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学案.doc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课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课时 从商周至唐的政治制度【思维导图】一、专题主线主线一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线二 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主线三 西汉王朝通过内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独尊儒学等措施,实现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主线四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二、真题再现1(2018 年全国卷T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 所示。
2、表 2 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唐代的藩镇割据中央集权的演变【解题思路】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 “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所以 D 项正确;藩镇只是控制部分地方赋
3、税,所以 A 项错, B 项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 项片面解读了材料。答案:D2. (2017 年全国 卷T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2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解题思路】从材料可知,西周分封王族到地方建立诸侯国,巩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这有利于西周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故 A 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故 B 项错。地方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西周王朝不能够直接操控地方,故 C 项错。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到贵族世袭特权的存在,故 D 错答案:A3. (2017 年全国卷T25) 表 1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解题思路
5、】从材料可知,由中央控制的郡不断增多,表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朝廷解决边患问题,故 C 项正确。汉武帝通过 “推恩令” ,逐步解决王国问题,故 A 项和D 项错。材料未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故 B 项错。答案:C4(2017 年全国卷T26). 表 2记述 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
6、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史观史法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叙述。【解题思路】表中材料都涉及唐军与薛举部在泾州作战的情况,但细节有所不同。A 项错在当时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皇帝,B 项错在刘文静的身份是将领而不是主帅。材料不能体现李世民患病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故 D 项错。C 项则是 4 则材料共同体现的信息。答案: C3三、考纲解读【考纲分析】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宗法观念对传统中国社会风俗、思想观念、国家统一
7、的深刻影响;分封制对开发边远地区、推动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的积极作用。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趋势和特点3汉至唐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考查汉代政治特点,如布衣将相、内外朝制、王国问题、外戚专权、察举选官;唐代三省六部制、科举选官、藩镇割据。本考点以分封制、宗法制、地方行政管理、中央中枢机构变革为考查重点,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以文字材料、表格为载体,大多考查对材料内涵或作用的理解。【核心考点】考点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2
8、)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的特点。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郡县制在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考点二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1)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节制君权。(2)影响: 形成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诚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 “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实行中书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考点三 中国古代选官制
9、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 1905 年废除的科举制。(2)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考点四 汉代政治特点(1)布衣将相: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 ,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 。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室的母族势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
10、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大权。(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4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课堂演练】1.春秋初期,许国国君没有按规定向周王室纳贡,郑庄公就会合齐国和鲁国讨伐并攻陷了许国都城。齐国先后把许国让给鲁国和郑国,鲁隐公和郑庄公都没有占领许国,而是帮助许国国君的弟弟代
11、理国政。这表明当时A.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宗法观念仍然相当强大C.周天子仍具有至高权威 D.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解析:材料未反映诸侯争霸,故 A 项错;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鲁国和郑国没有占领许国,而是帮助许国国君的弟弟代理国政,可见宗法观念影响大,故选 B 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周天子的权威,故 C 错;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等级秩序问题,故 D 项错。答案:B2.隋文帝时,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 。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此措施A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 B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C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课时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