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试题201901290185.doc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试题20190129018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12月段考试题201901290185.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新余市一中 2018 年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分值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屈原笔下神人交融的景观, 天问和招魂的题旨以及自我形象,无不透出湘沅一带民间神祀活动的烟火气息,差不多就是礼野杂陈且亦醒亦狂的巫辞。据屈原诗中记载,他的流放路线经过荆楚西部的山地,然后涉沅湘而抵洞庭湖东岸,所以蛮巫之血渗入他的作品,当在情理之中。 “湘江”两岸的广大区域,据江以人名的一般规律,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这些部族的面貌今天已不可知,探测的线索,只能是以“向(相) ”为大姓的西南山地苗族。那些身材偏瘦偏矮的人种“十里不同音” ,在中国
2、方言版图上形成了最为复杂和最为密集的区位分割。当他们吟唱民歌或表演傩戏时,不时插入“兮” 、 “些” 、 “耶” 、“依呀依吱”等语气助词,你可能由此会感到屈原那“兮” “兮”相续的悲慨和高远正扑面而来。 楚辞的另一面就是楚歌。作为“兮”字很可能的原型之一, “依呀依吱”在荆楚一带民歌中出现得太多。这些唱歌人,生活在一块块很小的方言孤岛上,因语言障碍而很少远行。他们大多得益于“鱼米之乡”的地利,因物产丰足也不需要太多远行。家门前的石壁、老树、河湾以及断桥便长驻他们的视野,更多地启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遐想。他们生生不息,劳作不止,主要从稻米和芋头这些适合水泽地带生长的植物中吸取热能;如果水中出产的
3、鱼鳖鳝鳅一类不够吃,他们偶尔也向“肉” (猪肉的专名)索取脂肪和蛋白质那也是一种可以适应潮湿环境的速生动物。相对于中国北部游牧民族来说,这些蛮巫之族很早以来就有了户户养猪的习惯,因此更切合象形文字“家”的意涵,有一种家居的安定祥和景象。他们当然也喜好“番椒” ,即辣椒,用这种域外引入的食物抵抗南方的阴湿瘴疠;正如他们早就普遍采用了“胡床” ,即椅子,用这种域外传来的高位家具,使自己与南方多水的地表尽可能有了距离。 “番”也好, “胡”也好,记录了暧昧不明的全球文化交流史,也体现出蛮巫族群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他们远离中原,远离朝廷,生活在一个多江多湖的地方,使“江湖”这一个水汪汪的词不仅有了地
4、理学意义,同时也有了相对于“庙堂”的社会和政治的意义。当年屈原的罢官南行,正是一次双重意义上的江湖之旅。 “舟楫文化”在多水的荆楚乃至整个南方,甚至远及东南亚一带,早已源远流长。在这里不赛龙舟倒是一件难2以想象的怪事,这种娱乐与神祀相结合的民间活动,与屈原本无确切的关系。赛龙舟终以北来忠臣的名节获得自己合法的地位,除了民众对历史悲剧怀有美丽诗情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过是表明江湖终与“庙堂”接轨,南方民俗终与中原政治合流。(选自今晚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他们不需要经常外出,所以常见的只是家乡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引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无限想象。B
5、 “更多地启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遐想” , “更多地”是相对上文意义上的递进,强调了巫楚之人对外界的期盼。C “长驻他们的视野” 、 “启发他们” ,都是以家乡作为动作的发出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体现出家乡的安宁与灵动。D选用带有家乡特色的景物来展现家乡对他们的特殊意义,家乡不仅是个地域概念,更有精神上的发散思维作用。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蛮巫族群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辣椒的利用和对椅子的接纳方面,表现了他们封闭之外开放的一面。B 楚辞与楚地民歌联系非常紧密。 “依呀依吱”极有可能是“兮”字的原型之一,它大量出现在荆楚民歌中。C屈原的作品中带有荆楚之地民间神祀活
6、动的特征,跟巫辞差不多,就是因为他流放时经过了这一带,蛮巫之血渗入了其作品。D 赛龙舟不一定与屈原有太大的联系,南方本来就是多江多湖之处,存在这项活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今天到以“向(相) ”为大姓的西南山地苗族那里去寻找得知“湘江”两岸的广大区域,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B 屈原作品中“兮”与荆楚人民唱民歌或表演傩戏时插入的语气助词有承继关系。那些人种“十里不同音” ,在中国方言版图上形成了最为复杂、密集的方言区位分割。C 相对于北部游牧民族,巫楚之地的人很早就有了户户养猪的习惯,更切合象形文字“家”的意涵。D “舟楫文化”用从北方传来的忠臣名
7、节获得了合法地位,一定意义上表明江湖终与3“庙堂”接轨,南方民俗终与中原政治合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为缓解工业原料不足,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与严重的环境污染。201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 1 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在内的 4 类 24 种“洋垃圾” 。到2019 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
8、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对广义、狭义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 “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布下铁网,将非法垃圾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严控合法的固体废物进口,减少总量,提升品质。 ”“时代变了,政策需要根据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禁止洋垃圾入境,是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建国说。(摘编自赵贝佳、杜海涛减轻生态环境负担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 人民日报2018 年5 月 5 日期)材料二: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垃圾出口国仍在努力寻找能替代中国的办法。各国抛出了
9、不同的想法:据媒体报道,欧盟表示正在考虑对塑料使用征税,英国打算将一些垃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美国则要求中国取消上述禁令。但专家指出,这些建议都不是长期并可以在垃圾管理方面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的解决办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晓宇教授指出,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此举不仅将大幅提升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处理本国固体废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体废物处置的单位排污量,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会倒逼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摘编自平悦“洋垃圾”禁令越收越紧 日媒:中国环
