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学案鲁人版必修5.doc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学案鲁人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第7课齐桓晋文之事学案鲁人版必修5.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7 齐桓晋文之事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皆可成尧舜” 。他高举“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他还把人民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 ,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 , “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
2、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这种用人观,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下,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杜绝,我们深为孟子的远见卓识叹服。论奋进在人生旅程中,常常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快去创造,创造才有收获。只要你一息尚存,就要努力创造!我曾有过企望,企望机遇的到来。那个声音告诉我:机遇只垂青于不懈奋斗的人,等待会丧失青春年华。我曾因不得志而叹息。那个声音又在说
3、:慨叹是弱者,奋进才有用武之地。我有过失误之后的捶胸顿足。那个声音又在说:振作起来,重新选择新的目标,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新内容。我有过名落孙山的失望,我感到疲倦,感到前途茫然。那个声音又在说:莫沮丧,成才的路有千万条。我陷入过困境,甚至一蹶不振。冥寂中,那个声音又在说: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我饱受过病残之苦,苦闷中想了却一生。那个声音又在说:你还有生命,只要壮志在胸,就会不负有限生命。人生有无数考题,答案却只有一个奋进!2人生没有停靠站,自我本身永远是一个出发点。无论何地何时,只要创造就会有收获;只有不息的奋进,才能证明生命的存在。微感言: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赏读
4、: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 ,若能时时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赏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
5、这个更大的了。3.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赏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是说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 “勤能补拙” ,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赏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一、作者视窗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现在山东省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6、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 岁左右收徒讲学,44 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 、 “王道” ,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其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宣传仁政,抨击暴政,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和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成为
7、封建时代士大夫入世出世的准则。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孟子共七篇,各篇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露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比喻。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形象性,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明力。二、写作背景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
