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7.2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7.2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7.2城市与城市化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构建】【知识精析】一、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热带的高原;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 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巴西高原的城市分布;中国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的城市分布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江西省赣州市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
2、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加尔各答河流(沿河设城)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2自然资源资源优势,矿产开发,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交通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中国古代的邯郸、扬州、济宁,现代的郑州、石家庄、株洲等政治、军事、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古希腊的雅典、中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中国的拉萨【方法技巧】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
3、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二、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如下图。(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如下图。(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3根据图例判读: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城市等
4、级。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 1 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 2 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四、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1)景观的改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
5、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环境问题对自然
6、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4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3. 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 响 成 因 措 施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
7、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环 境 污 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 会 问 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8、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5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五、新型城镇化建设1. 生态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城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全面建设绿色环境、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绿色消费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2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
9、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六、城市化过程及影响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 t1到 t4体现出三个变化: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2城市中心人口变化示意图63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
10、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 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高考例析】(2018 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11、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7材料三 表 2 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 2016 年 GDP 及产业结构统计表” ,下图为“2000 年、2010 年和 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8(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12、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
13、、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 (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 20 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 ,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 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 (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 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
14、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 衡水金卷 信息卷(四) )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读武汉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区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91对武汉建成区扩展的理解合理的是A 建成区呈现斑块状扩张 B 建成区主要向东部扩张C 建成区在 20032008 年间扩张最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要素 探究 设计 72 城市 化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