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南省民办学校联盟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C. 古剑“沈卢” “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D.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A、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B、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C、合金是指金属与非金属或者金属融合而成具有金属性质的材料;D、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2、。【详解】A 项、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涉及铁与硫酸铜生成铜的反应,铁置换铜为置换反应,故 A 正确;B 项、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方法,故 B 错误;C 项、铁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少,韧性越强,剂钢是铁与碳的合金,故 C 正确;D 项、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社会关系,涉及胶体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合金的性质,明确物质组成、性质、用途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物质性质解释其用途。2.明代本草纲目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
3、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精人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球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升华【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给信息可知,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是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 2 -法将其分离提纯,则该法为蒸馏,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习题中的信息、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3.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加入 FeCl3溶液,并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
4、铁粉,并过滤 H2 CO2 通过盛 NaOH 溶液的洗气瓶,并干燥 CaCO3粉末 CaCl2 溶解、过滤、蒸发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加入氯化铁,生成 KCl,会引入新杂质,应加入硝酸铁除杂,故错误;铁可置换出铜,可除去杂质,故正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除去杂质,干燥后得到纯净的氢气,故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但不需要蒸发,故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发生的反应及除杂的原则。4.下列各种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 B. 水
5、和四氯化碳 C. 碘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答案】B【解析】【分析】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详解】A 项、水与酒精混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A 错误; - 3 -B 项、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B 正确;C 项、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C 错误;D 项、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把握物质的溶解性及分液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明确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5.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6、. 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氢气C. 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 3%-5%的氢氧化钠溶液D. 稀释浓硫酸的操作为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答案】A【解析】【分析】A、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而不能用水扑灭;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则加热的是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会引起爆炸;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并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详解】A 项、因为酒精密度比水小,所以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而不能用水扑灭,A 正确
7、;B 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通氢气,排除空气,然后加热,防止爆炸,故 B 错误;C 项、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布擦去,并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故 C 错误;D 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否则会引起溶液的飞溅,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事故的处理是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故是非常必要的,规范实验操作不但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还能避免很多危险的发生。6.下列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4 -A. 等温等体积的 O2与 N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 N2O 与 CO2C. 等
8、压等体积的 CO2与 N2 D. 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 CO2与 CO【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没有说明压强,不一定;BN 2O 与 CO2二者的摩尔质量均位 44g/mol,质量相等,二者的物质的量也相等,分子数一定相同,B 正确;C 。没有温度的说明;C错误;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二者的质量也相等,但是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7.如图所示,相同状况下,分别用氯化氢和四种混合气体吹出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A、B、C、D 四个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在相同的温度
9、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这是阿伏伽德罗定律。A、Ar 是单原子分子,O 3是三原子的分子,它们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原子数只有在分子个数比为 1:1 时才和 HCl 相同,A 错误;B、D 中 H2、CO 是双原子分子,但 NH3是四原子分子,CO 2是三原子的分子,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一定比 HCl 多,B、D 均错误;C、HCl 是双原子分子,C中的 N2、O 2也都是双原子分子,他们所含的原子数也相同,C 正确,答案选 C。8.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B. 依据分子组成中含
10、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C. 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 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答案】D【解析】- 5 -A、根据分散质的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微粒直径 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微粒直径100nm 的分散系为浊液,故 A 错误;B、根据电离出 H 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 B 错误;C、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 C 错误;D、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有多种元素组成的
