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型题)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型题)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型题)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 型题)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力(指每一对上下牙齿对咬时测得的力值)大小顺序为(A)第三磨牙第二磨牙 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B)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C)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D)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E)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2 磨耗多发生在牙冠的(A)唇面、颊面和骀面(B)舌面、骀面和邻面(C)切缘、邻面和轴面(D)切缘、 面和邻面(E)轴面、骀面和切缘3 唾液对食物的分解是通过什么起作用(A)氧化酶(B)溶菌酶(C)淀粉酶(D)硫酸盐(E)唾
2、液腺素4 下述因素与 力大小无关的是(A)性别(B)年龄(C)体重(D) 力方向(E)咀嚼习惯5 磨耗与磨损的主要区别为(A)都是牙与牙之间的摩擦,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B)都是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C)前者是牙与牙之间的摩擦,后者是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D)前者是牙与牙或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引起,后者是牙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且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E)前者是牙与牙或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引起,后者是牙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且发生在牙体的部位相同6 下列有关唾液的性质不正确的是(A)黏稠液体(B)比重较水大(C) pH 范围在 6079(D)餐后为酸性(E)渗透压随分泌率变化7 下述
3、咀嚼运动的功能刺激,在正常建 的作用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建立中性验关系(B)通过生理性咀嚼磨耗消除早接触点(C)刺激颌骨的增长(D)促进恒牙的正常萌出(E)促进形成组牙功能8 下述磨耗的生理意义中不正确的是(A)消除早接触(B)有利于冠根比的协调(C)形成尖牙保护(D)为第三磨牙萌出提供空间(E)磨除初期龋坏9 有关自然牙列正常侧向咬合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也接触(B)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不接触(C)非工作侧牙接触有利于牙周支持(D)工作侧牙不接触,非工作侧牙全接触(E)非工作侧牙接触使工作侧牙接触更稳定10 在尖牙保护 时尖牙的作用是(A)尖牙能抵御较大的咀嚼
4、力(B)尖牙萌出最晚(C)尖牙在恒牙列中存留到最后(D)尖牙的位置适中(E)尖牙是一个不太重要的牙11 铰链运动开始的位置是(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D)前伸 位(E)肌接触位12 自然闭口时牙尖斜面引导下颌进入(A)牙尖交错位(B)前伸 位(C)侧 位(D)后退位(E)平衡 位13 食物的切割是如何实现的(A)牙齿所有 面接触(B)后牙颊尖接触(C)前牙对刃咬合(D)前牙切咬运动(E)前牙正中咬合14 下述因素与牙齿磨耗的程度无关的是(A)唾液的黏稠度(B)食物的性质(C)牙体组织的结构(D)咀嚼习惯(E) 力的强弱15 Spee 曲线最低点位于(A)下颌第二磨牙的近
5、颊尖(B)下颌第一磨牙的远颊尖(C)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D)下颌第二磨牙的远颊尖(E)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16 正常邻接触的生理意义不包括(A)保护牙龈组织(B)分散咀嚼压力(C)利于食物排溢(D)便于舌的运动(E)利于牙齿的稳同17 最常用的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是(A)称重法(B)吸光度法(C)溶解法(D)比色法(E)依咀嚼面积的大小测定18 最大 力是指(A)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B)咀嚼中咀嚼肌实际发出之力(C)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D) 力计测得的上下牙间咬合力(E)粉碎食物所需的力19 在无刺激条件下,分泌量最多的唾液腺是(A)舌下腺(B)腮腺(C)副腮腺(D)小唾液腺(E)下颌下腺
6、20 长正中是指(A)后退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B)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C)下颌姿势位至牙尖交错位 13mm,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D)后退接触位至牙尖交错位的距离,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E)下颌习惯闭合位和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21 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可以改变的是(A)颞下颌关节(B)上下颌牙齿的咬合(C)神经结构(D)咀嚼肌(E)下颌骨的形状22 蛋白质分子中的 -螺旋属于蛋白质的结构是(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域结构(E)四级结构23 维生素 B2 参与组成的辅酶是(A)FMN(B)辅酶 A(C) NAD+(D)NADP +(E)
7、CoQ24 辅酶和辅基的差别在于(A)辅酶为小分子有机物,辅基常为无机物(B)辅酶与酶共价结合,辅基则不是(C)经透析方法可使辅酶与酶蛋白分离,辅基则不能(D)辅酶参与酶反应,辅基则不参与(E)辅酶含有维生素成分,辅基则不含25 下列关于体内糖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甘油并释放能量(B)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并释放能量(C)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D)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乙醇并释放能量(E)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26 在呼吸链中作为递氢体的物质是(A)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B)磷磷酸吡哆醛(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 C(
