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龙泉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生物试题1.一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元素 C H O N P Ca S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A. 碳元素的含量最高说明有机物是动植物体内干物质的主要成分B. 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很大C. 测定该动物的某种小分子含 C、H、O、N、S,此小分子不可能是氨基酸D. N、S 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H、O
2、的含量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答案】A【解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无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就是 C 元素,原因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糖类,所以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 项正确;由表可知,两种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 项错误;氨基酸的 R 基当中可能含有 S 元素,C 项错误;表中的数据为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所以 H、O 的含量不能说明植物体内含水多,D 项错误。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雌性,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为雄性B.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
3、大,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小C. 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 2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 XY 型 ZW 型雄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Y 常染色体+ZZ雌性的染色体组成 常染色体+XX 常染色体+ZW生物实例 人和大部分动物 鳞翅目昆虫、鸟类【详解】在 ZW 型性别决定中,含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 ZZ 为雄性,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 ZW 为雌性,A 错误;在 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大,有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小,B 正确
4、;含 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C 错误;雌雄同体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豌豆,D 错误。3.下列与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T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和抗体B.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C. 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D. T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可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A 项错误;体内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能成为抗原,B 项错误;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赖于抗体灭菌,C 项错误;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 T
5、 细胞的呈递,且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中,需要依赖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发挥免疫效应,D 项正确。【点睛】本题容易误认为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由于泪液属于外界环境中的液体,因此泪液中的溶菌酶其实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才属于第二道防线。4.下图示为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 1、3 装置中溶液 A、B、a、b 的浓度分别用 MA、M B、M a、M b表示,图 2、4 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 1、3 液面上升的高度 h1、h 2,如果 A、B、a、b 均为蔗糖溶液,且 MAM B、M a=MbM A
6、,则达到平衡后- 3 -A. h1h 2 MaM b B. h1h 2 MaM bC. h1h 2 MaM b D. h1h 2 MaM b【答案】C【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要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有浓度差,根据题干信息“M AMB、M a=MbMA”,推测出 Ma=MbMAMB,图 1 漏斗两侧的浓度差较小,液面上升高度较小,则漏斗内溶液浓度较大。【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 MAMB、M a=MbMA,则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液面都升高;又由于 Ma=MbMAMB,所以 Ma与 MA的浓度差小于 Mb与 MB的浓度差,a 中吸水小于 b 中吸水,因此达到平衡后 hlMb,故选 C。
7、5.环保工作者对某草原野兔的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 年的种群数量/(t-1)年的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 1 年至第 3 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B. 第 4 年中期至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在增长C. 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6 年末达到 K 值【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 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1,种群数量上升;=1,种群稳定;01 种群下降;=0 种群无繁殖现象,且在一代中灭亡。- 4 -【详解】第 1 年至第 3 年, 基本上等于 1,种群增长率为 0,
8、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是三年的出生率不一定相等,A 错误;第 4 年中期至第 5 年中期,种群增长率 大于 1,因此种群数量增加,B 正确;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增长率 大于 1,种群数量增加,因此在第 3 年末种群数量小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C 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应该在第5 年中期达到 K 值,D 错误。6.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某药物,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 。为研究该药物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A. 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不向
9、卵内注射该药物B. 甲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该药物C. 甲群体甲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该药物D. 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该药物【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某种药物会使有尾鸡相互交配孵化的小鸡表现出无尾性状,欲研究该药物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由于无尾对有尾是显性,则可将乙群体无尾鸡相互交配,且在卵化早期不注射该药物,若后代全为有尾鸡,则该药物不会引起基因突变,若后代有无尾鸡,则该药物引起基因突变。【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将乙群体无尾鸡相互交配,且在卵化早期不注射该药物,可以证明该药物是否可以引起基因突变,A 正确;甲群体乙
10、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该药物,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是药物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药物通过其他途径引起的,B 错误;将甲群体有尾鸡(aa)相互交配,子代在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该药物,子代全部为有尾鸡,可以说明该药物会使有尾鸡相互交配孵化的小鸡表现出无尾性状,但是不证明该药物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C 错误;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该药物,没有对照作用,无法证明是药物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药物通过其他途径引起的,D 错误。7.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 25水浴中,lO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
11、毎隔 5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 5 -(1)图中 X 处所用的化学药品是_;打开软管夹 10min 后将软管夹关闭,随后液滴将_(填“向左” 、 “向右”或“不会” )移动。(2)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mm2,在 20min30min 这段时间内氧的平均吸收速率为_mm3/min。(3)利用该装置为本实验增设对照组的处理是:_。(4)某同学认为:如将 X 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满 N2,可以用来利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短期内幼虫能存活) 。你认为他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_并说出你的理由:_。【答案】 (1). NaOH (2). 向左 (3). 6.5
12、 (4). 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5). 不合理 (6). 果蝇无氧呼吸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而果蝇有氧呼吸能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被 NaOH 吸收,因此图中的 X 为 NaOH;由于试管中氧气被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 NaOH 吸收,导致气压下降,所以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根据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计算细胞呼吸强度。【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X 是 NaOH;由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且释放的二氧化碳被 NaOH 吸收,导致试管中的气压下降,所以毛细
13、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 20min30min 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 130-65=65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mm2,则氧气减少的体积是 65mm1mm2=65mm3,因此在 20min30min 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65mm310min=6.5mm3/min。(3)温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液滴的移动,因此为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影响,应增加一对照实验,即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4)果蝇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吸收气体,也不会产生气体,因此无法测定果蝇无氧- 6 -呼吸速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及相关的探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实验
14、的原理,能准确判断图中 X 的种类,再结合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准确答题。8.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 C 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袋鼠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氨基酸差别 0 1 10 21 35 44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细胞色素 C 为参照,上述生物中_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 C 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依据是_ 。(2)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提取生物
15、 A 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加热,使 DNA 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 TA-A;提取生物 B 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加热,使 DNA 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 TB-B;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 DNA,记为 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 TA-B;计算两个变性温度 TA-A(或 TB-B)与 TA-B的差值,记为 M。上述步骤中,加热 DNA 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 DNA 分子的_。研究发现,生物A 和生物 B 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 M 值越大,原因是_【答案】 (1). 黑猩猩 (2).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 DNA 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 (3). 氢键 (4). 生物的亲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门市 龙泉 中学 2019 届高三 生物 学期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