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天津市部分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第 I 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A. 氢能属于绿色能源,可利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取廉价的氢能B.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用作燃料C. 提高燃料利用率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的热点课题D. 应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答案】A【解析】【详解】A. 氢能属于绿色能源,但利用电解水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并非廉价,故 A错误;B. 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燃料,故 B 正确;C. 提高燃料利用率能有效节约能源消耗,所以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的
2、热点课题,故 C 正确;D. 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应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故 D 正确。故选 A。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 H2OH 2O H3O OH B. HS OH H2OS 2C. HS H 2O H3O S 2D. HS H 2O H2SOH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水解反应的定义分析判断是否为水解反应。2【详解】水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 H+和 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A. H2OH 2O H3O OH ,是水的电离方程式,故 A 错误;B. HS OH H2OS 2 ,是 HS 电离
3、出的 H+与 OH 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属于离子反应方程式,故 B 错误;C. HS H 2O H3O S 2 ,是 HS 电离出的 H+与 H2O 结合生成 H3O 的过程,属于 HS的电离方程式,故 C 错误;D. HS H 2O H2SOH ,是 HS 与水电离出的 H+结合生成 H2S 的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D。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般来说,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B. 溶液中 Fe2 可以用 K3Fe(CN)6溶液来检测C. 铁锈覆盖在钢铁表面,阻止钢铁继续腐蚀D. 在船身上装锌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答案】C【解析】【详解】A. 不纯的金属,杂质和金
4、属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故 A 正确;B. 溶液中 Fe2 遇到 K3Fe(CN)6溶液可以产生蓝色沉淀,故 B 正确;C. 铁锈的结构比较疏松,无法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所以无法阻止钢铁继续腐蚀,故C 错误;D. 在船身上装锌块,锌比较活泼,先被腐蚀,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故D 正确。故选 C。4.为了除去 MgCl2酸性溶液中的 Fe3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A. NaOH B. Na2CO3 C. NH3H2O D. MgCO3【答案】D【解析】【详解】A. 加入 NaOH 易
5、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且混入 NaCl 杂质,故 A 错误; 3B. 加入碳酸钠,酸性条件下,碳酸钠生成 NaCl 杂质,引入新杂质,故 B 错误;C. 加入氨水,氯化镁和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杂质,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引入新杂质,故C 错误;D加入碳酸镁,与氢离子反应,可起到调节溶液 pH 的作用,加热条件下,促进铁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除杂的原则:一是除去杂质;二是不引入新的杂质;三是不损失主体物质;四是易恢复到原来状态。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存在不需要活化能推动的反应B. 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C. 活化分子的每次碰
6、撞都能发生反应D. 活化能的作用在于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详解】A. 活化能可以理解为断键需要的能量,有些反应如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不需要断键,所以不需要活化能的推动,故 A 正确;B. 加入催化剂,可以同时同等程度提高正逆反应速率,故 B 正确;C.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当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故 C 错误;D. 活化能的作用在于使反应物活化,从而启动反应或改变反应速率,故 D 正确。故选 C。6.下列关于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C. 硅太阳能电池
7、工作时,光能 化学能 电能D.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把被保护的设备(如钢闸门)作阳极【答案】A【解析】【详解】A. 能充放电的电池为二次电池,锂电池能充放电,所以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4于二次电池,故 A 正确;B.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电子转移总量为 0,该电池无电流产生,故 B 错误;C.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 电能,故 C 错误;D.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把被保护的设备(如钢闸门)作阴极,故 D 错误。故选 A。7.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中使用 0.50 mol/L 的酸和 0.55 mol/L 的碱。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测定结果最接近 57.3 kJm
8、ol1 的是A. 用 H2SO4和 Ba(OH)2B. 用 CH3COOH 和 Ba(OH)2C. 用盐酸和 NaOHD. 用 CH3COOH 和 NaOH【答案】C【解析】【详解】A.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的反应热称为中和热,H2SO4和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由于自由离子生成沉淀或是弱电解质过程中放出热量,所以测得中和热的值将大于 57.3 kJmol1 ,故 A 错误;B. 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收热量,所以测得的中和热应小于 57.3 kJmol1 ,故 B 错误;C. 盐酸是强酸,NaOH 是强碱,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中和热的定义可知,
9、盐酸和NaOH 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最接近 57.3 kJmol1 ,故 C 正确;D. 醋酸是弱酸,电离的过程吸热,所以测得的中和热应小于 57.3 kJmol1 ,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注意:1.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2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 1 ;3以生成 1 mol 水为基准; 4.反应不可以生成沉淀(如 Ba(OH)2+H2SO4=BaSO4+2H2O)。8.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5. CH3CH2CH2CH
