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飞速发展,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工具发明几乎呈直线上升之势,尤其是后工业文明的迫近,人类的科技进步更是呈爆炸式的飞跃。人类可以利用机器实现对于自身损害的修复,也可以大量使用机器使自身能力得以延展。但一生中,恐怕没有人会想将自己变成机器。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事情正悄然发生,在身体外部甚至内部,机器的存在已经成为事实。各类假肢、人造髖关节、人造皮肤、心脏起搏器等,特别是耳蜗植入术植
2、入的耳蜗,虽然无法像人类耳蜗那样敏感,但已经能使那些深度耳聋的人听到一定范围内的声音。通过植入电子探针以探测大脑运动皮层的活动,并利 用信号来控制轮椅、机器人或者电脑鼠标的技术,也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残疾人带来无尽福祉。可以假设,人类身体某部分的替换可以使用金属或塑料,也可以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培育的生物 组织来代替。在某种程度上,外部人工组织似乎或正作为肢体、器官的替代,增强人的认知能力,从而逐渐构成人身体的部分。但究竟人身体的哪些部分是可以替代的,成为人机界限问题的核心。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但也使我们陷入深深的困惑。探讨机器人能否拥有人脑般的意识,对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
3、可以说为时尚早,但有朝一日人类也许能拥有机器人的身体,思维实验“缸中之脑”可能变为现实,人正在从以生物为基础的身体向以某种材料为基础的身体转变,因此,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布鲁克斯说:“我们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限将会消失。 ”我们憧憬科技带来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遭受负面效应的影响与伦理的拷问。发生在 19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菲尼亚斯盖奇受伤前与治愈后人格改变的例子昭示了:人脑中可能存在专门负责推理的系统,脑损伤可能会造成已习得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则的丧失,我们或许乐于接受无节制地增强或扩展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但如果出现人格改变,即使是很小的概率,我们也万万不能接受。可与之参照,机器植
4、入体内的界限在于,不能使“我”发生实质- 2 -性改变。这一点似乎可以作为机器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我”的伦理标准。若人类的神经元可以植入某个“机器人”的体内,比如某个病入膏肓的人死前捐献自已的大脑给“机器人” ,使其具有捐献者的某些记忆或情感特征,从而使家人可以与其“永远”生活在一起,这俨然也是“我”在机器中存活的“缸中之脑”的现代版本,一些未来学家甚至声称,人类必定会获得不死之身。这在伦理上同样存在巨大问题,未来我们面对不断出现的机器面孔时,人类社会是否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动,诉诸情感的方式是否也会随之改变,社会与习俗是否也会有极大变化,人机一体之后,智能机器人的伦理问题也势必纷至沓来。(摘编自尚
5、风森人机一体的伦理问题探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需要凭借机器使自身能力得到延展,从而实现对自身损害的修复。B人造肢体、器官对身体部位的替代将作为生物的人体变成以某种材料为基础的人体,已广泛存在。C如果不使“我”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么人类就可以接受机器无限制地成为人体的一部分。D人机一体之后,人机界限将消除,但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人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面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用例证法,通过机器植入给残疾人带来无尽福祉的典型论据,论证了机器对人体有积极作用。B文章分析全面,指出机器无论替代肢体还是器官
6、而成为人体一部分,都将让人陷入深深的伦理困惑。C文章“人机一体”概念的界定明确,既指机器植入人体,也指人的记忆或情感特征等植入机器人。- 3 -D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机器植入人体的作用和面临的伦理拷问,再论述人的记忆等植入机器的好处和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科技的进步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可以使用人造假肢、人造皮肤、心脏起搏器等来恢复肌体的功能。B未来,不只是金属、塑料,生物技术特别培育的生物组织也能替代肢体、器官,成为人体的一部分。C解决了人的身体哪些部分可以替代的问题,就能消除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从而解决人机一体的问题。D如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类有一
7、天或许能将神经元植入“机器人”体内,使“机器人”拥有人的意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晒晒暖琦君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 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 ”因为到了冬至就快 过年了。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
8、小合适的“道士靴” ,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袄里取暖。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他自己一手捧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 4 -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秋收以后晒谷子。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谷子进
9、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有一次,老
10、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曰” ,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来,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父亲要我仔细检
11、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签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养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 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合来。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有一次 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 5 -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
12、,我也长大了。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 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如今呢,更不必说了。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B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C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 ,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D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
13、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5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一丝冬意 ,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6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 6 -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月球
14、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 ,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 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 “小目标”。15 时 7 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 时 22 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 16 次,主要是下去
15、的瞬间翻车了。 ” (摘编自半月谈 2019 年 1 月 3 日)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 5 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 能惊讶地旁观
16、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它们也能做到。(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2019 年 1 月 3 日)材料三: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 7 -号”的发射升空。此后, “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 35 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 10 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 20 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 “
17、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 年 1 月 4 日)材料四: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 ,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 “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 80 后、90 后,筑就了这条长达 38 万公里的奔月路。航
18、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 15 万研究员中,10 万人属于 “80 后” ,平均年龄为 3133 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 。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 42 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 年 1 月 5 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 8 -在低频观
19、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B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发射绕月探测的卫星,甚至还包括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也登上了月球。C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现失败。D.“嫦娥奔月”背后都是 80 后、90 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巨大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黄不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鹊桥”来中转月背
20、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等功能。B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前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的主要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C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中国太空行动的旁观者。D在复杂的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成必须成功的坚定信心。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文言文阅读(本題共 4 小題,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21、成 1013 题。韦挺,京兆万年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贞观初,王规数荐之,迁尚书右丞。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太宗谓挺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而在藩邸故僚上,愿后臣以劝立功- 9 -者。 ”不听。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挺上疏。俄复为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时泰有宠,太子多过失,帝密欲废立,语杜正伦,正伦以漏言贬。帝谓挺曰:“不忍复置卿于法。”改太常卿。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周言挺才任粗使,帝谓然。挺
22、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即诏河北列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帝亲解貂裘及中厩马赐之。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贮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 ”帝不悦曰:“兵宁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畤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遣将少监李道裕代之。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镇原县 镇原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