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解密专题2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解密 2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考考点考查内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频率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通过列表比较反射类型、反射的种类,理解反射弧的组成与反射完成的关系;2以反射弧的组成为模板,掌握神经调节的全过程2018 全国卷32018 江苏卷112018 天津卷12018 浙江卷202018 海南卷272017 北京卷292016 全国卷312016 全国卷4考点 1 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兴奋(神经冲
2、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胞体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2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 V 区和 W 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
3、觉中枢,言语区的 V 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易混易错】(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调研 1 如图是反射弧
4、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 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 为骨骼肌,C 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3A刺激 a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 b 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若刺激 a 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D刺激 b 点,会引起 A 的收缩,但 E 不会发生反应【答案】C 调 研 2 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答案
5、】A【解析】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 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 错误;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C 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 错误。考点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2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
6、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2)a 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 通道开放使 K 外流。(3)b 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通道开放使 Na 内流。(4)bc 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 通道继续开放。(5)cd 段:静息电位恢复,K 通道开放使 K 外流。( 6) de 段 : 静 息 电 位 恢 复 后 , Na K 泵 活 动 加 强 , 排 Na 吸 K , 使 膜 内 外 离 子 分 布
7、 恢 复 到 初 静 息 水 平。4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5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指针偏转原理图下面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易混易错】(1)细胞内外 K 、Na 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细胞外液中 K 浓度会影响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 Na 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 K 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2)兴奋产生和
8、传导中 K 、Na 的运输方式不同。静息电位产生时,K 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动作电位产生时,Na 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 K 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 Na K 泵排 Na 吸 K 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调研 1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6A丁区域发生 K 外流和 Na 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调 研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
9、之间的传递,通常会受到机体或细胞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中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突触后膜上 A、B、C 三处受到某种刺激后的相关电位变化。请分析回答:(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填“单”或“双” )向的。(2)图乙中 a 段表示_电位。图甲中,运动神经元 1 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Na 内流,符合图乙中的_(填“A”或“B”或“C” )处;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递质可使_(填“阴”或“阳” )离子内流,此时膜外为_(填“正”或“负” )电荷、膜内外两侧电位差_(填“增大”或“减小” ) ;出现图乙中
10、C 处的现象可能引起细胞_(填“内”或“外” )液中阳离子浓度减小。(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收缩。 “肉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能特异地与突触前膜上 Ca2 通道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结合有关知识分析,“肉毒素美容”后的症状是_。7【答案】 (1)局部电流 单(2)静息 A 阴 正 增大 外(3)面部肌肉松弛【名师点睛】 “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考点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兴奋的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2突触的类型(甲图)(1)甲图中
11、 A 突触为轴突胞体型,简画为 。8(2)甲图中 B 突触为轴突树突型,简画为 。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 g)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2)结构:由 d、e、f 组成(填字母) ,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4兴奋传递过程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
12、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 0.5 ms) ,这段时间就叫突触延搁。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长。(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6神经递质(1)种类Error!(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97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
13、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 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易混易错】(1)突触小体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
14、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形式 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过程静息电位 刺 激 动作电位 局 部 电 流未兴奋部位兴奋突触小体 递 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速度 快 慢(有突触延搁)方向 可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调研 1 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A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乙所示结
15、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答案】C调 研 2 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和为电压计。用适宜刺激皮肤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且肌肉收缩。(1)图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_。(2)若该反射弧为某同学的缩手反射弧。该同学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其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3)若该反射弧为某脊蛙(破坏蛙脑,保留脊髓
16、)的搔扒反射弧。实验过程中,将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11_。(4)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4)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
17、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验证此传递特点时需要选择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部分,然后给予适宜刺激,观察效应器及刺激部位另一侧的传出神经以及跨过神经中枢的传入神经的电位变化。因此实验设计思路是刺激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现象为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1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
18、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答案】A【解析】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粘膜上,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12跃,A 正确;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B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错误;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但是不是反射,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 错误。2在坐骨神经(一种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被释放出来之后会造成骨骼肌收缩,但是乙酰胆碱在血管中的作用却是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骨骼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与坐骨神经一起构成效应器B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
19、受体的种类相同,但数量不同C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特异性受体的种类不相同D乙酰胆碱造成血管平滑肌放松的效应与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有关【答案】C3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B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D 【解析】排尿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A 正确。言语区的 S 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它受损时,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
20、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B 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高级功能,C 正确。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错误。4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构成B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但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13C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中的物质释放并使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正电位【答案】C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21、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C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D若刺激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S 是感受器,渐冻人的致病机理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若以针刺 S,则产生的兴奋能传到大脑皮层,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 错误;处位于传出神经上,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在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 错误;处位于传入神经上,若刺激处,在所示的突触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 正确;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处产生的兴奋能传到 M 所示的效应器,因此渐冻人的 M 会发生轻微收缩,
22、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 错误。6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14Aa 点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A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处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a 为感受器,e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生物 高频 考点 解密 专题 22 通过 神经系统 调节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