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 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这表明, “王” “霸” “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 “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霸”基本是肯定的。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在
2、孔子眼里, “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其后, “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王道行礼,霸道行法。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认为“霸”是对“王”的破坏与否定。在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的主流观念。 法家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王”与“霸”相通,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 。 管子正世中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这里虽区分了“王”与“霸” 。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等次关系。 “争人”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
3、切实利益;反之,不考虑民利,一味盘剥,只会引起百姓的逆反。说到利,最重要的是赋役问题。对此, 正世篇和韩非子都有“齐”的说法,即不能“急” ,也不能“缓” ,要适中。这与孔子所说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基本相同。 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 。同时,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 管子君臣上说:“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 ”所以从根本上说,法家所谓
4、法治其实是人治;法家所认定的是等级法,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2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用民” 。 管子法法中说:“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 ”商君书算地说得更直白:“夫治国者,能尽地力而致民死者,名与利交至。 ”也就是说,治国者讲爱民、利民等不过是手段,目的在于用民。法家是“力”的讴歌者,而力量藏于民间,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民间之力。其实孔子倡言道德,也是为了使民,正如他所说的:“惠则足以使人。 ”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可以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中包含的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 (摘编自刘泽华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5、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法家思想中有“以人为本”的内容,而在一般人看来,儒家对这种思想的论述较多,而法家相关论述较少。B. 春秋时, “王” “霸” “霸王”等概念已经提出;战国时, “霸王”作为褒义词普遍使用,孔、墨对 “霸”基本持肯定态度。C. 法家认为霸王之道的目的在于“争人” ,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而利的核心是赋役,所以法家主张要适度徭赋,以收民心。D. 孔子以后, “王”与“霸”的所指分化,在孟子眼里,两者是对立的;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共同成为儒家主流观念。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法家把法作为察言
6、、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认为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规定,称其为事之“常” 。B. 法家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较多,因此,法家所谓的法治实为人治;法家主张要有等级,并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法家所说的“以人为本” ,其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君主用“法”赏罚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间之力。这一点是和儒家思想相通的。D. 我们今天讲“以人为本” ,对法家思想不能全盘接纳,可以吸收其爱民、利民的思想,但一定要摒弃其使民、用民的功利思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家、儒家都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相关论述,都认可爱民、利民、惠民、富民的主张,都有让百
7、姓获得利益的相关说法。B. 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其所谓法治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存在3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观点要批判性地继承。C. 法家论述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孔子倡言道德,是为“使民” ,儒家、法家在根本上是相通的。D. 儒家、法家对“王” “霸”含义的认识虽不同,但对“王” “霸”目的的认识相通,均以利为纽带争得民众支持。【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根据原文是“董仲舒以后, 王与霸对立成为儒家主流观念” ,不是“共同成为
8、” ,所以 D项错误。【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原文是“批判吸收法家爱民、利民的思想” ,选项漏掉了限定成分表达不严密。【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原文是“在使人这点上,儒法是相通的” ,并不是“在根本上是相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铜石象棋老 缺老石爱
9、棋,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叶公爱假龙,不爱真龙;老石爱棋,爱看不爱走。他是又爱又怕,想走,怕输,赢不了。可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他可以站在人家身后看一晚上,叫他走,他在板凳上坐下来,走一步,他就起来了说,我不走了。人家说,光看不走,不准你看。他笑笑,站在旁边,还不停地说,走车,跳马,炮打过去啥。老石不会走棋,他有一副好棋。象棋见过不少,木的象牙的石头的磁的塑料的各种各样,举不胜举。可老石一副棋真的很少见,棋身是磁的,包边是铜的,黄铜,一个个4棋子磨得锃亮,金灿灿的。一方是白底红字,一方是白底蓝字,字是颜体,浑厚有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好多人想买,还有人想买去巴结市长,老石不卖,他说
10、这是祖传的,只能看,不能卖。吴副市长好棋很有名气,他棋下得好,参加过市里象棋大赛,有名次,还是前十名呢。吴副市长爱棋,他还喜爱收藏象棋,据他秘书小毛讲,吴副市长的家真像个象棋博物馆,什么样的象棋都有。这几天,市政府门前的桥上,突然冒出个棋摊子,不少人围在那里下棋。吴副市长的车开过来开过去也没有在意,小毛却很好奇,还把头伸出窗外看过好几回,就是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叫门卫去赶过,门卫告诉他说,是摆棋摊子的。小毛就有点火了,竟有人敢在政府门前摆棋摊子,他挤进人群,当时眼睛就睁得像牛眼睛一般大,他棋见得多,从没见过这种棋,就更来气了,快走快走快走,这里不是你摆棋的地方。老石看了毛秘书一眼,不恼也不火,
11、笑眯眯地收棋走了。老石一走,小毛就后悔不迭,眼看到手的棋叫他轰走了,他每天看着大桥,桥上再也没有老石的影子。小毛心里不是滋味,跟市长这么多年了,知道市长爱棋如命,他要是把这副棋搞到手,他觉得他的地位和生活一定会改变。小毛到处打听老石的下落,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有人告诉小毛说,那个臭棋篓子是山背石头湾的。石头湾吴副市长去过,是哪一年就记不清了,小毛也记不大清楚,因为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子开得往左边倒,再往前走就往右边倒,去了一回小毛就不敢去了,生怕翻车掉进山沟。老石住在石头湾,小毛要想得到这副棋,就得去石头湾。小毛去过三回,老石总是笑,什么话也不说,小毛嘴皮说破了,老石也不理,还幽默地说,
