 月 12 日,中国网,有删改)1.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文化及其应用是在道教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的长期历史演进中产生的。B. 从道教举行仪式时进三炷香的含义,可以看出道教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关联。C. 道教所确定的香气的四大功能既有安神养心的精神追求层面,也有祛疫避秽的生活应用层面。D. 文中宋初宁泉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的关于香的功用的说明实质上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心香”范畴。2. 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具体地阐述了道教
5、文化和香道文化的密切关系。B.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从道家敬神用香仪式和道家对香道的养生功能的阐释两方面,论证了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的关系。C. 文章在阐释道教香文化功能时,是以蕴含精神哲理的形而上为主,以表现应用科学的形而下为辅,主次分明。D. 文中列举道教文化敬神用“三炷香” ,上香时“用左手” ,三炷香的宽度“不超过一寸” ,是为了证明,这些道教进香仪式既是一种道教文化,也是一种香道文化。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以来,道家文化与香道文化就如影随形,形影不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B. 道家文化中的修道必须借助香道文化中的焚香的“静心” “安神”功能
6、才能达到道家“通神”的境界。C. 道家敬神的用香仪式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哲理,而其香道养心养生功能属于形而下的应用科学。D. 文章末尾,作者高度肯定了道教的香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也展望了道教香文化在养生方面的美好前景:造福社会,惠泽天下。【答案】1. A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3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香文化及其应用”应为“道教香文化及其
7、应用” 。阅读文章,由“自古以来道家的祭天、通神、避邪等仪式都离不开香。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这句话可知 A 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文中对道教香文化“形而上”和“形而下”功能并没有主次之分。故本题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
8、: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曲解文意。由“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衍生出了独特的香文化与应用”可知二者并不是“如影随形、形影不离”的关系。B 项,无中生有。 “必须”太武断,文中无此意。C 项,说法偏颇。香道养心养生功能既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故本题选 D 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9、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10、(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私塾先生4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子在川上曰,逝
11、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
12、牧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
13、,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5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
14、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
15、疑是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7 期,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
16、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6B.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C.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5.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
17、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概括,,表现手法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溶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看入祠”可知,此
18、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 B。【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目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刚咧,走了”,第二处在下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两者的行为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
19、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的表现尤为实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他给村人报信,“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7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重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眠睛,大步上前拦阻:赃有赋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勇敢以及都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前一次唐
20、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梯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军来时唐力的表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激请做了铺垫;从王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小说中情节设置都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它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一篇小说能否很好地表达主题,体现其社会价值。探究小说情节的合理性,探究情节结构技巧,尤其是探究结尾安排的合理性,是小说阅读情节类探究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
21、消费的重要支出,5 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 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 1-3 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计划出行 4-6 次的受访者,占比 19%,2017 年计划出行 7 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 10%左右。报告显示 2017 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 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
22、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 1 万元,其中 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 2 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 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 5 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8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
23、。还有 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 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 2017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
24、报告2017 年 03 月 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 15 日起,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 年 5 月 3 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 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微山县 第二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三 教学质量 监测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