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作家作品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 ,美国著名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_等。2文体知识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阿费烈德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图兰克,以及弗罗姆、卡伦杭妮,史塔克苏利文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3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履行( ) 诞生( ) 辜负( ) 遵循( ) 渊源( ) 幼
2、稚( ) 罪孽( ) 仁慈( ) 撕碎( ) 凝聚( ) 依赖( )4判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得正误,并说明理由。( 1) 她 10 年 前 病 逝 , 10 年 后 其 铜 像 终 能 树 立 在 维 港 之 上 , 让 全 球 影 迷 能 见 证 这 位 “香 港 女 儿 ”的风 采 。(2)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一直切实执行对外承诺,承担相应的义务。(3)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气候、环境、经济等带来的挑战让世界人民(越来越成为休戚相关的共同体。(4)对于小说来讲,最后的结尾可能是画龙点睛的妙笔,也可能成为节外生枝的败笔。(5)细节是平凡的、不足为
3、奇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念想细节像沙砾一样,微不足道却不可轻视。(6)流浪的游子选择回归故里,没有小说中的衣锦还乡,有的只是一颗归根结蒂的心。(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英国和希腊进行正式访问,有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是在力推“西进”外交,在欧亚大陆开辟合作战线,化解美国在亚洲地区事务上咄咄逼人的态势。2(8)在网上热传“重庆轨道弯度超 90 度似过山车”的地方,记者体验后说车运行平稳倾斜不明显,既不颠簸,也没有坐过山车的感觉。5找出下列句子的错误之处并修改。(1)如果孩子不断发育、生长,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病因:_请修改:_(2)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要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
4、亲。病因:_请修改:_1. 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 法兰克福 逃离自由 健全的社会 爱的艺术 随笔3. l dn g xn yun zh ni c s nng li5 (1)语序错误, “发育、生长”顺序颠倒。 (修改:)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2)成分残缺, “达到”后面缺少宾语。 (修改:)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要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1母爱和父爱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特点 积极面 消极面母爱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
5、得3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是祝福与和平给孩子爱和关怀,还有生活上的安全感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父爱 父爱代表思想世界, 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是有条件的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其挑战生活的信心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2 文 中 谈 到 两 种 爱 的 原 则 : “我 爱 , 因 为 我 被 人 爱 ”和 “我 被 人 爱 , 因 为 我 爱 人 ”; “我 爱 你 , 因 为
6、 我需 要 你 ”和 “我 需 要 你 , 因 为 我 爱 你 ”。 这 似 乎 是 在 玩 文 字 游 戏 , 实 际 上 内 涵 丰 富 , 请 具 体 说 说 这 两 种原 则 的 区 别 。3读过本文后,你认为怎样才算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这样一个高度: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1)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即母亲教给他如何去爱。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即父亲教他要有
7、责任感。(2)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并且这两个形象不是通过合并,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容易丧失自我判断力,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4题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可不可以换成“父母对孩子的爱”?为什么?4“父 母 对 孩 子 的 爱 ”是 一 种 单 方 面 的 爱 , 是 父 母 单 方 面 的 付 出 , 孩 子 只 是 接 受 , 就 不
8、 会 懂 得 付 出 了 。而 “父 母 与 孩 子 之 间 的 爱 ”则 是 双 向 的 , 父 母 给 予 子 女 爱 , 子 女 也 要 给 予 父 母 爱 。 这 种 双 方 之 间 的 爱 才是 健 全 的 。5有人说,既然“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 ,那么我们必须对父亲的话言听计从,你认为对吗?作为孩子,应该顺从父亲的意愿。因为每一个父亲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美好的前途,我们要体会、理解父亲的爱,不要觉得父亲落伍了,认为他的思想不合时宜,而自己是新生力量,不该受父亲的影响,更不要说管束。其实父亲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年龄的
9、增长,我们会逐渐感受到其价值的。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给予(gi) 给以(gi) 依赖(li) 咄咄逼人(du)B渴求(k) 专横(hng) 横竖(hng) 相形见绌(ch)C惩罚(chng) 秩序(zh) 渊源(yun) 言简意赅(gi)D焦躁(zo) 笨拙(zhu) 嫉妒(j) 诲人不倦(h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凝聚 背谬 报负 焦躁不安B想象 摄服 寥廓 计日成功C履行 羸弱 扫描 孤立无援D渊源 栽脏 遐想 归根结蒂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_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10、通过努力换取的爱_会使人生疑。_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_的。A体验 常常 基于/不足为奇B体会 常常 基于/不足为训5C体验 往往 鉴于/不足为奇D体会 往往 鉴于/不足为训4下列画线的成语,有误的一项是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 父 爱 应 该 受 一 定 的 原 则 支 配 并 提 出
11、一 定 的 要 求 , 应 该 是 宽 容 的 、 耐 心 的 , 不 应 该 是 咄 咄 逼 人 和 专横 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歼-10 战机的正式服役,虽然标志着我国空防实力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却更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高科技兵器的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B展翼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C我基本上把上网、谈恋爱、打架、顶撞老师等不良的习惯完全改过来了。D挑选高水平的专家组成专业化的“反腐败”公司,帮助企业发现内部漏洞,追踪蛀虫,不失为一条反腐良计。6对下面句子修辞格的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运用了比
12、拟手法,描摹出火舌的形状、动态,烘托火势很旺。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用夸张手法,“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C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有少数几笔的。比喻,强调景泰蓝的图画之美。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谐音双关与象征手法,寓指爱情坚贞,至死不渝。7下面一段话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中的爱的理论一章里的一节,顺序已被打乱,请你重新调整。(只填序号)“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给予的行为。6“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不是意味着“牺牲”“放弃”
13、。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力。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这种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8为下面的语段补写一句评论性的话,提示当下的社会责任。(不超过 40 个字)最近,有一张照片在网上疯传,唤醒了许多人沉睡着的感动。照片拍摄的是一名清洁工,在完成了打扫街道的工作后,坐在街边的石墩上,把稚龄孙女儿放在自己膝上,双手捧着她粉嫩的脸蛋儿,额抵额、鼻碰鼻,脸上绽放着足以让冰霜融化的灿烂笑容。人民网如此评论,当他放下简陋的清洁工作,将孩子抱于膝上,欢乐如泉水一般自动流淌,劳动的疲惫在这一瞬间化为烟云。幸福与亲情,
14、成了对普通劳动者最美的慰藉,这是草根阶层的生活底气,是希望,是未来。_(一)阅读课本 14 段,回答小题。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
15、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至于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7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
16、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五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 8 岁到 10 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 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
17、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18、。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
19、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我们上面已经谈到过母爱。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我在这里提到的母爱或者父爱都是指“理想典型”,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提到了的或者荣格的方式爱孩子。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和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无条件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
20、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8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鉴于这种情况,因此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是不足为奇的。1第 2 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2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_2018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9 父母 孩子 之间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