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周周测试题.doc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周周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周周测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四周周测试题一、单选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1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司法审判更加公正 B法律规定趋向宽松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地方政府职能改变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3
2、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4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B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C强化了士人祟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5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刺史 B三司
3、使、刺史- 2 -C监御史、枢密使 D御史大夫、节度使6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当州官,别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C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D科举制度的压制人才7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到:“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A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B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
4、时代C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D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8中国的奋斗一书对古代一种制度评论道:“这种考试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这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人才选拔 B该制度考试范围狭窄并缺乏实用性C这一制度限碍了社会进步 D古代选官制度逐步走向僵化9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 )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B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导致地
5、方治安难以维持10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而瓦解11唐代前期,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的人常为“中书舍人”,额员有七、八人之多;中书舍人的官位并不高,但他们却有拟撰诏敕之权。这种制度设计( )A使决策具有民主性 B抑制相权,加强皇权C内部强调分化事权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 )A汉设立中朝 B唐设节度使- 3 -C宋设枢密院 D元设中书省13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
6、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14在中国科举史,唐代科举属于初创阶段,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有存汉察举遗风者科目名目众多。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则被保留下来。这说明唐科举制( )A是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 B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C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D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15下图是邢台一中某班学生关
7、于元代政权结构的历史笔记,其中 A、B、C 处应该填写的是( )A门下省、宣政院、行省B御史台、行省、理藩院C政事堂、行省、宣政院D御史台、宣政院、行省16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见下表:(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制表)这一现象说明( )A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 B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4 -C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D精英教育不断强化17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挑选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的机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唐朝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18中国古代史上相权被一次又一次地分割,但宰相的职务在很长时间内又并未取消。这说明( )A皇权尚不足够强大
8、B丞相大多是皇帝的亲信C丞相受制于皇帝,没有实权 D皇权与相权虽有矛盾但又相互依赖19涑水记闻载宋太祖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 B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 D巩固儒家思想的地位2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21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产物和表现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本身并无决策权对皇权起到较大的制约作用A B C D22明史记载:“(明太祖)置殿阁
9、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3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 )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 5 -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2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
10、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愈加完善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5高一某同学对明清时期著名皇帝的事迹进行整理,下列为其某一片段,根据所学,你认为该同学整理得是哪一皇帝(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26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中央集权 D君主专制27明代内阁大臣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
11、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当时内阁( )A尚未形成完整的体制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C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D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28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 )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A B C D29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六部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表明( )A内阁逐渐取得决策权
12、B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影响力不断增强 D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的制约- 6 -30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提高了行政效率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31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
13、强3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33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34“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句话可用于对以下哪一机构职权的比喻( )A唐门下省 B宋朝三司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35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14、。”为此朱元章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 B削弱地方 C废除丞相 D设立内阁3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都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7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決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 )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 B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C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 D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 7 -38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
15、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 )A皇权逐渐衰弱 B宦官权力失控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专制强化39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40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科举
16、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二、非选择题(20 分)41、 阅读下列,回答问题。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对百姓教化),抚黎氓(
17、百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在官员任用方面的主要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10 分)- 8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10 分)参考答案1C【详解】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说明宋代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司法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中央加强
18、了对地方的司法权的控制,无法体现司法审判是否公正,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法律内容,无法体现法律规定趋向宽松,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宋代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司法权的控制,无法体现地方政府职能改变,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联系所学中央集权的含义和内容分析解答。2B【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改为了凤阁、鸾台,使低等级的官员可以参与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换频繁,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B 项正确;材料只说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提及其职权扩大的相关内容,故 A 错误;三省
19、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与官员晋升无关,排除C;材料主要说的是凤阁、鸾台及宰相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加强,故D 错误。3C【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标准来选拔官吏,导致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逐渐下降;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导致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故 C 项正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高低与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关,与社会环境关系不大,故 A 项排除;BD 项是科举制实行的影响,排除。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科举制之前,知识分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是依靠门第,但是题干中指出科举制实行后,薛元超仍然“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而
20、不是凭借“进士”的身份获得升迁,他对此感到很遗憾,这说明了当时士人很看重进士出身的身份。故答案为 A项。B 项,材料没有体现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曲解了题意,排除;C 项,“崇儒”的现象,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项,材料中“公道此时如不得”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并不公平,排除。- 9 -5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是中央的监察官员,刺史是汉代地方监察官员,A 选项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宋朝设立的分割宰相财权的官员,B 选项错误。枢密使是宋朝管理全国军务的官员,C 选项错误。节度使是唐朝地方行政官员,D 选项错误。6C【详解】材料“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反映了对通判的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四 周周 测试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