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辛集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个 3 分,共 21 分)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唉声叹气 徇私舞弊 亲和力 坼裂 B. 恪守不渝 察言观色 一柱香 撕打C.插科打诨 罄竹难书 度假村 隐密 D. 应接不暇 跚跚来迟 三部曲 冒失2.下列选项中关于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久假不归(借) 一文不名(占有)计日程功(获取)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拜访)B.因人成事(依靠) 俾众周知(使) 博闻强识(记) 破荆州,下江陵(攻克)C.不赞一词(添加) 大放厥词(代词) 不虞之誉(料想、意料)
2、知不可乎骤得(突然,马上)D.色厉内荏(软弱) 功败垂成(倒下)不逞之徒(得志,如意)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3.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尽意的感觉。别人都说刘庆春如何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有幸忝列门墙于名师?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
3、了不少美芹之献。面对身处舆论漩涡中打假专业户方舟子,公共媒体不为已甚,但别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乱,必置之死地而后快。记得访问当天风雨如晦,他赶到办公室时,里面的格子衬衣已经湿透了。我赶紧招呼他坐下,转身去了茶水间给他泡热茶。歹徒以为躲在山上,警方望尘莫及,可以苟喘一时,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几天他们几个就被抓捕归案了。A. B.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2B.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
4、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C.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画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D.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是一部将爱国主义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国产优秀影片。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B.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和九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C.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前四史按照成书年代排序为史
5、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后汉书(南朝宋-范晔)。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束发之年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个别人有字。6.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 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7.下列句子中说法不得体的一项是( )A.贾宝玉和甄宝玉对话中说:“世兄谬赞,实不敢当。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 何敢比世兄品望高
6、清,实称此两字。” B.红楼梦第十八回 “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C.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D.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便转身向方先生恭维,陪着一路走出车站。(围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每个 3 分,共 9 分)3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
7、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
8、辑的残酷选择,日益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 1975 年 1 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该栏目在约 90 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 多年间,这个高雅节
9、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 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央视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伸与革新。它将
10、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48.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B.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C.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D.我国当前
11、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因之一。B.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C.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都很高。D.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10.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3 分)( )A.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B.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
12、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C.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泛的接受者。D.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三、古诗文阅读(本题 8 小题,共 37 分)捕蛇者说 (唐 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
13、,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5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
14、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嗣:继承 吾恂恂而起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B.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使活下去 往往而死者 往往:常常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喂养 则弛然而卧 然:的样子D. 竭其庐之入 入:进入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旦:天天12.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捕蛇者说的“
15、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文体,它可以发表议论,可以叙事。议论叙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其中“人”是避讳了“李世民”的“民”字。帝制时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不可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不得直书其名,应该以别的字相替代。C.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王安石、曾巩等。其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字逸少,号半山。D.“观人风”,谓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观风就是写实,反映社会,反映时代。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全文来看,本文开篇写异蛇之异有三,分别为颜色
16、之异,毒性之异,用途之异,又写“岁赋其二”,目的在于突出表现对当政者不顾人民死活而招募捕蛇者的不满。B.当作者提出“更若役,复若赋”的时候,蒋氏“大戚”,而前文只是“貌若甚戚”;到后来提到悍吏横行时,蒋氏见到自己的蛇还在,就高兴地躺下了。由此可见,蒋氏还是喜欢捕蛇这个行业的。C.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和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其人的刻画也极富特色,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6D.本文叙事开篇,因事而感,因感而议,先事后理,先果后因,文风委婉曲折,波澜纵横,脉络清晰,层层递进。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7、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 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第 31 则)A.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B.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C.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D.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15.翻译句子。(10 分,每个 5 分)(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华清宫 吴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辛集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