10、保对策来真的 ,参考消息网42018 年 5 月 16 日)材料三:长期来看,禁令最终的目标无疑是提高国内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出前端垃圾分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制造业面临三种选择国外再生资源、国内再生资源和新的材料。随着中国能源资源税率的上升,新原材料的成本在上升;而“洋垃圾”被禁止之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后端处理,再进一步倒逼前端的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做得更好。但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对此表示怀疑。他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也就是
11、说,真实的现状是,即使中国全方位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资源量依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针对矛盾的根源环境问题,杜欢政认为,根本上这是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该如何进行提升的问题。只要规模化的处置企业能保障污水处理、空气治理、职业卫生,就不应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李志青也认为,不能一棍子打死“洋垃圾” ,认为所有的再生资源都是弊大于利。完善的市场应该是允许进口,但要满足中国管制的要求和标准。这个环境标准可以定得很高,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破坏环境的成本也理应提高。(摘编自冯灏“洋垃圾”被禁有望倒逼“土垃圾”分类回收升级 , 中国经济导报2018 年 3 月 29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
12、确的一项是( )(3 分)A 2018 年 1 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这一举措是根据时代变化而进行的调整,也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B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短期内无疑会对美澳日等传统垃圾输出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此举有助于全球生态安全。C 李志青认为, “洋垃圾”被禁止后,再生行业的原材料供给缺口只能依靠国内的“土垃圾”来补足,这会倒逼国内的“土垃圾”做好处理。D 杜欢政表示,国内的资源量不足是中国从国外进口废弃物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处置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尽快提升品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5
13、A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来缓解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但此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禁令的颁布。B 面对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各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综观各国的不同对策,无一能长期解决垃圾管理问题。C 面对新规,杜欢政和李志青均主张不该全面禁止进口废品。前者认为,只要提高标准即可允许进口;后者认为,只要企业能处置,也可进口。D 材料二和材料三均提到了禁令颁布后,会倒逼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这不仅能减轻环境负担,也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6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网、 中国经济导报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14、 分)三、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 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15、心纄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太傅更虑之。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
16、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纅而笑曰:“诺。6”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战国策燕策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7、) (3 分)A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B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C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D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六国,又称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六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当时天下战国七雄,西方的秦国与东方的六国对立,山东六国合纵以抗秦,后都被秦国所
18、灭,因此经常合称六国。B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C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词。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C
19、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7D田光自杀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以此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四、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对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
20、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12
21、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五、默写(7 分)13、 (1)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女孩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诗是:“_,_”8(2)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 。 再别康桥(3)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 。(4) 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六、语文基础知识:(32 分,选择题每个 3 分)14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 左传公羊传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新余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12 段考 试题 201901290185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7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