10、2OH A. 2-乙基丙烷 B.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答案】B【解析】【详解】A. 有机物的命名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所以该物质应该是丁烷,从离支链最近的碳原子上开始编号,即在 2 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即可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 A 错误;B. CH3CH2CH2CH2OH 1-丁醇,醇的命名需要标出羟基的位置,该有机物中羟基在 1 号碳原子上,其命名满足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故 B 正确;C. 两个甲基处于对位,所以应该命名为对二甲苯,故 C 错误;D.物质 D 的正确命名为:2-甲基丙烯,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有机物命名原则:(1)长:选最长碳链为
11、主链;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2)对于结构中含有苯环的,命名时可以依次编号命名,也可以根据其相对位置,用“邻” 、 “间” 、 “对”进行命名;(3)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官能团的位次最小。9.25时,浓度均为 0.10 mol/L 的 NaHCO3 和 Na2CO3 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两种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B
12、. 两种溶液中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C. c(OH )前者大于后者D. 分别加入 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 c(CO32 )均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 NaHCO3和 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均为:碳酸根、碳酸氢根、氢氧根、氢离子、碳酸分子、水分子,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故 A 正确;B.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和碳酸根的水解平衡,NaHCO 3在水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6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平衡,故 B 正确;C. 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二者水解均显碱性,跟据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且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 HCO3-,所以碳酸钠中的氢氧根浓度
13、大于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故 C 错误;D. 加入 NaOH 固体,前者因 OH-与 HCO3- 反应而使 c(CO32-)增大,后者因 OH-抑制 CO32-的水解而使 c(CO32-)增大,故 D 正确。故选 C。10.25时,CH 3COOH: K1.7510 5 ,H 2S: K11.310 7 、 K27.110 15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CH 3COONa 溶液 Na 2S 溶液 NaHS 溶液,三种溶液的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电离常数的表达式得: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小,弱酸酸根的水解程度越大,碱性越强
14、,溶液的 PH 值越大,K 2c(Cl -)c(I -) ,故 A 错误;B. 在含有 BaSO4沉淀的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一定温度下是常数,加入 Na2SO4固体后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Ba2 )减小,故 B 错误;C. AgCl 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 + Cl-(aq),CaCl 2和 NaCl 溶液浓度相同,即 CaCl2溶液中 c(Cl-)是 NaCl 溶液中 c(Cl-)的二倍,AgCl 在 CaCl2溶液中,c(Cl-)大,使 AgCl 的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AgCl 在 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
15、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故 C 错误;D. CaCO3(s) CO32-(aq)+Ca2+(aq),在稀硫酸中生成的 CaSO4微溶,附着在 CaCO3的表面,很难破坏 CaCO3的溶解平衡,所以 CaCO3难溶于稀硫酸,而在醋酸中,CO 32-+2CH3COOH 2CH3COO-+H2O+CO2,消耗了 CO32-,c(CO 32-)降低,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破坏了 CaCO3的溶解平衡,使 CaCO3能溶于醋酸,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勒夏特列原理是指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
16、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掌握和灵活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左池) ,以 Al 作阳极、Pb 作阴极,电解稀硫酸(右池) ,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PbO 2(s)2H 2SO4(aq)2PbSO 4(s)2H 2O(l);电解池:2Al3H 2O Al2O33H 2。关闭 K,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两池中 H 均移向 Pb 电极B. 左池每消耗 3 mol Pb,右池生成 2 mol Al2O3C. 左池 Pb 电极质量增加,右池 Pb 电极质量不变D. 左池正极反应:PbO 24H 2e Pb
17、2 2H 2O【答案】C【解析】【详解】A.左电池是原电池原理,其中 Pb 极是负极失去电子,PbO 2是正极,溶液中的 H+向正极移动,即向 PbO2极移动;右电池是电解池原理,其中 Al 是阳极,Pb 是阴极,电解质是稀硫酸,溶液中的 H+向阴极移动,即向 Pb 极移动,故 A 错误;B. 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每消耗 3molPb,即转移 6mol 电子,2AlAl 2O36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生成 Al2O3 1mol ,故 B 错误;C. 原电池中铅作负极,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铅,所以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 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
18、气,所以铅电极质量不变,故 C正确;D. 原电池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电极方程式为:PbO 24H 2e +SO42-PbSO 42H 2O,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池中,电源正极连接阳极,电源负极连接阴极,阳极失去电子,阴极得到电子。13第卷 非选择题21.完成下列问题。(1)重铬酸钾(K 2Cr2O7为橙色,K 2CrO4为黄色)溶液存在着如下平衡:Cr 2O72 H 2O 2CrO42 2H 。若平衡体系的 pH2,则溶液显_色。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a溶液呈酸性 b溶液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部分 2018 _2019 年高 化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