8、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三、基础梳理1.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 通_(2)王说 通_(3)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通_(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通_(5)盖亦反其本矣 通_(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通_(7)赴愬于王 通_(8)刑于寡妻 通_(9)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通_(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9、路矣 通_(11)是罔民也 通_答案 (1)“已” ,读 y (2)“悦” ,读 yu (3)“肢” ,读 zh(4)“彩” ,读 ci (5)“盍” ,读 h (6)“途” ,读 t(7)“诉” ,读 s (8)“型” ,读 xn (9)“矣” ,读 y(10)“斑” ,读 bn (11)“网” ,读 wn42.一词多义(1)抑Error!(2)若Error!(3)诸Error!(4)之Error!(5)老Error!(6)幼Error!(7)王Error!(8)为Error!(9)是Error!(10)爱Error!答案 (1)副词,难道,岂/连词,还是 (2)这样/像/如果(3)各位/之
10、乎,兼词 (4)代词,代“事”/助词, “的”/代词,代“牛”/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动词,以为老人/名词,老人 (6)动词,以为幼儿/名词,幼儿 (7)名词“君王”/动词, “称王” (8)介词,替/动词, “做”(9)动词,肯定判断词/代词, “这些” (10)动词, “吝啬”/动词, “爱护”3.古今异义(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义:_ 今义:_(2)诚有百姓者古义:_ 今义:_(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_ 今义:_(4)抑王兴甲兵古义:_ 今义:_(5)莅中国古义:_ 今义:_(6)吾不为是也古义:_ 今义:_答案 (1)古义:吝啬,舍不得。 今义:爱护、喜爱。 (2)古义:
11、的确,确实。今义:(心意)真实;实在;的确。 (3)古义:怜悯,痛惜。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隐秘的事。 (4)古义: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 今义:向下按;压制。 (5)古义:中原。 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6)古义:代词, “这些” 。 今义:常作判断词。54.词类活用(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朝秦楚(5)危士臣(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答案 (1)“树” ,名词带宾语“之”活用动词,种植 (2)“衣” ,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着 (3)名词“王”受副词“不”的修饰,做动词, “称王” (4)朝,使动用法
12、,“使朝见” (5)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6)第一个“老”字及下句第一个“幼”字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老人” 、 “以为幼儿”的意思。5.特殊句式(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未之有也(3)吾何快于是(4)不见保(5)曰:“有之。 ”(6)欲辟土地答案 (1)判断句, “也”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 (2)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3)倒装句,介词结构“于是”后置 (4)被动句, “见”表被动 (5)省略句, “曰”前省略主语“齐宣王” (6)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 、“
13、未” 、 “毋” 、 “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 、 “何” 、 “奚” 、 “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应理解为“操何” 。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
14、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特殊结构用“之” 、 “是”将宾语提前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 惟利是图(成语) 惟你是问6.文学常识填空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劝说_放弃_,采纳“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答案 十三经注疏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齐宣王霸道 保民而王7.文白对照齐 宣 王 问 曰 : “齐 桓 、 晋 文 之 事 可 得 闻 乎 ? ”齐 宣 王 问 :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称 霸 的 事 , 可 以 讲 给