12、不见鬼子不挂弦。他要见的是吴副市长,不是秘书小毛。小毛没有办法,想要得到这副棋,只好请吴副市长出马了。石头湾是个穷村,市长听过石头湾的治贫方案,开完会,说去,但事情太多,一直没有去。听了小毛的汇报后,就很想去石头湾看看,到了石头湾,小毛带着吴副市长直接去了老石的家。老石很热情,烧茶倒水,递烟搬凳,就是不提象棋的事。小毛又是眨眼又是做手势,老石只说石头湾处处都是宝,完全不理小毛。吴副市长听得很仔细,不时地点点头。老石说得差不多了,最后说,他想跟市长走盘棋,不知市长敢不敢走。小毛笑起来说,你要和市长走棋,我和你打个赌,你要是输了,就把棋子交出来。老石说,我要是赢了呢?小毛说,这怎么可能呢?吴副市长
13、笑笑说,那我就向你请教了。老5石起身就向山里走。小毛急着喊起来,你往哪去,不是说走棋的吗?老石笑着说,棋在山上。路不好走,又窄又陡,一段石子路、一段泥巴路,走得市长浑身冒汗,小毛气喘吁吁。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个石料场,有各种各样的雕刻,目不暇接,吴副市长解开衣服,喘着粗气说,原来这里全是宝哇。老石站在一副石头象棋前说,吴市长,咱俩杀一盘?吴副市长看着巨大的象棋,很惊讶,一个棋子足有四五十斤,棋盘有四五十米,他大脑里闪过很多画面,笑起来说,我输了。吴副市长再也不下棋了,三天后,石头湾开始修路了吴副市长铲了第一锹。三年后,不少人到山里来下巨石象棋,石头湾人开心地笑了。一天,吴副市长意外地收到一个包
14、裹,一个红木箱子里装着一副铜石象棋,吴副市长拿着一个棋子,眼睛湿润润的(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设计精巧,善于铺垫。 “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 ,表明人们对老石棋艺的评价,这种普遍的说法让老石难以承受,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B. 小说情节个别地方设计不严谨。 “他跑遍了市里的棋摊子” ,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C. 小说善用俗语,增强了生活色彩、趣味。 “不见鬼子不挂弦” ,借广泛流传的电影中的台词来表明老石做事的底线,又使对方不至于难堪。D. 小说中人物多次用激将法但目的不同。小
15、毛用激将法,是想得到老石的象棋;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5. 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酷爱象棋,棋艺低下: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随和幽默,小有心计: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等。一心为民: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知恩图报: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 6. 吸引读者:材质特殊、珍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有机组织材料。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 “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
16、、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突出主题: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姓的主题。6【解析】【4 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项因果关系错误, “他棋艺太差,人们叫他臭棋篓子”和“最后送出祖传的象棋”没有因果关系;B 项, “以小毛的身份、工作特点,他不可能知道市里所有的棋摊,更不可能亲自去找”错误,根据前后文,无论是从地位、目的,还是与领导的关系或对领导的了解等,小毛都有可能做成此事;D 项, “老石用激将法是想让吴市长感受石头湾人的辛苦”不全面,还有其它目的,如展
17、示村民技艺、让领导体验、使领导为村民修路、为民办实事等作用。故选 C。【5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中“老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等进行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珍藏祖传象棋,爱看爱说不爱下” “别人嘲笑也不往心里去,在桥上摆棋摊” “不惜代价,为乡亲摆脱贫困而奔波” “用祖传宝贝表达谢意而不求个人回报”等情节概括其“酷爱象棋,棋艺低下” “随和幽默,小有心计” “一心为民” “知恩图报”等性格特征。【6 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能力,要求分析小说以“铜石象棋”为题目的好处,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
18、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结构看, “铜石象棋”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小说情节始终;从塑造人物形象看, “铜石象棋”连接了“老石”与“毛秘书”“吴副市长”等人物,通过他们与“铜石象棋”的行为、情感,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从主旨看,通过围绕“铜石象棋”发生的故事,突出爱乡为民、造福百
19、姓的主题。【点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小题,12 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翻译奇人许渊冲邓 郁“杨振宁 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 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 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 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 月 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
20、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 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 诗经 西厢记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 ,既觉得痛快
21、,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 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 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 ,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
22、,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 ,刘文典讲史通 ,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 ,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 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8书架
23、。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 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 ,午睡后看看报纸,晚 7点收看新闻联播 ,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 ,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
24、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节选自人物周刊 ,有删改)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1999 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 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 年 8月 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西宁市 第四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三次 12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