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20 届 10 月阶段性总结高二语文试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云无心以出岫 (云彩)B. 恨晨光之熹微 (微明,天还未大亮)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D.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分)【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 “岫” ,有洞穴的山,泛指山峰。句意:云气自然而然地
2、从山里冒出。故选 A。【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都不会离开课内所学内容。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文,特别是课外
3、文言文,要根据试卷所提供的注释把选文读懂。然后再仔细审视被考查的通假字所在的语境,调动知识储备,根据上下文文意,推敲其意义。A 项, “衡”通“横” ;C 项, “知”通“智” ;D 项, “零丁”通“伶仃” 。故选 B。- 2 -3.下列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B.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C.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D.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全都有古今异义” ,这是要求选出“都是古今异义” ,这
4、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 项, “幼稚” ,古义:小孩,名词;今义:不成熟,形容词。C 项, “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读书人的通称。D 项, “羊角” ,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触角。故选 B。4.下列不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 宾主尽东南之美B. 悦亲戚之情话C.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是” ,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 ,这是
5、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A 项, “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俊美的人、俊杰。 “B 项, “悦” ,意动用法,以为悦;D 项, “日” ,名词作状语,一日日。故选 C。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既自以心为形役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农人告余以春及- 3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 “为
6、” ,表被动,被动句;A 项, “何之”即“之何” ,宾语前置;B 项, “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C 项,“告诉”是被告诉,被动句;D 项, “雅望之都督阎公” ,定语后置句。故选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小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 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
7、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
8、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 4 -(节选自史记南越
9、列传 )注椎结:同“椎髻” ,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 诚:倘若B.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稍:逐渐C.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孰与:与相比,谁更D. 以其党为假守 假:授予的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
10、遣臣授君王印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
11、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9.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答案】6. D 7. C 8. B 9.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 5 -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于是尉佗就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了。【解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
12、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 项, “假”,结合前面内容“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分析可知,译为非正式的,暂代。故选 D。【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第二个“王”是称王的意思, “南越”是称王的地点,不应该断开,排除 A 项、B 项。 “不助”的宾语是“天下” ,“新劳苦”修饰“百姓” , “
13、休”的主语是“天子” ,结合句意分析,排除 D 项。句意:天子听说您在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 项,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分析可知, “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故选 B。点睛:在
14、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9 题详解】-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15、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弃反” ,背弃;“捐” ,抛弃;“以” ,介词,凭借;“区区” ,小小的;“且” ,将要。 (2) “蹶然” ,立刻;“起” ,站起身来;“谢” ,道歉;“殊” ,太、很;“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 (状语后置句) 。【点睛】参考译文:陆贾随从沛公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
16、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来接见陆生。陆生就劝尉佗说:“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却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凭借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你的大祸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高祖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而是天下人共同的建树。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
17、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凭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于是尉佗就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礼了。 ”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 ”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贤能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
18、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 尉佗大笑说:“我不在中原起兵,所以在此称王;如果我占据了中原,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于是就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 7 -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陆生拜授尉佗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约束。陆贾还朝之后,
19、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当即交给他一封公文,让他代行郡尉事务。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 196) ,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潭州 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
20、怨兰丛。陶公 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 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注】潭州:唐代为湖南观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诗于大中二年五月由桂林北返途中作。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侃曾作江夏太守,抗击叛将陈恢,以运船为战舰,所向必破。事见晋书本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B. “湘泪浅深滋竹色” ,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
21、湘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C. “楚歌重叠怨兰丛” , “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 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D.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E.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 8 -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11. 本诗思
22、想情感极为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10. BD 11. 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帝舜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寄居他乡幽怨哀伤之情;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船已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谊因怀王堕马而抑郁而终,作者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知音难觅之伤:诗人孤独寂寞, “人不至” , “与谁同” ,无人可诉,难以释怀。【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
23、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 项, “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错,作者借湘妃之“象”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幽怨哀伤之情。D 项, “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错,颈联的“空滩雨”不是“呼风唤雨” ,而是说“现在陶公的战舰已经没有了,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 。故选 B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
24、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 “暮楼空”写出环境的空寂、死气沉沉,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体现出羁旅愁思;“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前一句使用湘妃泪洒斑竹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幽怨之情,后一句运用屈原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0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