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2 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3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
2、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4 错觉和假象不是一回事,下列关于错觉和假象认识正确的有(A)错觉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B)假象和错觉都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错误认识(C)假象有可能是真实的现象,错觉一定是错误的现象(D)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5 “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
3、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 对辩证思维而育,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A)抽象 (B)思维具体(C)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 (D)实践7 归纳和演绎是人类认识最早、运用最为广泛的思维方法。其客观基础是事物的(A)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历史和逻辑的关系8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客观性 (B)必然性(C)本质性 (D)稳定性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0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
4、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11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A)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C)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D)社会规律的稳定性12 在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既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又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
5、性(D)否认社会规律可区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13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14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虽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5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有多方面的表现。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
6、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这说明,意识具有(A)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动创造性(C)指导并通过实践改变、创造世界的作用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17 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内容18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7、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哲学上讲,社会发展过程的选择性是指主体(A)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愿望的社会制度(B)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程度(C)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所表现的自主性、目的性(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A)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B)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C)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偶
8、然性居于从属地位(D)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表现必然性20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A)真实的可能性和虚假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C)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21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下正确表述现象和本质概念的有(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B)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D)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即使假象
9、也是本质的表现22 “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对这句话理解上 E 确的有(A)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B)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C)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D)假象是与本质无关的表现23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A)事物内部各种要素的总和 (B)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各种要素的结构 (D)各种要素的外部表现方式24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A)内容决定形式(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C)内容和形式之间并无绝对的界
10、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D)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确定的差别25 恩格斯指出:“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这段话表明(A)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概念辩证法(B)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C)客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D)主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26 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A)“两点论 ”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C)
11、“尚和去同” 、“ 执两用中” (D)“举一反三 ”、“洞悉症结”27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一致28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 (B)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 (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不包含差异和对立29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A)本质的联系 (B)必然的联系(C)稳定
12、的联系 (D)相互的联系30 以下正确反映社会规律客观性的提法有(A)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无关 (B)社会规律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C)创造历史的个人作用的合力是客观的 (D)社会发展结果不取决于人们的预期目的31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C)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社会规律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自然规律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D)自然规律只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社会规律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义存在着主观制约客
13、观的关系32 人与规律的关系是(A)人不能创造但可以改造规律 (B)人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C)人可以利用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 (D)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33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34 “天行有
14、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哲学上讲(A)“常”是指规律 (B)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C)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说规律的客观性(D)这是一种唯意志论观点35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A)具有目的性 (B)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C)具有创造性 (D)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36 当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许多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难题,甚至可以制造出能够战胜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的计算机,这些事实表明(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C)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
15、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37 “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D)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38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
16、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 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 2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17、。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1)指出材料 1、2 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2)阐述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8、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
19、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见,四个选项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D。偶然性虽然居于从属地位,但对发展可以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A 错误;偶然性也是可以认识的,科学的任务正是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B 错误;C 否认偶然性的不确定性,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20、的区别在于,在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C 正确。现实中没有根据和条件的,人的主观再努力也不可能变为现实(如“水中捞月”、“挟泰山以超北海”),A 错误。对人是否有利是价值判断,不是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而是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的标准,B 错误;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是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非现实)的可能性的区别,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正确,B、C、D 错误。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只不过,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
21、都是客观的。这里一定要注意,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同事。【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D 正确。假象不是错误认识,错觉不是错误现象,B、C 错误。错觉不一定是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A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的辩证法是指主观辩证法,它是客观辩证法即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们对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理解即主观辩证法确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承认辩证法诸规律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
22、规律。但它强调这些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规律,而思维领域内的辩证法进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过程的反映。也就是说,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可见,A 是唯一正确选项。这里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把概念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理解为唯心辩证法或唯心主义。B、D明显错误。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方法,C 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这里重要的是把握好作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点的“抽象”,A 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关于 无产阶级 人类 解放 科学 世界 物质性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5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