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 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B. 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 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D. 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答案】A【解析】C 是基督教思想,排除;题干与材料无关,排除 B;由“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这
2、些神话故事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故选 A;材料无关中华文化特有的延续性,排除 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主要体现中国人民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2.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 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 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 可看出经济重心的转移D. 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在中国古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南方水利工程多,意味着南方农业经济发达,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
3、心南移,C 项正确;在中国古代兴修水利是政府重农的经常措施,但水利工程也有防洪治涝的作用,所以 A 项不是很准确,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D 项错误。23.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
4、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C【解析】【详解】C 项,很多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因此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 C 项正确。A 项,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录是司马迁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可信度很低。故 A 项错误。B 项,题干并未提到历史文献记录与口头传说的印证问题,而是说史记的记录是在口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此项无法得出。故 B 项错误。D 项,历史文本记录的完整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且史记中不少记载经历史学家证明也存在错误。故 D 项错误。4.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
5、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 有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答案】D【解析】从“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政府并未实行海禁,材料也无证据显示政府试图实行海禁,故 A 错误。从“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这些流民中有一部分成为了雇佣劳动力,这有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故 D 正确。我国古代小农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故C 项错误。白银成为通用货币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5.道光
6、20 年(1840 年 9 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3A. 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B. 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 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家面临海战、海防方面的重要问题和急需了解的知识,B 排除;材料体现的内容正是当时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特点,中国人民加强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反侵略斗争,A 正确;C 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
7、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C. 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D.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可知国画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对国画的革新要求是与反对封建专制密切联系的,是在向西方学习中逐步现代化,故 D 正确
8、。20 世纪初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 A 错误。材料表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传统艺术已经衰落,故 C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精神,故 B 错误。7.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A. 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B. 均主张“中体西用”C. 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4D. 未能触及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是由清政府发起或参与的重要的自救或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变传统的君主专制,因此二者都触及了政治制度,故
9、 D 错误。洋务运动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并未触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故 A 错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主张全面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以西方制度为蓝本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故 B 错误。洋务运动破产,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也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并不表明这三项改革毫无意义。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 C 正确。8.19571978 年中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也存在着一部分非计划经济因素,如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 、社队企业、城市中的个
10、体经济、中小国有企业等。这说明A. 计划经济体制未真正建立B. 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C. 两种经济形态共存和竞争D. 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国家计划体系【答案】B【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在题干中已经明确提出,排除 A。 “完全”这种绝对化表述不确切,D 错误。题干只是体现了两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并未反映它们之间的竞争,C 错误。题干中“非计划经济因素”本质上就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故选 B。9.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A. 尊重社会契约 B. 强调商业道德C.
11、保护居民财产 D. 遵循市场机制【答案】B【解析】5“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说明罗马法反对商业欺诈行为,强调了商业道德,故 B 项正确;商业活动中的社会契约指的是双方的约定,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保护居民财产和遵循市场机制,故 CD项错误。10.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C.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D. 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
12、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答案】C【解析】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 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它国家,C 正确;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 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属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排除 B;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只体现政治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A。 11.1929 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800 人。斯大林后来告
13、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A. 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B. 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C. 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答案】B【解析】苏联重工业部门大部分用的美国技术,但并非依赖美国资本技术,故 A 错误。题目中工业发展与意识分歧没有关系。故 D 错误。美国的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故 C 项错误。1929-1933 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工业停产,大量的人失业,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迅速,6表明苏联抓住发展机遇。故 B 正确。12.1982 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
14、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A.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B.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C.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D.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答案】D【解析】“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虽与美国提出的要求相一致,但它是在联合国海洋会议上集体通过,不仅仅是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了参加会议各国的需要,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加强联系的需要,是利益的共识,故选 D;因符合各国的利益,所以不能说是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故 A 排除;该公约不是美国与苏联两大国决定的,故不存在苏联的妥协,故 C 排除;该公约通过后,美国出于自
15、己霸权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加入此公约,故 D 错误。第卷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 ,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 “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大学 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