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巴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00 分,第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以看出,比起商朝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D中央对地方
2、形成垂直管理形式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这表明分封制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等级制度特征C 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 ,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
3、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4.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 “同志”的基础是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内服制度 D 联姻结盟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秦朝的建立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第三次在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制形成 B 神权与王权结合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王位世袭制确立6西汉初,刘邦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其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由皇帝任命守、尉、令、丞,以统治地方。对旧燕、
4、赵、齐、魏、楚等地区,采取了分封制,自北而南,封立了燕、代等九个诸侯王国。刘邦此举意在A推动经济恢复 B延续传统制度C吸取秦亡教训 D加强中央集权7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 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赋运送中央C秦始皇任命的官吏 D 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8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 ,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2刺史的管辖范围之内。当时扬州刺史行使的权力是A行政权 B监察权 C 军事权 D 经济权9. 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
5、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 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 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威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6、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11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 581年到 12 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 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12开宝六年(公元 973 年)宋太祖诏薛居正、吕余庆与赵普(宋初宰相) “更知印拥班奏事” ,以分其权。到了太宗时,又进一步提高参知政事的地位。由此可知,参知政事地位提高的最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
7、权 B帮助宰相处理政事C加强皇权专制 D监视宰相13. 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由此可知北宋A宰相权力扩大 B君主专制强化C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D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14.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 , “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B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
8、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C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 ,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15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3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提高 B 科举选拔日益趋向严格C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D 官员数量相对减少,行政待遇提高16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 ,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 ,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制
9、度有了新的发展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C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D廷杖现象普遍,已成常态17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据此可见在明代A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C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 D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18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 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A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B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C军机处逐渐成
10、为加强君权的工具 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9.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C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20. 梭伦制定法律规定,公民有权为自己或其他人的利益,对任何人提出控告;对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要剥夺选举权。该规定A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 B促进了直接民主的产生C体现立法过程的随意性 D削弱了血缘贵族的基础21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