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附录7经典阅读篇目及内容简介、要点分析、评价讲义(pdf).pdf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附录7经典阅读篇目及内容简介、要点分析、评价讲义(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附录7经典阅读篇目及内容简介、要点分析、评价讲义(pdf).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附录 经典阅读篇目及内容简介、要点分析、评价一、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孝”的思想,天命思想。(一)基本思想“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勿滥施苛政。孔子
2、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礼”的思想“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仁”“恭”“敬”等方面。 “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在孔子的观念中,“正”就是合礼,“割不正,不食”,没有礼就无以立身成人。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他主张“克己复礼”
3、,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的要求。中庸思想何谓“中庸”?宋儒认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指人的气质、作风、德行等不偏于一个方面。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为孔子和儒家所提倡。孔子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认为“过犹不及”;他主张恪守“中道”,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德刑并用”“宽猛相济”;“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对学生,性格过于进取的加以遏制,过
4、于谦退的加以鼓励;他反对过激的言行,但同时也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的“乡原”行为,称“乡原,德之贼也” “中庸之道”体现着积极的修身、正心的强烈意识,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对象比较广泛提倡“有教无类”,春秋以前是贵族之学,有资格接受教育的是王公贵族的胄子。作为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孔子创办私学后,首先在招生对象上进行了相应的革命,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这也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
5、目的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教育内容根据论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奴隶主的文化典籍,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总之,可以说孔子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等三个部分。()孔子的教学特点“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以德服人”“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总之,孔子是一个“
6、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孝”的思想“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孝”,一要合礼,二要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意。一是“无违”,即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本质。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
7、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但孔子所讲的孝道有局限性。天命思想“天命”即尊天信命。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重要的一点: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运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赞成敬鬼神,对鬼神既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附录 经典阅读篇目及内容简介、要点分析、评价 (二)问题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答: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就无所谓“礼”了。“仁”
8、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孔子“孝”与“仁”的关系。在“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与“悌”被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孝”即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孔子思想追求安稳、和谐,于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非常重视家庭的稳定,而在家庭稳定的维护上,就需要人们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时候以孝道为出发点。只有在保
9、证父母兄长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只有在每个独立的小家庭都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稳定才能够得到保障。只要在家庭中良好地实行孝悌,就可以锻炼人们从政的本领,就可以发挥和从政一样的政治效果。这样也就可以将他有关“仁”的思想,以“孝”作为基础,以“克己”作为形式发扬,要求人们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从而最终达到“复礼”的目的,实现“仁”的设想。讨论:你对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回放:孔子的政治理想在现实中到处碰壁。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沐浴而朝”,郑重其事地向鲁哀公报告,请求出兵讨伐,却没有效果。孔子无可奈何,只得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经知道自己的主张、抱负不
10、能实现,但他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有不少隐士,都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接舆是个狂放游侠似的隐士,他积极主动讽谏孔子,却又不屑与孔子对话。长沮、桀溺都是匿迹山林的隐士,性格傲慢、冷漠,有点不近人情,对孔子有较深的成见甚至敌意。 “荷丈人”是个清高孤傲而性格较为复杂的隐士,他倚老卖老,给了子路一顿训斥,却又好饭好菜招待他;他不愿结交孔子师徒,却又忘不了人之常情,能济人困危;他漠视君臣伦理,又不失长幼之节。四个隐士共同的一点就是都对孔子师徒极尽奚落和嘲弄。孔子也深知自己的政治主张(“仁道”)不但遭到了权贵者的反对,而且即使在知识分子中间也屡受非难。他偶尔也有过绝望,但始
11、终没有动摇过,在行动上始终能“知其不可而为之”。看法:学生甲:我觉得“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献身精神,值得肯定。学生乙:我觉得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值得大力提倡。学生丙:我倒觉得“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就是一种保守落后的顽固不化,不应提倡。学生丁: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首先要看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如果为了正义事业“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理想主义的光芒就会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人民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当然要大力提倡。怎样看待孔子的“仁者爱人”?()“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答: “仁”之精:爱人。
12、“仁”之本:孝悌,即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仁”之则:忠恕。 “忠”,就是对人尽心竭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就是待人仁爱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之上:达到“圣”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与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恰好相吻合吗?为什么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答:孔子提倡人人都应具有“仁爱”之心,但要达到生命的完美状态,是要穷其一生去追求的。因而孔子语重心长地告诫子贡:你现在还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彻底地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讨论: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的仁爱观。学生甲:“仁”,就是要多站
