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素材库.docx
《福建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素材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素材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说明文素材库宛自天开陈则周中国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创造,是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载体,是亲近山水、贴近自然的篇章。中国园林独领风骚于世界园林艺术之中的特色就是描摹自然、超越自然、提炼自然和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将气象万千、各呈风采的大自然浓缩于一体,将五彩缤纷的自然风景题材予以概括和提炼,创造出各种别致多姿的景致、深邃含蓄的意境,形成特有的写意特征。无论是树木扶疏,还是峰峦错叠,无论是磴道迂回还是幽涧落壑,无论是曲廊临流还是凭栏坐憩,都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写照。西方古典园林偏好人工造景,地貌多是经过人工平整后的平地或台地,水体常是几何形体的水池、喷泉、壁泉、水渠。植物多为行列式,常
2、是把树木修成几何体形或动物体形,把花卉和灌木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中国园林则崇尚自然,山是模拟自然界的峰峦叠嶂,水是仿取自然界中的流溪瀑布等,极具艺术概括。中国古典园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在国人的心中,一件园林作品最忌造作痕迹,贵在巧夺天工,妙在自然。古代中国人在追求“宛若”“浑然”的境界中,得到感官愉悦的同时,感悟到人与生存环境之关系的密切与重要。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提出“自然无为”论。在老子看来,人类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罪恶是人们“有为”所造成的,要消除罪恶就要以“无为”来代替“有为”,即时时事事都要听任自然,所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无为”并非无所为,而是因时就势。这些都绝妙地
3、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追求、展示自然,并不在于对自然本身的模仿,而是在于探求蕴藏在内部的美,而这个美归根结底也就是被老子、庄子所表述的“无为”的“自然”与“理”的探求。古代文人、士大夫从种种山水景观中感悟到一种内在的理性之美,领略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感受超功利的心理愉悦。谢灵运的山居赋在这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自然”的园林生活使尘嚣侵凌、人烟繁杂的世俗生活得到调节,使人们在赏心悦目中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让身心得以净化,并在回归自然中心境得开阔,心房得洗涤,心理得平衡。遂在“山峦原野”“松涛幽谷”中领略大自然的温馨,在“秋林爱晚”“水乡秀映”里欣赏大千世
4、界的野趣。至于园林造景,其要旨恰如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应像来自天然的一样,要有山川真意。北京颐和园有一景观题为“湖山真意”,苏州网师园也有一景题作“真意”,这个真意并非自然景观的等身,而是艺术家把对大自然的感受艺术地再现出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条溪水,给人以涉足乡村的印象;几丛峰石,让人有身临深山濠濮之联想。造园过程是一种对自然的再现与升华。置身园林就是亲近自然、礼遇自然!(福建日报2018.1.30)2“飞花令”:酒文化绽放的奇葩近年来,央视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
5、让人们重温了名垂千古的经典诗词,还火了紧张刺激的小游戏“飞花令”。这个游戏,关注“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肯定都很清楚。那么,这个游戏的起源到底从何而来?就不能不谈一谈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了。饮酒古已有之,共饮则需助兴。“飞花令”里有个“令”字,就和命令有关。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后世的“飞花令”就是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这“飞花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就连名字也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
6、般不超过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要求极高,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受罚。“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其要求已经比古人的规则简单了许多,只要出现约定的字且不重复即可。由此观之,“飞花令”这样的酒令实在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堪称酒席间的现场“笔会”。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
7、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是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若要论正宗的玩法,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是必须含有“花”字的,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则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依此,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罚酒。当然,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
8、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都能感觉到,“飞花令”确实是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3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在各种“脑残”网络用语泛滥的当下,这种观赏性和文
9、化内涵兼备的节目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选自厦门日报2018 年 1 月 21 日) 人工智能对“人”的挑战光明日报( 2018 年 01 月 29 日 15 版)孙伟平人工智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发展前途远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远未成熟、后果难以预料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不仅正在深刻地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改变着“人”本身,改变着对“人”的认知。一在过去 40 亿年中,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都是按照优胜劣汰的有机化学规律演化的,演化的过程既缓慢又艰辛,然而,作为无机生命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改变传统的演化规律和演化节奏。随着生物技术
