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主攻点之(二)生态系统练习(含解析).doc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主攻点之(二)生态系统练习(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主攻点之(二)生态系统练习(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生态系统一、选择题1(2018镇江一模)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解析:选 B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选 B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3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
3、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解析:选 C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 4 个营养级变为 5 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
4、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4如图为一草原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B1、 B2、 B3表示。下列对能量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2 A2 B2 ( B1 B2)(A2 E2) B1 C1 D1 B2 B1(B2 B3)A BC D解析:选 C A2表示食草动物的摄入量, B2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 A2B2,错误;B1 B2表示能量从植物流向食草动物中除去同化量之外的能量, E2为食草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 A2 E2为食草动物的同化量,故( B1 B2)(A2 E2),正确; B1表示植物的同化量,B1C1 D1 B2,错误; B1表示植物
5、的同化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大约只有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 10%20%,故 B1(B2 B3),正确。5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甲、乙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时期 碳吸收量(kgCa 1 ) 碳释放量(kgCa 1 )甲 1.201014 1.201014乙 1.201014 1.26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乙时期属于增长阶段,甲时期属于稳定阶段D乙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解析:选 C 由表中数据可
6、知,甲时期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比较稳定;乙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处于衰退阶段。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可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改善。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选 B 五点取样法适用于圆形或矩形地块上某些双子叶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等距取样法。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较多,某种
7、食物类型数量的变动对其数量的影响较小。生态瓶的稳3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并不是在同类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7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定居型蜘蛛(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并构建了如图所示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蜘蛛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二营养级B流经蜘蛛的总能量是 477.4 kJm2 a1C排粪能和遗体残骸中的能量都属于蜘蛛同化能的一部分D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能会大于 87.7 kJm2 a1解析:选 B 蜘蛛是肉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属于第三营养级;流经
8、蜘蛛的总能量(其所同化的能量)摄食能排粪能2 119.51 642.1477.4(kJm 2 a1 );排粪能属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不属于蜘蛛的同化能;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上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生长能)一部分会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一定不会大于 87.7 kJm2 a1 。8下列对各种生物类群的调查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B调查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往往采用抽样检测法,取样之前应摇匀C调查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
9、取样法,可在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的地域表层土样解析:选 C 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果是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一般采用样方法;如果是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9(2018金陵中学模拟)在人工鱼塘养殖中,需要不断地清除肉食性的“黑鱼” ,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方向D增加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选 C 在人工鱼塘养殖中,养殖工人要定期清除肉食性鱼类,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人工养殖的鱼类;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流4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0(2019 届高三苏锡
10、常镇四市调研)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解析:选 D 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11(2018扬州一模,多选)下图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生态 主攻 生态系统 练习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