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17小说阅读精讲(含解析).doc
《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17小说阅读精讲(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17小说阅读精讲(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7 小说阅读精讲练习考查形式1形式相对稳定。2小说阅读一般为 4 道主观题,20 分。考情分析 1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2常考题型: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概括探究主题;品味赏析语言;赏析艺术技巧;理解小说的标题。命题预测一般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上设题。一、【2017 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
2、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 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
3、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考情分析高考真题连接2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4、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至
5、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 13.【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答案】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 ,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
6、“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小说阅读答题方法3考点 1 情节的考法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小说的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
7、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情节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开 端 是 作 品 所 反 映 的 矛 盾 冲 突 的 第 一 件 事发 展 是 作 品 中 矛 盾 冲 突 从 展 开 到 激 化 的 演 变 过 程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高 潮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结 局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小说线索(1)事物线索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得
8、知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面包中的“面包”也是线索。(2)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3)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等一篇成功的小说,有时是几个线索的交融。【答题技巧】一、情节梳理的 3 种思考方式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 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小说的叙述顺序见“考法 2 情节手法”
9、相关内容)4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方式一:根据结构来梳理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方式二:根据场面来梳理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 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
10、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二、情节梳理的 2 个答题模板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无论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考点 2 形象的考法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17 小说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