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饶县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l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孝”在中国不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道德伦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规范。 古代社会诸多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就是君臣与父子。事君为“忠” ,事父为 “孝”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 ”在家国天下中,君主是所有人的“家长” ,事君既为“忠” ,也为“孝” ,忠孝本为一体。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 ,认为一切德目都发于仁,而在诸德目中,孝悌又是最基本的。 论语学而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称“事,孰为大
2、,事亲为大” ,把“父子有亲”列为“教以人伦”的“五伦”之首。儒家的思想家编著了孝经一书,虽不足两千言,却被推崇备至,影响极为深远。孔子的弟子中,曾参、仲由、闵子骞等都是著名的孝子。自尧舜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倡行孝道,力主以孝治天下。舜本人就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古代社会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人子对父母兄长的爱、敬、顺,同样可以推移到君臣关系上,从而实现对君主的“忠” 。西周在选拔官吏时,吸取夏商亡国的教训,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 (即知、仁、圣、 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秦律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 “五善”
3、 ,即“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西晋颁行的诸郡中正六条举淹滞令对官员的德行准则也有明确规定:“一拉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 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孝道之有益于治道,就在于它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恪尽职守,谨慎为人,各安其位,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味“神药” 。古代社会孝道的倡行,是对匮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自发式补充,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战乱不断,一直处于积弱积贫的状态,政府根本无力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每一位父母在年老以后,只能依靠自己的后辈照料,孝顺父母成为维持家族繁衍生息的纽带,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孝”除了家
4、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道德义务外,隐约含有一种感恩的思想, “鸦有- 2 -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这种感恩的文化薪火相传,促进了家庭和睦,延续了家族的传统。中国人倡行孝道,主张孝、慈并举,讲求父慈子孝。父辈勤勉辛劳,省吃俭用,为的是积攒钱财抚养后辈。后辈们也尽己所能尊老、敬老、养老,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而父慈子孝的思想推而广之,即为现代社会的博爱思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社会在倡行孝道中找到了一条通往大同的阳光大道。尽管婆媳相向、遗弃老人的问题仍然不少,子女与父母仇视相争的故事也时有耳闻,但从总体而言,中华民族还是处于浓厚的孝文化氛围中。曾国藩曹说:“读尽天下书
5、,无非一孝字。 ”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 。尊老爱幼的传统代代沿袭,革故鼎新,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节选自傅源长孝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古代, “孝”不仅有关家庭的和谐美满,也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B. 在中国古人看来,君臣父子各安其位,这就是人伦的常道,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C.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体模式,家成了国的缩影,国成了一个扩大的家。D. “孝”在儒家诸德目中是最基本的品德,并通过孝经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2. 下列各句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因为可以“移孝作忠” ,所以古人
6、在考察官吏的时候,总是把“孝”作为一条用人准则。B. “六徳” “六行” “五善” “五失” “六条”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徳的重视。C. 由于政府无能为力,民间孝道的倡行,事实上承担了本属于国家保障民生的部分职责。D. 和羊、乌鸦等动物一样,人类也有感恩之心,而“孝”则显人类感恩思想的一种表现。3. 下列各句中,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移孝作忠”的理念强调尊父与尊君的结合,某种意义上使得古代的专制统治特別长久。B. 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没有对君主的服从,也就不能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敬。C. 尧帝倡行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这一点可以从他选择大孝子舜做自己的继承人上看
7、出来。D. 父子关系是双向的,不孝顺的子女固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冷酷自私的父母也不为中国人看好。【答案】1. D 2. B 3. B【解析】- 3 -【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 “孝”成了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表达不妥。儒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仁” 。【2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 “六徳”等并不都反映出古人在考察人才时对孝德的重视。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
8、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3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 “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的基础”表述有误。 “父子有亲”是“五伦”之首,因此父子关系是君臣关系的基础。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
9、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万鞋墙梁衡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
10、3000 双。 ”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4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
11、,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
12、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志。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 1963 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 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
13、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 13 个补丁。90 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 “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5 -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 。做鞋,首要是结实。先
14、要用布浆成“衬” ,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 针。那堵鞋墙共有 13000 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鞋墙不朽。(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来反衬“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B. 第
