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犯罪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犯罪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犯罪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犯罪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下列哪些说法是刑法学“格言”?(A)无危害性(或无侵害性)无犯罪(B)无刑罚无犯罪(C)无罪过无犯罪;无行为无犯罪(D)无刑法明文规定无犯罪2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道德性3 犯罪的核心要素是:(A)行为人(B)行为(C)结果(D)罪过4 关于犯罪客体,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又称法益(B)犯罪客体是直接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构成要件(C)犯罪客体通常具体体现在犯罪的结果上,
2、犯罪结果是反映犯罪客体的具体要素(D)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具体刑法条文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无行为无犯罪 ”是因为:(A)只有人的行为才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B)仅有邪恶的意念不可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C)只有行为才能在法律中予以描述、确定,使犯罪具有明确性(D)道德规范人的思想,而法律规范人的行为6 属于“无行为无犯罪 ”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行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B)行为是犯罪的必要要素(要件)(C)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实际是具体的行为类型(D)行为是犯罪的选择要素(要件)7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A)行为(B)客体(C)结果(D)时空或环境条件8 犯
3、罪的社会危害性:(A)从抽象层面,表现为行为对客体(刑法保护之法益)的实际侵害或危险(可能造成损害)(B)从具体层面,表现为行为实际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C)从犯罪观念层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D)是刑法把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的根本原因9 关于“罪过 ”,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故意和过失都是罪过形式之一(B)意外事件是罪过形式之一(C)不可抗力是罪过形式之一(D)意外事件造成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罪过责任原则的体现10 属于罪过责任原则或无罪过无犯罪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构成犯罪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过失(B)构成犯罪主体必须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C)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危害
4、社会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D)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11 关于罪过责任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自由是责任的前提,人仅对自由意志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反对客观归罪,反对结果责任(B)确立罪过责任原则使刑罚建立在道义基础上(C)在共同犯罪中,共犯人只对有共同故意的犯罪结果负责(D)故意的罪过程度重于过失12 犯罪必须:(A)有罪过(B)有行为(C)有危害(D)被刑法明文规定予以刑罚处罚13 犯罪的法律要件被规定于:(A)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B)刑法修正案(C)单行刑事法规(D)附属刑法规范14 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是:(A)各种犯罪如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特有的法律要件
5、(B)各种犯罪通用的一般法律要件(C)各种犯罪的具体刑罚效果(D)各种具体犯罪的罪状和法定刑15 属于需要依据刑法总则规定认定的犯罪行为是:(A)犯罪的实行行为(B)犯罪的预备行为(C)犯罪的教唆行为(D)犯罪的帮助行为16 属于刑法总则规定的内容是:(A)犯罪主体的一般要件(B)预备、未遂、中止的未完成形态(C)各种犯罪行为(D)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处罚原则17 中国刑法学说中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四要件,分别体现了:(A)无危害性无犯罪的原理(B)无罪过无犯罪的原理(C)无行为无犯罪的原理(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理18 欧陆国家的刑法学说中通常认为的犯
6、罪特征包括:(A)该当构成要件(B)具有违法性(C)有罪责(D)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19 英美国家学说中通常认为犯罪的特征或要件是:(A)主观有犯意(B)客观有犯意(C)被成文法案或判例确认为犯罪(D)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20 甲酒后结账时,要求女招待打折遭到拒绝,觉得在许多朋友面前遭到拒绝很没面子,恼羞成怒,一把掀翻餐桌,还给女招待一耳光。众顾客愕然。甲打碎碗筷价值 80 余元,女招待被打耳光后面部红肿,休息 2 天后才上班。甲的行为:(A)构成寻衅滋事罪(B)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C)构成治安违法行为(D)构成侵权行为21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7、(A)甲(少男,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与幼女乙恋爱中偶尔发生性行为的(B)甲盗窃财物数额不大,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威胁情节轻微的(C)法院认定甲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决定免予刑事处罚(D)法院认定甲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判决免除处罚22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A)甲男怀疑乙女偷拿商店商品,将其带到办公室扣留、盘问 1 个小时,但并无证据表明乙女偷拿商品(B)甲散布乙女作风不好,乙女当面找其对质;甲无言以对,承认自己没有凭据(C)甲与乙争执,把乙商店的柜台砸毁,造成 300 元的损失(D)甲在其经营的商店中出售假烟、假酒,销售额 20000 元23
8、 不是所有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当规定为犯罪、给予刑罚处罚,这意味着:(A)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在本质上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手段处理(C)公安机关依据治安处罚条例处罚的偷窃、诈骗、抢夺行为也具有定的危害性,但属于违法行为而不属于犯罪行为(D)海关依据海关法处理的走私行为也具有危害性,但因为其严重性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不认为是犯罪24 关于刑法的目的和犯罪本质、犯罪客体的正确说法是:(A)刑法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礼会生活利益免受犯罪侵害,由此决定犯罪的客体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或社会关系(B)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就是对刑法保护
9、的社会生活利益的侵害(C)犯罪对社会生活利益的侵害包括造成实际侵害和危险(D)犯罪行为的结果就是犯罪对社会生活利益的侵害造成实际侵害和危险的具体体现25 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要素是:(A)侵害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客体),具有社会危害性(B)属于刑法分则某条规定的犯罪行为(法定犯罪行为)(C)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辨认、控制能力(主体)(D)具有故意或过失应受到刑罚的谴责(罪过)26 关于故意,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犯罪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B)故意认识因素中的“明知”包括对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事实认识)和危害性认识(价值认识 )两项内容(C)故意的意志因素只需包含希
10、望或者放任两种意志因素之一即可(D)故意的意志因素必须同时包含希望或者放任两种意志因素27 下列哪些情形一般认定对危害结果不成立犯罪故意?(A)凶犯甲拒捕枪击警察乙,误中路人丙致死;甲对丙的死亡结果(B)警察乙枪击拒捕凶犯甲,误中路人丙致死;甲对丙的死亡结果(C)甲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致乙死亡,法院认定甲防卫过当,甲对乙的死亡结果(D)甲遇到便衣警察乙的盘查,误以为遭到打劫,奋起反击,致乙死亡。法院认定甲假想防卫,甲对乙的死亡结果28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 明知 ”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 ,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
11、(A)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B)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运输、收购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C)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D)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 (出)口业务的29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是:(A)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 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 放任”危害结果发生(B)主要是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间接故意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C)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D)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的“明知” ,包括认识到结果“ 必然”发生,也包括认识到
12、结果“ 可能” 发生;而间接故意通常只认识到结果“可能”发生30 关于过失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B)认定过失犯罪的前提是对于该行为行为人不具有犯罪的故意(C)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以事实上发生法定的损害结果为要件,在这个意义上讲;过失犯罪没有行为犯、危险犯的类型(D)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31 刑法第 14 条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而第 15 条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A)没有意义,因为刑法第 3 条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已经包含了相同的意思(B)如果故意实施刑法条文尤其是分则各条规定的客观行为时
13、,应当负刑事责任(C)过失实施刑法条文尤其是分则各条规定的客观行为,若没有过失实施该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则意味着不负刑事责任(D)过失实施刑法条文尤其是分则各条规定的客观行为,只有当分则条文明文规定惩罚过失的情况下,才负刑事责任32 关于过失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法律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B)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罪与非罪意义上的结果犯)(C)过失犯罪没有未完成罪或法律不惩罚过失未完成罪,过失共同犯罪的,也不以共犯论处(D)过失犯罪不能作为构成累犯的根据33 甲、乙二人住在山区,当地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听说邻县使用“电猫” 效果很好,就去观摩取经,并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犯罪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