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
《江西省赣县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县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赣县中学北校区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五月考语文试卷时间:2018 年 5 月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元代的戏剧叫
2、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
3、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己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转合一样。楔
4、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演员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传统戏剧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艺术上的成熟和完善。1、下列关于“元杂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杂剧是元代的戏剧,是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有了很厚实的积累之后,走向成熟的一种高级戏剧形态。B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为中心,流
5、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极为繁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C元代唐诗宋词这些传统诗文依旧繁荣,但是元杂剧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 2 -D元杂剧的创作除了依靠艺术家外,还要依赖那些修养颇高但沉入社会底层的文化人,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是因为戏剧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达到了成熟,同时也因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把文化人贬到低下的地位,使他们有机会出创作。B受传统戏剧的影响,元杂剧的念白部分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因此让戏剧更妙趣横生,更容易酣畅淋漓地塑造人物形象。
6、C元杂剧作家因为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极为了解,剧作以广泛反映社会现实为己任,而唐诗宋词则偏重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D元杂剧将“四折一楔”的剧本体制,和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艺术形式统一起,已经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魄文人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转而走向勾栏瓦肆消磨时光、寻求生路,可见那时的勾栏瓦肆一定比宋朝时更为热闹。B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将文人置于百姓及娼妓之下、乞丐之上,由此可以知道元代是文人们饱受摧残、最为痛苦的朝代之一。C元杂剧剧本体制的“四折一楔” , “四折”和文章的起承转合一样,意味着它在情节上
7、是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成的。D元杂剧为了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采用“一人主唱”的模式,这在社会上极易捧红很多歌唱艺术家,有如今天的明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
8、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
9、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 3 -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
10、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
11、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 年第 4 期)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B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C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
12、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5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5 分)6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7-9 小题。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 ,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
13、“曲子词” 、 “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谣- 4 -奏,殆不可数。 ”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
14、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明徐渭南词叙录云“夫古之乐府,皆叶宫调;唐之律诗、绝句,悉可弦咏。至唐末,患其间有虚声难寻,遂实之以字,号长短句。 ”这一阐述不无偏颇,但指出有关韵文与音乐的密切关联,因而有认识价值。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 、 “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编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 826 调,算上变体就有 2306 种之多,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15、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妙)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婉转于歌伎之口以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16、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一一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柳永鹤冲天词写男女惜别之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 ,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无奈之情:“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
17、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词又被称作“诗余” ,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B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C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8、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 ) (5 分) A由王灼碧鸡漫志一文可知“词”产生于隋唐时代。 B “诗余”之称体现了词是由诗逐渐嬗变而形成的一种
18、新的诗歌样式。 C词之所以要向俚俗靠拢,写作不宜晦涩艰深,是因为它的听众是市井中人,他们的需要比文人士大夫重要。D王国维认为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反映社会生活。 E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9、纵观全文,根据文意,结合自己诗词方面的知识,对诗和词的内容和形式作比较。 (4 分)- 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斐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高
19、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高、光不能定。 ”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桀,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
20、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致之?”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杀之,年五十二。10.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B.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C.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D.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县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