11、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 D 正确。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里含有 4mol O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 CH4的摩尔质量为 16gD.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原子【答案】A【解析】【详解】A 项、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硫酸分子即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1mol,其中含有 4molO,故A 正确;B 项、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 B 错误;C 项、CH 4的摩尔质量为 16g/mol,故 C 错误;D 项、物质可能由原子、分子构成,且可能为多原子分子,1 mol 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6.0210
12、23个原子,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构成、物质的量、微粒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10.下列溶液中的 Cl- 浓度与 50mL 1mol/L AlCl3溶液中的 Cl- 浓度相等的是A. 150mL 1mol/L NaCl 溶液 B. 75mL 2mol/L CaCl 2溶液C. 150mL 2mol/L MgCl2溶液 D. 75mL 3mol/L KCl 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50mL1molL-1AlCl3溶液中 Cl-浓度为 3mol/L,和溶液的体积无关,取决于溶质电离出的离子- 6 -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详
13、解】A 项、150mL1molL -1的 NaCl 溶液中 Cl-浓度是 1molL-1,和 AlCl3溶液中 Cl-浓度3mol/L 不相等,故 A 错误;B 项、75mL2molL -1 CaCl2溶液中 Cl-浓度是 4molL-1,和 AlCl3溶液中 Cl-浓度不相等,故 B错误;C 项、150mL 2mol/L MgCl 2溶液中 Cl-浓度是 4molL-1,和 AlCl3溶液中 Cl-浓度不相等,故C 错误;D、75mL3mol/L KCl 溶液中 Cl-浓度是 3molL-1,和 AlCl3溶液中 Cl-浓度相等,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
14、解,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11.下列叙述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A.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看到红褐色沉淀B. 江河入海口常有三角洲形成C. 在电影院看电影,会看到从放映室到银幕的光柱D. “卤水点豆腐”【答案】A【解析】【详解】A 项、FeCl 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无关,故 A正确;B 项、江河中的泥浆属于胶体,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胶体聚沉的结果,与胶体知识有关,故 B 错误;C 项、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光的散射现象,而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光的散射现象,属于胶
15、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知识有关,故 C 错误;D 项、卤水点豆腐是蛋白质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掌握哪些物质是胶体是解题的关键。1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SO3 B. Al2O3固体 C. 氨水 D. NaCl 溶液【答案】B- 7 -【解析】【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详解】A 项、SO 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 SO3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硫酸不是 SO3,所以 SO3是非电解质,故
16、A 错误;B 项、Al 2O3固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 B 正确;C 项、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C 错误;D 项、NaCl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要注意电解质必须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13.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 、Fe 2 、SO 42-、NO 3- B. OH 、Cl 、Na 、Cu 2C. NH4+、NO 3-、Al 3 、K D. S2-、SO 42-、Na 、Ag 【答案】C【解析】【
17、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 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详解】A 项、酸性溶液中 H+、Fe 2+、NO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 项、Cu 2+为有色离子,溶液中 Cu2+均与 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 项、该组离子均为无色,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 项、溶液中 Ag+、S 2-、SO 42-会反应生成 AgS、Ag 2SO4沉淀而不能共存,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
18、键,注意选项 A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8 -物质分类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A Na2SO3 H2SO4 NaHCO3 SO2 CO2B NaOH HCl NaCl Na2O COC KOH HNO3 CaCO3 CaO SO3D NaOH CH3COOH CaF2 CO2 SO2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 项、Na 2SO3是盐,不是碱,SO 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 A 错误;B 项、CO 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 B 错误;C 项、KOH 是碱、HNO 3是酸、CaCO 3是盐、
19、CaO 是碱性氧化物、SO 3是酸性氧化物,分类均正确,故 C 正确;D 项、CO 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对物质的名称、分类及化学式有较明确的认识即可顺利解答,注意归纳总结: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
20、,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2H =Fe2 H 2O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 =CO2H 2OC.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 H 2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 2 SO 42=BaSO4【答案】C- 9 -【解析】【详解】A 项、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 =2Fe3 3H 2O,故错误;B 项、碳酸钙是难溶物,应该写成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 3+2H+Ca2+CO2+H 2O,故 B 错误;C 项、钠和水反应生成 NaOH 和氢气
21、,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2Na+2H2O=2Na+2OH-+H2,故 C 正确;D 项、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SO42-+Ba2+2OH-=BaSO4+2H 2O,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反应的实质,不要漏项、难溶物、弱电解质写成化学式。16.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Sn 2 2Fe 3 =2Fe2 Sn 4 , Ce4 Fe 2 =Fe3 Ce 3 。由此可以确定 Fe3 、Ce 4 、Sn 4 三种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Ce4 、Fe 3 、Sn 4
22、 B. Sn2 、Fe 2 、Ce 3C. Sn4 、Ce 3 、Fe 2 D. Fe2 、Sn 2 、Ce 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判断。【详解】根据反应:Ce 4+Fe2+=Fe3+Ce3+,氧化性是 Ce4+Fe 3+,根据反应:Sn2+2Fe3+=2Fe2+Sn4+,氧化性是 Fe3+Sn 4+,所以还原性顺序是:Ce 4+Fe 3+Sn 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是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17.将 0.195g 锌粉加
23、入到 20.0mL 的 0.100mol/L 的 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A. M2+ B. M C. MO2+ D. M3+【答案】A- 10 -【解析】【详解】由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锌做还原剂,MO 2+做氧化剂,0.195g 锌粉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95g/(65g/mol)2=0.006mol,n(MO 2+)=0.02L0.100molL -1=0.002mol,设反应后 M 的化合价为+x 价,MO 2+得到电子数目为(5-x)0.002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得(5-x)0.002mol=0.006mol,解得 x=2,故选 B。【点睛】本题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民办学校 联盟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期期 联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