13、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要多作换位思考,多考虑别人的利益。学生乙:“仁”,就是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愿干的事,不能强求别人去做。学生丙:要达到“仁”,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孝顺父母,敬重长辈,关爱幼者,同情弱者,这些都是“仁爱”的具体体现。学生丁:“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人是否对社会作出贡献,而不应拘泥于小信小节。二、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那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虽然沦落下层,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但不失龙子龙孙
14、的风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只因杀死富豪,正逃难江湖。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并在本地有一所庄子。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都到张飞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兄弟,一道去投了刘焉。刘关张从军后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他们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不久,又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但董卓见刘备是白身,并不答谢。张飞大怒,要斩董卓,被刘备劝住。刘关张与朱儁、孙坚进攻黄巾军,大胜。朱儁、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过了很久,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
15、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开始时痛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接着,见刘备无礼物奉送,就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张飞知道 年高考年模拟 版(教师用书)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事后,刘关张三人往代州投了刘恢。不久,参加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被任为平原令,开始有了一支人马。中平六年,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
16、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满朝文武哭哭啼啼,对董卓无可奈何。可曹操却抚掌大笑,挺身而出,表示愿亲自前往谋刺董卓。计定之后,曹操携带着司徒王允借给的七宝刀来到相府,进入董卓所住小阁,见吕布侍立于旁,不敢下手。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予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胖不耐久坐,于是倒身转向内卧于床上。曹操见机会已到,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在背后拔刀,迅速转过身子问道:“孟德何为?”吕布此时也牵马来到阁外。曹操灵机一动,忙持刀跪下说:“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收了。曹操马上解下刀鞘交与吕布。董卓拉着曹操出阁看马,曹操道:
17、“愿借试一骑。”急牵马出相府,往东南逃去。当董卓、吕布醒悟过来要捉曹操时,他已远走高飞。曹操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曹操只身前往陈留,拉起一支队伍,推袁绍为盟主,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刘关张也参与了这次讨伐。曹操、袁术等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这时,担任马弓手的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上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说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只听得鼓声
18、大振,喊声大作,不一会儿,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温的。曹操大喜,犒赏刘关张。八路诸侯乘胜出击,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群雄围攻,吕布大败,逃至虎牢关上。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去了扬州。盟军瓦解。接着军阀又开始火并。袁绍攻公孙瓒,公孙瓒又为赵云所救。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不受重用。在江东,孙坚攻荆州,被刘表军士用乱箭射死。此时,司徒王允在长安设下连环计,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歌伎貂蝉而发生冲突,董卓被杀。董卓部将又反扑过来,杀了王
19、允全家。在军阀混战中,青州黄巾又起,曹操前往收降了三十余万人,择精壮者编为青州军,其余军士放归务农,从此威名大振,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屯驻兖州。这时,曹操老父被黄巾降将所害,操为报父仇,尽起兵马亲讨降将新主徐州陶谦。刘备从公孙瓒处借赵云和兵马解救陶谦,曹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徐州解围。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终受,暂管徐州军政事务。曹操与吕布混战,收复兖州。建安元年,董卓部将发生内讧,汉献帝逃往洛阳,曹操赶往保驾,迎汉献帝于许都,大权独揽。在此同时,父死而投奔袁术的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兵马,杀回江东,江东之民呼孙策为孙郎。其后不久,曹操出兵寿春,转战徐州,败袁术,杀吕布,官封中
20、郎将、关内侯,威权更盛。献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刘备这时正依附曹操,也参与了预谋。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不久,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建安五年正月,当刘备在徐州灭掉袁术,将传国玉玺送与曹操时,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大怒,杀了董承全家,并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刘备。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
21、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曹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同刘备见面。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得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不久,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
22、、糜二夫人去寻刘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继续前行,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前往古城,终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这时,孙策在江东被人射伤致死,其弟孙权继位,曹操奏封孙权为将军、会稽太守。刘关张三人重会之后,曹操点兵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囤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曹操乘胜追击,于仓亭再次大败袁绍。此时,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往汝南对敌刘备。刘备诸人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这时,袁绍吐血而亡,曹操进而攻
23、占冀州,随后用郭嘉之遗计平定了辽东,统一了北方。曹操班师,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阿斗。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刘表次子之娘舅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飞马越檀溪,躲过一劫。后遇水镜先生,得其点拨,方知卧龙、凤雏。刘备访卧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并用其计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此人便是卧龙。刘备与关、张前往南阳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年高 模拟 2019 语文 附录 经典 阅读 篇目 内容简介 要点 分析 评价 讲义 PDF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