10、、智能技术的综合发展,人的自然身体正在被“修补”“改造”和“重组”,人所独有的情感、创造力、社会性等正在为智能机器获得,人机互补、人机互动、人机结合、人机协同、人机一体化成为智能时代发展的趋势。当人的自然身体与智能机器日益“共生”或一体化,例如,人的基因密码被破译,基因被修复、改造、甚至被重新“编码”,各种生物智能芯片植入人脑,承担部分记忆、运算、表达等功能,一些残缺、受损或老化的身体器官被人造器官所替代,那时新兴的“共生体”究竟是“人”还是“机器”?或者说,在什么意义上、什么程度上是“人”?人形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智能机器人在外形上可以不像人,但也可能“比人更像
11、人”。或者说,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可以设计、制造得比普通人更加“标准”、更加“完美”。一些乐观的专家大胆预测,到 2050 年,人形智能机器人将变得和“真人”一样,令人难分彼此。也就是说,人形智能机器人可能拥有精致的五官、光洁的皮肤、健美的身材、温柔的性情、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得体的谈吐、优雅的风度“凡是人所具有的,人形智能机器人都具有”。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时势的变化和特定的需要,随意变换外形、声音、性格、反应和行为模式;如果政策、法律和道德规范允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定制一个或多个外形和内在类似的“自己”,令自己永远“活”在世界上。从此,智能机器人究竟是否是“人”,必将,
12、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是非争辩不断的时髦话题。2017 年 10 月 25 日,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吃螃蟹”,授予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女性机器人索菲娅(Sophia)以公民身份,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人们深刻的反思。二正在研制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模糊了“人”本身,更是对人的本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例如,“会思维”曾经被认为是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骄傲。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机器也会思维”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众所周知,机械机器早已超过了人的体力、速度和耐力,例如,一个人力量再大,也无法与载4重卡车、起重机、装载机相提并论;一个人跑得再快,也跑不过汽车、火车、飞机
13、在思维领域,“机器思维”也可能取得突破,全方位超越人类的思维水平,甚至将人类远远地抛在后面。2016 年以来,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AlphaGo)采用大数据的自我博弈训练方法,相继击败了李世石、柯洁等围棋世界冠军,展现了它在“变化无穷”的围棋领域优于人类的大局观、控制力和创造力;最新的阿尔法狗围棋机器人(AlphaGo Zero)更是完全不借助人类的棋谱,“抛弃人类的经验”,从随机走子开始自我对弈学习,仅仅 40 天就“自我训练”成为了世界最强;这既给围棋界和社会各界带来了颠覆性的感官刺激,也令我们见识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威力,令智能系统具有控制力、创造性等变得不再那么有争议。实质上,当智能机
14、器不仅在存储(记忆)、运算、信息传输等方面远超人脑,而且在控制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情感的丰富度等方面也超过人类时,就对人的思维本质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又如,“劳动”或者“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曾经被认为是人的本质特征。在当今社会的智能化进程中,智能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投入生产过程,替代人类从事那些自己不情愿承担的脏、累、重复、单调的工作,或者有毒、有害、危险环境中的工作;而且,正在尝试那些曾经认为专属于人类的工作,如做手术、上课、翻译、断案、写诗、画画、作曲、弹琴、自动驾驶、作战等,成为医生、教师、译员、律师、作家、音乐家、秘书、保姆、驾驶员、战士不难想象,智能机器人的劳动态度更加“端正”,相比
15、人更加“勤劳”,更加任劳任怨,生产效率也更高,堪称“劳动模范”。随着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的智能系统完全还可能根据劳动过程的需要,自主地制造或“打印”生产工具,灵活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并根据生产的发展而不断调适、完善。甚至,智能机器人还可以自行生产机器人,并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创新“生产工具”。2017 年启用的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沈阳新松智慧产业园,其 C4 车间是中国首个工业 4.0 生产示范实践厂区,就拟采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如此一来,无论是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还是更一般意义的劳动,都可能不再是人类的“专利”了。再如,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6、当人形智能机器人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劳工、秘书、助手、同事、朋友之类身份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社交范围,以保姆、宠物、情人、伴侣,甚至孩子之类身份进入家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甚至家庭中的新成员,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人坚持,智能机器人不可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不可能与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种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之间也可能需要在生产、生活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交往。而在各种现实的或虚拟的交往实践中,各交往主体之间是否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是否会产生同情、愉悦、痛恨、厌恶之类情感?是否可能结成一定的利益共同体,提出政治上的要求?是否会对传统的人伦关系、家