15、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C. 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D. 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5. 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6. 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
16、鞋上路的情形。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这些联想与想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6. 第一问:鞋子所象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代表的社会进步,所象征的乡愁、亲情、家等应永远缅怀,永远传承。第二问:照应题目与开头,使作品结构严谨;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 6 -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 ,是“一项”还是“两项” 。本题中,B 项, “隆重聚会”不是比喻,是比拟。“这鞋”
17、 “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 , “请” “聚会”这是人物的行为,此时把鞋子当作人来写,这是比拟中的拟人。C 项,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和“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装”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进步。D 项, “形成幽默的风格”不准确,应是“形成庄重的风格” 。【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散文的技巧。题干中已经给出了答题的方向, “第三段” “联想、想象” 。第三段主要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前两者是作者看到鞋墙而引
18、发的联想;后两者是作者想象的场景。联想和想象跨越时间和区域,让文章的内容可以自由纵贯古今中外,拓宽文章的思路,丰富文章的内容。点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从题干中审出要求和方向,比如本题中, “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 , “第三段”是目标, “联想和想象”答题的方向;然后分析“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 “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比如第三段中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 ,这都是因为作者观看了鞋墙而引发的联想;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平常
19、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 ,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第三段中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 ,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这是针对结尾设题,既考查内涵,又考查作用。先到上文找到所写的有关“鞋子” “鞋墙”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感慨的句子,可以发现,文中的鞋子已经不是具体实在的物品,它象征了我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承载了我们的乡愁、亲情,它有着家的温暖,它的变化代表了时代社会的进步;而“不朽”的意思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这就表明上面所说的精神将会永远传承下去。作用上,先从结构上看
20、,主要是与标题和开头的照应关系,这样让文章首尾圆和;再从内容上来看,作为结尾,一般要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 7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目前,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行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已满五个月。期间,督查组共检查了 4 万余家企业,揪出 2 万多家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2017 年 4 月开始,环保部从全国抽调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共28 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并密集通报每日督查结果。9 月起,环保部强化督查迎来“升级版” ,针对大气污染频发的秋冬季展开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21、。据悉,新一轮强化督查具体细化到了 233 项任务,每个城市都有具体清单,完不成的还会继续督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和此前的督查又有何区别呢?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原来的强化督查方案,更多关注是工业企业,这次确定为三个方向把工业企业稳定达标作为秋冬季强化督查的坚守方向,把散乱污、散煤作为秋冬季强化督查的主攻方向,把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作为保障方向。他进一步解释说,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抽调一批监测人员,对大企业的稳定达标情况进行抽测,还要查处一批超标排放企业;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要增派特别工作组去帮助督查;遇
22、冬季重污染天气,根据不同的污染通道,也将派出一个或几个特别工作组。 ”(摘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二材料三- 8 -广东省在 9 市开展为期 9 小月 18 轮次的广东省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这是一场高规格、动真格的污染治理攻坚战。100 天来,执法人员迎难而上,通过省级巡查与驻点督查相结合、定期稽查与督促整改相结合,面上督查与现场执法相结合、重点城市督查与其它城市自查相结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压力传导下沉和执法力度加大的背后,是企业体会到治污压力,政府明确治污责任,社会增强治污意识,带给群众的是部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对依法治污、法治环保的更多期待。省环境保护碴相关负责人指出,以树标杆和补短板为
23、导向,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治水攻坚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这是专项督查的目标所指。专项督查从一开始便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着力解决一些影响环境质量大的区域或行业的环境问题、群众关注度高的环境问题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环境问题。同时,专项督查的根本目的不是查处企业,而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通过环保倒遇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与区域的绿色发展。随着专项督查的持续深入开展,6 个月之后广东“蓝天保卫战”和“治水攻坚战”的成绩单上内容会更丰满,广东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将再上新台阶。(摘自南方日报 )材料四9 月 9 日下午,盐城环保科技城举办首届“绿巢”环保创新创业大赛,4 个创业团队成功晋级
24、。本次比赛由盐城环保科技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自 8 月份启动以来,全国有 200 多个项目在北京和盐城设立的两个创业站报名,经过层层筛选,13 个项目确定进入预赛,这些项目中既有院士辅导,也有“千人计划”专家参与。9 日的预赛中,13 位创业者带着项目进行角逐,接受创业导师和评审团的考评。最终,从事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发和应用的清华大学陈建军博士、自主研发某新型空气净化器的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赵竹子博士为首的 4 个创业团队成功晋级。(摘自盐城新闻网)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被称作“环境保护史上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县 中学 2018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