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2 列宁说:“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
2、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永恒真理(D)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3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5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哲学可分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 “理在事先 ”。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7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是(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8 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 ;心情抑郁时,则感到 “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在主观上的感觉(B)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可变性(C)时间具有不可知性(D)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9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4、(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10 “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 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11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A
5、)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3 部分质变是指(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论断体现了(A)必然性比偶然性重要(B)偶然性比必然性重要(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D)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15 恩格斯说:“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
6、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段话表明(A)历史是由理论推演出来的(B)历史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历史经过修正的再现(C)历史进程与逻辑进程是完全一致的(D)理论反映的是历史过程的全部内容16 马克思说:人在“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 观念地存在着” 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17 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
7、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18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9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8、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0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21 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2 恩格斯说:“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
9、基佐以及1850 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说明(A)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B)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没有任何差别(C)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2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由在于(A)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D)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24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
10、想同中外历史上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种种设计和构想的区别在于(A)前者指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后者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B)前者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后者缺乏科学的理论(C)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D)前者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后者仅仅是一种社会理论25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世界的本原问题(B)世界的状态问题(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在于它实现了(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1、(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27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下列属于静止的有(A)处于量变过程中的事物(B)处于质变过程中的事物(C)空间位置永恒不变的事物(D)相对一定的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位移的事物28 “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这一说法(A)属于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2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0 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
12、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31 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32 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33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
13、,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混同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35 马克思指出:“ 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性的总和,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 “具体”是指(A)感性具体(B)思维具体(C)理性具体(D)在理性思维中再现事物整体的具体36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14、(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37 18 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A)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B)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D)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规律38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
15、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39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9 对世界的本原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
16、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摘自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材料 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践。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摘自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材料 3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
17、一个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丧失。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40 材料 12 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有什么不同?41 阐述材料 3 的观点并分析其意义。4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人
18、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请回答:42 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43 比较材料 1 和材料 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盂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44 根据材料 2 和 3,阐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
19、确道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选项 A 是马克思主义的属性;C 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D 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选项 B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
20、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工人阶级”,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A)。“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深刻的、科学的(B),其科学性之一就是正确提出了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说明其是真理,但世界上不存在终极不变的永恒真理,选项 C 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A 、B 、C 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其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
21、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选项 D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及其组成部分。A、B、D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即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发现。但是,它们都不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所以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
22、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不同的回答,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其常用“理”、“理念”和“绝对精神”来表述。本题中的“理”便属于客观精神。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关于 无产阶级 人类 解放 科学 世界 物质性 及其 发展规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85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