8、E)细胞色素氧化酶27 胆同醇不能转变成的物质是(A)维生素 D3(B)雄激素(C)雌激素(D)醛固酮(E)胆色素28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A)谷氨酸(B)酪氨酸(C)甘氨酸(D)赖氨酸(E)精氨酸29 下列有关 DNA 二级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B)以 A-T 以及 G-C 方式形成碱基配对(C)双链均为右手螺旋(D)链状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E)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30 下列有关各 RNA 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mRNA 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B) tRNA 是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载体(C
9、) hnRNA 是 tRNA 的前体(D)mRNA 的 3末端有多聚 A 结构(E)rRNA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31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尿素(B)肌酸(C)肌酸酐(D)尿酸(E)-丙氨酸32 下列过程中需要 DNA 连接酶的是(A)DNA 复制(B) DNA 转录(C) DNA 断裂和修饰(D)DNA 的甲基化(E)DNA 的乙酰化3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A)DNA(B)组蛋白(C) mRNA(D)rRNA(E)tRNA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 型题)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力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第
10、一前磨牙尖牙 中切牙侧切牙,其中第一、二磨牙差别有时不明显。上述 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 面、切嵴及邻面。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进而水解成 型麦芽糖。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影响 力的一些因素:性别:一般男性 力较女性大。有人报道女性最大验力为 358449kg,男性最大 力为 536644kg 。 年龄:最大 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有报道
11、,67 岁时平均 力为 25kg,717 岁间每年平均增加 23kg ,平均达到 55kg 为止。 咀嚼习惯:对 力有很大影响。例如因纽特人,因习惯于坚硬食物,其平均 力为 1364kg,最大者为1764kg。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 力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力线的方向: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 力为大,因为轴向力可使全部牙周膜纤维都参与承担力量,侧向力则集中作用于局限区域的牙周膜纤维,故所承受的 力小。例如下颌切牙的 力较上颌相应牙的狳力大,因上切牙多向唇侧倾斜,故在咬测时,受舌向力影响, 力较小;下切牙较直立,因而受力多为轴向,故能承担较大的 力。张口的距离:
12、有人认为 力在正中咬合时为最大值。有实验指出,1018 岁时,最大 力发生在上下牙相距 1820mm处。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 力,使之下降。其他: 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肌电图研究显示强大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力与较大的面后部高度、平坦的下颌平面及较小的下颌角均相关。具有较大咬合力的人下颌角较小。上下颌偏斜的人则不能像上下颌骨相对平行的人产生较大的 力。参与测量的牙数与所示殆力的大小有关,多数牙齿同时参加比单个牙的 力大,但不等于牙齿 力的总和。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
13、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 面、切嵴及邻面。侧方咬合时,由于上颌磨牙的舌尖及下颌磨牙的颊尖,无论在工作侧或非工作侧均有接触,所以上述牙尖磨耗较多。前伸咬合时,上下颌前牙对刃后,下颌前牙切嵴即沿上颌前牙舌面向后上滑行回归至牙尖交错牙合,故下颌前牙切嵴磨耗较多。咀嚼时,各牙均有其生理动度,相邻牙齿的接触点因相互摩擦产生邻面磨耗。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唾液是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白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1009。pH 在 6079 之
14、间,平均为 675,但存在个体和分泌时间的差异。在无刺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早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餐后可呈碱性。唾液是低渗的液体,唾液渗透压通常低于血清的渗透压;唾液分泌率增加时,渗透压增加。流速低时,其渗透压可低至约为 50mOsmL;而在最大流速时,其渗透压可高达300mOsmL。然而,唾液相对于血清能够成为等渗甚至是高渗的溶液。唾液中电解质成分也随分泌率的变化而异,其原因是分泌液在流经导管时,导管上皮细胞对电解质的吸收不同所致。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正常的咀嚼能够刺激 、颌、面的正常发育,其作用大致如下。(1)咀嚼能磨耗建 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建立正常的 关系。(2)咀嚼肌大
15、部分附丽于上、下颌骨,因此,咀嚼运动对颌骨结构及发育,均有一定的功能性刺激。强而有力的咀嚼肌附丽于下颌骨,因而比上颌骨发育粗壮。下颌角由于咀嚼肌的牵引,向后下突起,其角度由婴儿的钝角至成年逐渐变小。上、下颌骨为了适应咀嚼力,上颌骨有尖牙支柱、颧突支柱和翼突支柱与颅底相连。各支柱间有骨嵴,以增强结构。三个支柱与对侧形成眶弓、鼻骨弓、颌弓等,加强对咀嚼压力的承受,且各窦腔能将力量加以缓冲和分散,如上颌窦可缓冲力。牙槽骨内骨小梁排列方向和外力作用相协调形成了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能耐受外力和咀嚼作用相适应。颌骨表层因咀嚼肌的附丽,使骨密质坚厚,肌肉附丽处突起成嵴,如内斜嵴、外斜嵴等。(3)咀嚼肌的功能
16、性收缩,给予牙列、颌、面、颅底的组织以功能性刺激,促进其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理磨耗有以下生理意义:在上下颌牙建立 的初期,往往没有平衡的全面接触,而出现早接触点。这种早接触点通过磨耗而消除,建立了广泛的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逐渐减弱。磨耗使牙尖高度降低、 面的嵴磨平, 力线与牙体长轴趋向于接近平行,可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所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这有利于牙周组织发挥其最大的抗力,使其不致负担过重。 面的尖、嵴因磨耗而有不同程度的消失,咀嚼效能随之减低,咀嚼力必然有代偿性的加强。高龄者的牙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口腔 执业 助理 医师 A1 型题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