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5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1 窦娥冤,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 世上怨,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硬汉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
2、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唱词体现了一种为世不容而来的不屈,喷射出一种与传统规范相撞击的愤怒与不满!正由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关汉卿才用极端的语言来夸饰他那完全市民化了的“书会才人”的全部生活。在这大胆又略带夸饰的笔调中,深蕴一种豪情,一种在封建观念压抑下对个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 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 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 称为“ ”。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一生主要
3、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因此他被历代评论家评为本色派之首。他比英国戏剧大师 出生早三个多世纪,一生创作的杂剧有60多部,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答案: 元杂剧 元曲四大家 莎士比亚 窦娥冤,2.写作背景,元朝统治者
4、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吏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下层人民经常受到高利贷的盘剥,地痞无赖的敲诈,过着啼饥号寒、卖儿鬻女的生活,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而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则是那个社会的写照。 窦娥冤的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作者并没有局限在传统故事里,而是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真实面目。,3.备用知识,(1)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严格的体制。将
5、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是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是一个音乐组织的单元。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楔子,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类似现代戏曲中的序幕;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角色:末、旦、净、丑。 末、旦: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
6、配角有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丑:俗称“小花脸”,大多扮演男次要人物。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
7、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六月飞雪”化自“六月飞霜”。“六月飞霜”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3)中国古代十大悲、喜
8、剧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关汉卿窦娥冤。 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4)元杂剧四大悲剧及四大爱情剧 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4.文化积累 (1)嫡: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跟“庶”相对)。 (2)秀才: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
9、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3)筹: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4)袛候: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5)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基础积累,1.辨字注音,(2)多音字,答案:(1)嫌弃/赚取/谦虚 (2)晦气/教诲/侮辱 (3)错勘/湛湛/斟酌 (4)昨宵/云霄 (5)田畴/燕侣莺俦 (6)阑珊/姗姗 (7
10、)恓惶/栖息 (8)忤逆/木杵 (9)前合后偃/揠苗助长 (10)亲眷/誊写 (11)暑气暄/喧哗 (12)尸骸/惊骇,2.辨形组词,答案:(1)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单没有亲人。 (2)指受了气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3)顺应趋势办事。 (4)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3.成语梳理 (1)孤身只影: (2)忍气吞声: (3)顺水推船: (4)杳无音信:,答案:(5)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6)形容贫穷的一无所有。,(5)举案齐眉: (6)一贫如洗:,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赏析作品内涵】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官吏屈判的,为何要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日
11、月鬼神呢?,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迫害,而且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应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称。窦娥起初也受到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逐渐觉醒过来,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得以横行,善良的人横遭杀戮。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际上也就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表现了窦娥初步而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广大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重点
12、突破,2.【对应考点:赏析作品内涵】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3.【对应考点:欣赏作品形象】戏剧与小说一样,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参考答案: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 坚贞的窦娥:窦娥一生命苦,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去,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但她坚决不改嫁,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表现出无比的坚贞。 反抗的窦娥:誓死不放过张驴儿,对天地鬼神的指责、亢旱三年,都是反抗精神的表现,而窦娥对神权的大胆
13、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善良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不屈的窦娥:窦娥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刚强不屈性格的体现,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参考答案:(1)人物与环境的对比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制约着人物的命运,但人物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窦娥冤充分利用人和环境的对比,揭露了社会的无比黑暗。强大的法律武器和弱小无助的女子,杀气腾腾的场面与呼告无门的死囚,这些力量悬殊的对比,预示了一场弱肉强食的惨剧
14、即将发生。而三伏天的酷热与三伏天下雪的对比又表现了窦娥之冤感天动地。 (2)人物自身性格的对比 面对冤情,窦娥以誓愿抗争,要以自己的冤情昭示于众;她还以“楚州亢旱三年”来报复,集中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面对年迈的婆婆,窦娥宁愿牺牲自己,虽衔冤即将被处斩,却仍然挂念婆婆,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刚强不屈、温柔善良。 (3)情节上虚与实的对比 在情节上,人物的生活经历,社会的黑暗,官吏的昏聩,窦娥的冤情,这是实写。而“三桩誓愿”的应验,则是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以突出窦娥的冤情,这是虚写。誓愿应验这一浪漫主义情节正是依托前面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描写,才有可能“合情合理”,收到感人的艺术效
15、果。,4.【对应考点:分析作品主题、表现手法】本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对比来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试作赏析。,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热情奔放的语言等来塑造形象,揭示主题。 1.敢于进行瑰丽的想象。浪漫主义写作常常突破现实的樊篱,在思想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开辟思维新空间。因此,要敢于想象,并与现实对接。现实中吴承恩不敢造封建皇帝的反,但他在西游记里塑造了一个孙悟空,上天入地,七十二番变化,无所不能,并以“齐天大圣”的名义,与天地第一权威人物玉皇大帝相抗衡,令普天之下遭受奴役的
16、人们欢欣鼓舞。,高考小贴士,2.敢于运用夸张、隐喻、象征、变形、时空错位等一些前卫手法。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浪漫主义写作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就需要运用夸张、隐喻、象征、变形、时空错位等手法。 3.内容多关注自然风光、历史典故,情感侧重于人的主观感受,注重对人的梦境、幻觉的描写。,窦娥是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孝顺的女子,但最终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造成窦娥悲惨结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高利贷的压迫。这是窦娥悲惨结局的远因。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因上京取应,借
17、了蔡婆二十两银子,第二年本利一共要偿还四十两,窦天章无奈之下只好将七岁的女儿窦娥卖与蔡婆做了童养媳。元朝的高利贷十分厉害,有一种叫“羊羔利”的高利贷,羊产羔时本利对收,本利每年倍增。窦天章借的就是这种“羊羔利”,借了一年债,第二年就得把女儿卖出去才能还清。这就真实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的残酷,又为窦娥后来的不幸命运作了铺垫。,思路提示二:流氓地痞的压迫。这是窦娥悲惨结局的近因。流氓横行是法制松弛、社会黑暗的一种体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窦娥婆媳遭到流氓张驴儿父子无端的骚扰与迫害,尊严和合法权益被随意践踏。剧作通过窦娥的结局,把批判的矛头引向物欲横流的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 思路提示三:元代吏治的腐败。这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窦娥冤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