15、我 听 听 吗 ? ”齐 宣 王 : 姓 田 , 名 辟 疆 ,战 国 初 期 齐 国 的 国 君 。 孟 子 对 曰 : “仲 尼 之 徒 无 道 桓 文 之 事 者 ,孟 子 回 答 说 : “孔 子 的 门 徒 中 没 有 讲 述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霸 业 的 ,是 以 后 世 无 传 焉 , 臣 未 之 闻 也 。 无 以 , 则所 以 后 世 不 曾 流 传 , 我 没 有 听 说 过 。 如 果 不 能 不 说 的 话 , 那 就Error!Error!王 乎 ? ”说 一 说 行 王 道 好 吗 ? ” 曰 : “德 何 如 , 则 可 以 王 矣 ? ”齐 宣 王 问 :
16、 “要 具 备 怎 样 的 品 德 才 能 实 行 王 道 呢 ? ”曰 : “保 民 而 王 , 莫 之 能 御 也 。 ”孟 子 答 道 : “通 过 安 抚 百 姓 实 行 王 道 , 没 有 人 能 抵 御 他 。 ”保 : 安 抚 , 安 定 。 莫 之 能 御 : 宾 语 前 置 句 , 即“莫 能 御 之 ”。 莫 , 代 词 , 没 有 人 。 曰 : “若 寡 人 者 , 可 以 保 民 乎 哉 ? ”齐 宣 王 又 问 : “像 我 这 样 的 人 , 可 以 安 抚 百 姓 吗 ? ”7曰 : “可 。 ”孟 子 说 : “可 以 。 ”Error!曰 : “何 由 知
17、吾 可 也 ? ”齐 宣 王 又 问 : “您 怎 么 知 道 我 可 以 呢 ? ”Error! 曰 : “臣 闻 之 胡 龁 曰 : 王 坐 于 堂 上 ,孟 子 回 答 说 : “我 听 您 的 近 臣 胡 龁 说 , 有 一 次 您 坐 在 朝 堂 上 , 有 牵 牛 而 过 堂 下 者 。有 人 牵 牛 走 过 堂 下 。胡 龁 h : 齐宣 王 的 近 臣 。 王 见 之 , 曰 : 牛 何您 看 见 了 , 问 : 牵 牛 上 哪Error!之 ? 对 曰 : 将 以 衅 钟 。 儿 去 ? 他 回 答 说 : 要 杀 了 它 祭 钟 。 Error!王 曰 : 舍 之 ! 吾
18、不 忍 其 觳 觫 ,您 说 : 放 了 它 ! 我 不 忍 心 看 着 它 那 恐 惧 发 抖 的 样 子 ,Error!若 无 罪 而 就 死 地 。 没 有 罪 过 却 要 往 死 地 里 送 。 Error!对 曰 : 然 则 废 衅 钟 与 ? 那 人 问 : 那 就 废 除 祭 钟 的 仪 式 吧 ? 曰 : 何 可 废 也 ? 以 羊 易 之 。 不 识 有 诸 ? ”您 说 : 怎 么 可 以 废 除 呢 ? 用 羊 去 换 牛 吧 。 不 知 道 有 没 有 这 回 事 ? ” 然 则 : 既 然 那 样 , 那 么 。诸 : 兼 词 , 相 当 于 “之 乎 ”。 曰 :
19、“有 之 。 ”齐 宣 王 说 : “有 这 回 事 。 ”曰 : “是 心 足 以 王 矣 。 百 姓孟 子 说 : “有 这 样 的 善 心 就 足 可 以 实 行 王 道 了 。 老 百 姓Error!Error!皆 以 王 为 爱 也 , 臣 固 知 王 之 不 忍 也 。 ”都 还 以 为 是 您 吝 啬 呢 , 我 本 来 就 知 道 您 是 于 心 不 忍 呢 ! ”王 曰 : “然 。 诚 有 百 姓 者 。齐 宣 王 说 : “是 这 样 的 。 的 确 有 这 样 对 我 误 解 的 百 姓 。齐 国 虽 褊 小 , 吾 何 爱 一 牛 ? 即 不 忍齐 国 虽 然 不 大
20、 , 我 怎 么 会 舍 不 得 一 头 牛 呢 ? 就 是 因 为 不 忍 心其 觳 觫 , 若 无 罪 而 就 死 地 , 故看 到 它 恐 惧 发 抖 的 样 子 , 没 有 罪 过 却 要 往 死 地 里 送 , 所 以 才 说以 羊 易 之 也 。 ”用 羊 去 换 牛 。 ”诚 : 的 确 , 确 实 。褊 bin 狭 小 。 曰 : “王 无 异 于 百 姓 之 以 王 为 爱 也 。 以 小 易 大 ,孟 子 说 : “您 不 要 奇 怪 百 姓 以 为 您 吝 啬 。 用 小 的 换 大 的 ,彼 恶 知 之 ? 王 若 隐 其 无 罪 而 就他 们 又 怎 么 知 道 您
21、的 用 意 呢 ? 您 要 是 哀 怜 牲 畜 没 有 罪 过 却 往Error!死 地 , 则 牛 羊 何 择 焉 ? ”死 地 里 送 , 那 么 用 牛 跟 用 羊 又 有 什 么 区 别 呢 ? ”Error! 王 笑 曰 : “是 诚 何 心 哉 ? 我 非 爱 其 财齐 宣 王 笑 道 : “这 真 是 个 什 么 心 理 呢 ? 我 并 不 是 吝 惜 钱 财8而 易 之 以 羊 也 , 宜 乎 百 姓 之 谓 我 爱 也 。 ”才 拿 只 羊 去 替 换 它 牛 , 老 百 姓 说 我 舍 不 得 是 应 该 的 了 。 ”曰 : “无 伤 也 , 是 乃 仁 术 也 , 见
22、牛孟 子 说 : “没 有 妨 害 , 这 正 是 仁 爱 之 道 , 因 为 您 只 见 到 牛未 见 羊 也 。 君 子 之 于 禽 兽 也 , 见 其 生 ,没 有 见 到 羊 。 一 个 有 仁 爱 之 心 的 人 对 于 禽 兽 , 看 到 它 们 活 着 ,不 忍 见 其 死 ; 闻 其 声 , 不 忍 食就 不 忍 心 看 着 它 们 死 去 ; 听 到 它 们 鸣 叫 的 声 音 , 便 不 忍 心 吃 它Error!其 肉 。 是 以 君 子 远 庖 厨 也 。 ”们 的 肉 。 所 以 , 仁 厚 的 人 们 总 是 远 离 厨 房 。 ”Error! 王 说 , 曰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以天下为己任 课齐桓晋文 事学案鲁人版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