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 I 卷(共 50 分)本卷为选择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从西周到春秋发展起来的理性化思潮,其特点是,这一理性不是体现为注重技术文明或科学知识的用以改造自然世界的理性,而是一种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实践的智慧。 ”造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生产力基础不够发达B. 生产关系演进缺乏质变C. 旧有“礼乐”文化失范D. 政治、文化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春
2、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生产力大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革,故排除 A、B 项;春秋战国时期,原有的礼乐制度走向崩溃,所以此时的文化转型更体现为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和实践的智慧,与政治、文化环境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项,故选 C。2.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 ,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反映了当时A. 百家争鸣的结束B. 思想兼容的走向C. 国家统一的趋势D. 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C【解析】吕氏春秋收录了很多家的学说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思想是
3、兼容的,即这反映了当时思想兼容的走向,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后期百家争鸣尚未结束,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 2 -除;思想只是兼容而未统一,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意思是学派的兼容而非诘难,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答案】A【解析】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荀子的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
4、的必要性;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三者共同之处是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A 正确;孟子、荀子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 “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不是三者的共同目的,排除 B;儒学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无法反映是“儒学发展的要求” ,排除 C;对人性的认识与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无关,排除。4.“就世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一种成熟的文化,必然是物态、制度与心态三大结构组成的文字符号体系。 ”自东周以来的中国文化模式演进中A. “千耦其耘”是其成熟物态B. 贵族政治
5、是其制度核心C. 法家的破坏与建设作用突出D. 其心态成熟于秦“书同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模式。 “千耦其耘”是指大规模的集体劳作,是生产力落后的表现,不是成熟的物态,故排除 A 项;东周以来贵族政治被打破,随着郡县制的确立,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排除 B 项;中国文化心态的成熟源于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故排除 D 项。自东周以来,依据法家思想的社会变革,打破原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态,确立了新的官僚政治和小农经济形态,其破坏和建设作用突出,故选 C。- 3 -5.董仲舒“新儒学”之“新” ,一在建构了儒学总体性宇宙世界观,二在实现了儒家文化的“普世化” 。
6、其达成则主要是通过A. 融阴阳道法入儒B. 借天道以论人事C. 借君权推明孔氏D. 以纲常逢迎君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不是由于其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排除 A 项;汉代儒学是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不是借助君权推明孔子的儒学,故排除 C 项;汉代儒学地位的确立是依靠“大一统”和“天人感应”思想,而不是伦理纲常,故排除 D 项。汉代儒学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借天道论人事,最终确立的正统地位,故选 B。6.史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A.
7、 涉及了夏商主要的经济活动B. 揭示资源争夺关联王朝兴替C. 意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理念D. 可做商朝生态保护的确凿论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题干中的记载于夏商的经济活动无关,故排除 A 项;商汤主张“乃去其三面”是表现其仁德,而不是争夺资源,更不是体现商朝的生态保护,故排除B、D 项。商汤“乃去其三面”是为了给鸟兽保留一线生机,表现了商汤的仁德,所以这一记载是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的理念,故选 C。7.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被称为“君父” ,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 。这主要体现了A. 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B. 专制浓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C. “以民为本”的为君为官情怀
8、D. 缺乏自主自立的民众政治依附【答案】A- 4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家国同构。皇帝被称为“君父” ,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没有体现等级森严,故排除 B 项;称皇帝为“君父”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而不是“以民为本”的情怀,故排除 C 项;题意无法体现民众的政治依附,故排除 D 项;称皇帝为“父” ,称官吏为“父母” ,体现了宗法社会下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故选 A。【点睛】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8.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9、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 “爵”相通, “猴” “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 “侯”同音, “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 B 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 ,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 5 -成威胁,故 A 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
10、C 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9.“就伦理提高到本体的理论思维水平
11、而言,是前进和发展的,然而伦理并借此而获得了僵固永恒的合理性,其所生成的巨大社会惰性影响,是中国迟迟未能步入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因素。 ”儒学的此次发展,其代表观点是A.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B. 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C. 存天理,灭人欲D. 心外无物,物由心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根据“所生成的巨大社会惰性影响,是中国迟迟未能步入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因素”可知题意描述的是宋明理学。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孟子的道德修养主张,故排除 A 项;“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排除 B 项;“心外无物,物由心生”是王阳明的心学主
12、张,故排除 D 项。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所以他的这个主张成为儒学此次发展的代表观点,故选 C。10.隋唐是中国佛教最盛时期,早期南北朝的诸学派,经过综合及淘汰,逐渐发展成大乘八大宗派。宋以后,佛教在理论上再无重大发展,往往在禅净结合的层次上作信仰上的普及工作,佛教的高峰滑落,主要是因为A. 自身理论的粗糙B. 唯物思想发展的冲击C. 统治者的持续打压- 6 -D. 儒学更新“以夏化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佛教。宋代佛教在理论上再无重大发展,主要是由于新儒学的兴起,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出现,佛教在理论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以夏
13、化夷” ,并不是因为自身理论的粗糙和唯物思想的打击,故排除 A、B 项;佛教在古代并没有收到统治者的持续打压,反而在某些时候还受到统治者的信仰和扶持,故排除 C 项。故选 D。11.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心即理也D. 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朱熹的思想。 “发明本心”和“心即理也”都是陆九渊的观点主张,故排除 B、C 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D 项。朱熹由山石中有贝壳而进行理论思索,体现了格物致知的主张,故选 A。【点睛】格物致知是指
14、推究事务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12.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名称 地点 描述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7 -A.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D.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和商品经济发展。民间社团的兴起不能代表传统四民结构的松动,故排除 A 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思想僵化,文化政策
15、不能实现相对宽松,故排除 B 项;虽然这些有影响理的民间社团主要设立于南方,但无法说明江南成为文化中心,故排除 C 项。根据对这些社团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些社团都主张实利和实学,说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故选 D。【点睛】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13.清初学者言:“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 ”“为政之道,必先田、市” 。他的经济思想A. 实是鼓吹重农抑商的政策B. 带有一定启蒙色彩C. 脱离了当时中国社会实际D.
16、 标志了新阶级力量的成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根据“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可知该学者主张追求财富和藏富于民,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符,故排除 A 项;主张追求财富实际上是迎合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趋势,没有脱离当时中国社会实际,故排除 C 项;虽然当时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因素,但并没有出现新的阶级力量,故排除 D项。追求财富和藏富于民的主张打破了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带有一定的启蒙色彩,故选 B。14.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 8 -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
17、个理论体系。这表明此时期A. 科学研究注重实验B. 科学研究重心转移C. 科研有非实用趋向D. 科技指导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九章算术 。刘徽进行的是理论研究,而不适进行实验研究,故排除A 项;刘徽个人的研究不能代表科研重心的转移,故排除 B 项;刘徽的几何理论研究不能指导农业生产,故排除 D 项。刘徽贯通九章算术各公式间的关联,将其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说明刘徽偏向于理论研究,脱离了实用的范畴,有非实用的趋向,故选 C。【点睛】 九章算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
18、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15.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士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A. 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B. 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C. 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D. 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筑城技术更加注重城墙的坚固性;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坊市界限。 ”究其原因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巩固统治的需要;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
19、城技术的改变。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 市的发展16.“不论单一的线条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 9 -绕之中。 ”下列各项书法作品最能符合上述评价的应是A. 李斯会稽刻石B. 王羲之兰亭序C. 颜真卿多宝塔碑D. 张旭肚痛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根据“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描述的是草书。 会稽刻石为篆体, 兰亭序为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太原市 第五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