17、庭和社会结构等造成实质性冲击?这些问题不断敲打着人们敏感的神经。自从有人希望订制个性化的机器人“伴侣”,与之“结婚”、组成别致的“新式家庭”,我们就逐渐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颠覆性意义。三5如果以上的描述和分析成立,智能机器人将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的本质”,那么,就难免导致以下一系列“顺理成章”的问题:智能机器人是否享有自由、人权等基本权利,包括避免被人类过度使用,或者置于可能导致软硬件受损的恶劣环境之中;是否具有与自然人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包括不能被视为人们的“仆人”,不能够侮辱和虐待;是否应该被确立为道德或法律主体,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或社会后果后,承担相应的行为责任;智
18、能机器人可否像自然人一样,与其他智能机器人自由交往,基于共同的兴趣或利益结成一定的“社会组织”,提出经济和政治上的诉求这类问题还有很多,并且新的问题肯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观照现实,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大潮汹涌澎湃,智能机器人可以比较廉价地生产,且仍然在不断地开发、完善和升级;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进入人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休闲、娱乐过程,成为人们学习的老师、工作的伙伴、生活的助手、游戏的玩伴,甚至像家庭成员一样的机器人伴侣、孩子有人声称,猫、狗之类宠物尚且享有一定的动物权利,人形智能机器人与它们相比“更加高级”,它们是否更应该受到尊重,拥有更多的权利?展望未来,智能技术正呈现加速度发展趋势
19、,具有自主意识、创造能力、类人情感、社会交往属性的智能机器人已经渐露端倪,很有可能变得与自然人难以区分。这一切令“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作者:孙伟平,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教授)耐人寻味的谐音字渤海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汉字。汉字中有字形、字义不同,但读音相同的字。这类字叫谐音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谐音字表达言外之意,有许多耐人寻味、别有风趣的故事。其一,古人运用谐音字表达情感。古人非常喜欢运用汉字的不同内涵来表达不同的感受,将汉字的谐音利用得淋漓尽致、得心应手。诸如,郑板桥的得意门生赵拂云,他感叹自己家境贫寒,有一年腊月三十,就在门上
20、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之女随父上街时看到这副对联,知其含义是“缺一(衣)少十(食)”,于是推门而入,赠送银子二十两,后来因为欣赏赵的才华与他结为夫妻。一副巧妙的对联,居然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从前,某地有个私塾先生善于运用谐音字书写对联。有一年春节前,他正给众多乡亲写对联时,本村一个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恶霸见此情景,立即上前推开众人,让老先生先给他写。乡亲们议论纷纷,却也无可奈何。老先生沉思片刻,提笔挥就,用谐音字为其写了一副责骂、羞辱他的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横批是“舍我其谁”。大年初一各家出来相互拜年欣赏对联,看到恶
21、霸家门前的对联时都抿嘴而笑,大呼有趣。原来对联的上下各丢掉一个字,上联忘了“八”,下联少了“耻”。整联的意思是:忘(王)八无耻,舍我其谁。其二,官员运用谐音字讥讽斗智。纪晓岚才思敏捷,利用谐音字智斗和珅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天,纪晓岚去和珅家做客时,进来一只狗。和珅指着狗说:“请问侍郎(纪晓岚的官职)大人,这是狼(侍郎)是狗啊?”纪晓岚不紧不慢地还击说:“没想到6尚书(和珅的官职)大人连这都不知道。告诉你,记住了,看尾巴,上竖(尚书)是狗。”说罢,四周官员哄堂大笑。这时,旁边一个官员连忙替和珅解围。纪晓岚问他:“这位大人好面生,不知尊姓大名?官居何位?”那位官员回答说:“本人姓刘,现任江苏御
22、史。”纪晓岚拱了拱手,说:“刘御史,久仰久仰!你看,这狼是吃肉的,可狗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在座的官员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其三,文人运用谐音字赋诗抒情。许多文人喜好利用谐音字写诗,抒发或描写人物内心的情感。诸如:例一,冯梦龙在山歌中写道,“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送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他巧用“丝”与“思”的谐音,写出恋人之间浓厚的思念之情。例二,金圣叹在刑场诀别时的自题诗中写道,“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他巧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用“莲子”和“梨儿”双关语表达心中说不出的“苦”和“酸”。例三,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2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他用“晴”和“情”的谐音,刻画了初恋少女含蓄蕴藉的情感。例四,南北朝的民歌读曲歌中写道,“三更书石阙,忆子夜题碑。”利用“题碑”与“啼悲”的谐音,表达长辈对儿女的挂念。例五,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他用“柳”与“留”的谐音,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其四,百姓利用谐音字发泄愤懑。每当官府腐败、民不聊生之时,民间就会流传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诸如,宋代流行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杀了痛,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歌谣中运用“筒”与“童”、“菜”与“蔡”、“羔”与“高”、“荷”与
24、“何”的谐音字,大骂当时的奸臣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人民对这些贪官痛恨的情感。其五,商家运用谐音字推介商品。商家经常在媒体、灯箱、牌匾上,使用谐音字改变成语或字词的含义,以吸引顾客。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舒畅,而且字义深邃广泛,是具有色彩、温度、重量、味道、声音和质感的生灵,无愧是华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选自天津日报2018 年 1 月 5 日)明知不好为何你还黑着眼眶熬着夜蒋硕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失联九天,一度被下病危通知书的文章刷屏。文章作者自曝脑出血经历,大有九死一生之惊险。讲述生死故事之余,作者将此次发病归咎于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殷殷嘱咐:“一定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2018 中考 语文试题 研究 说明文 素材库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