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受众商品论2 受众3 现实受众4 受众期待5 新闻生产6 新闻语境7 新闻生产的场域8 新闻选择9 新闻的“共同兴趣 ”10 新闻价值11 宣传价值12 新闻法规13 趣味性14 谈谈你对受众商品论的认识?15 新闻媒介受众有哪些特征?16 谈谈你对知情权的理解。17 媒介市场化以后,受众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18 简述受众商品论。19 简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异同。20 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21 简述新闻选择的标准。22 谈谈你对新闻敲诈的理解。23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性要素。24 阐述当代中国
2、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产生的变化。25 分析下面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本报讯(记者陈青) 上海昨天出现第三例甲型 H1N1 流感重症患者死亡病例,该患者为 53 岁的男性,患有基础性疾病,昨天上午 10 点 40 分在新华医院死亡。截至目前,上海现有甲型 H1N1 流感重症病例 35 人,但没有聚集性疫情发生。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病病区内治疗的甲流重症患儿已比前两周减少,但是尚有一名一周前入院的三岁女童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目前依靠呼吸机呼吸和冰帽降温。尽管身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父母表示放弃治疗,但是院方基于有抢救成功的先例,仍在继续努力。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透露,在目前国内死于甲流
3、的 200 多人中,约有8是孕妇,其中大部分为怀孕 6 个月以上者。钟南山表示,患甲流的孕妇一旦转为重症患者,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胎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他建议,如果妊娠晚期孕妇出现发烧、咳嗽等甲流症状就可以使用达菲。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上海目前仍在院治疗的 35 例危重症病人中,成人占 23例,没有孕产妇。截至昨天上午、上海累计报告甲型 H1N1 流感确诊病例 2256 例,重症及危重症病例 56 例,死亡 3 例。选自 2009 年 12 月 10 日文汇报26 你认为就总体而言,新闻媒体在选择报道新闻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在判定什么是新闻及价值量大小时,其标准会发生变异
4、吗?为什么? 如果发生变异将会是哪些? 请紧密结合中外新闻传播实践加以说明论述?27 下面的材料反映出了在媒体运作中存在的什么问题?简要地对此进行评析。美国豪门女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出狱后一直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这一“八卦”故事屡屡占据新闻头条却引起许多人不满。美国一名电视新闻主播在直播时愤然拒读这条新闻,甚至掏出打火机,要当场烧掉新闻稿。这一风波发生在 2007 年 6 月 26 日早晨,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新闻女主播米卡布热津斯基与名主持乔斯卡伯勒以及另一名嘉宾主持直播的早间谈话类新闻节目早安,乔。按照惯例,谈话类新闻节目会插播当日重要新闻快报。现年 40 岁的布热津斯基拿起广
5、播稿,刚念一句,就火冒三丈地拒绝念下去。当天新闻快报的头条是全球酒店业巨头希尔顿集团继承人帕里斯希尔顿出狱的消息。“我讨厌这条新闻,我不认为它应该是我们的头条。” 布热津斯基说。她坚持应先播报伊拉克战争等“ 严肃”新闻。但没多久,当再次插播快报时,这条新闻仍在头条。布热津斯基忍无可忍,要来打火机,要当场点了新闻稿,但是打火机被嘉宾夺下。她余怒未消,将稿纸撕成两半,卷成一个球,交给嘉宾说:“你帮我烧了它。”在第三次插播快报时,头条还是希尔顿出狱。布热津斯基说:“我要崩溃了,它居然还是头条。” 她站起身来,把稿件投进碎纸机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6、【正确答案】 受众商品论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专家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大众媒体生产的商品表面上是信息,但根本目的是吸引受众,从而根据受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消费水平、购买力高低程度)来向广告主收取费用。媒体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安排,把庞大的受众群分为不同特征的广告投放适用人群,然后向广告主要价。因此,媒介的真正商品不是信息,而是受众(注意力)。受众消费信息的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通过购买商品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也就是说,媒体把受众卖给广告主,广告主将商品卖给受众,在这“ 二次出售”中,最终付费的是受众自己。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告时段、报纸版面具有价值
7、的原因,理论具有启发性,但缺陷在于它忽视大众传媒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2 【正确答案】 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混杂性、隐蔽性等特征。受众通过各种形式反馈传播者(最常见形式为媒介接触程度),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决定性影响,包括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风格定位、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同时也是传媒财富之源及传媒权力之源。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主动性越来越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需求呈现出多
8、元与分化特点。新闻工作者应在细分受众的基础上,了解分析目标受众及核心受众的信息需求,以信息需求为导向做好新闻事实选择、新闻加工制作和传播工作。【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3 【正确答案】 现实受众,是指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是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指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讲,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传播者在满足现实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力图扩大受众群落,争取变潜在受众为规定受
9、众。【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4 【正确答案】 受众面对媒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选择自己偏爱与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受众的心理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性和差异性,也存在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存在一些普遍的需求。包括:寻求信息,了解外部世界,减少或消除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寻求娱乐消遣与趣味,通过接收媒介提供的娱乐休闲性内容获得精神享受与满足,同时用来消磨空余时间,排遣寂寞,释放压力;寻求社交沟通,通过媒介实现自身与外界环境的沟通、扩大朋友圈,在交流中体验快乐、满足精神、情感需要等;寻求知识。受众通过阅读、收听、收看以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探索陌生领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寻求美感。受众期待通
10、过媒介寻找到符合自己审美、兴趣的内容。此外,通过使用大众媒介,人们还可以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比如寻找刺激,转移感情等。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普遍期待和特殊期待。【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5 【正确答案】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价值等因素;法规。各国制定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这是由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
11、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所决定,也就是国情决定的;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全国形势、地方形势;决策者。从最高的中央决定、主管部门的决定、媒体主持人的决定,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直接领导的决定;市场。广告客户的要求和受众(用户) 的需求;媒体的定位。媒体的性质独立的或非独立的、商业性的或非商业性的,媒体的诉求商业利益、社会效益,媒体的类别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等。【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6 【正确答案】 新闻语境就是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从事新闻生产的环境。新闻语境属于“媒介生态环境” 的研究范畴。 1967 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与人合著的媒介即讯息一书中提出
12、媒介生态的概念。一年后,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其演讲中进一步阐释媒介生态,并将媒介生态学定义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从此,媒介生态便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7 【正确答案】 新闻生产的场域就是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在所有关系中,有三组关系在媒体日常的新闻
13、生产中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包括政府、社会与媒体;资本、公众与传媒;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8 【正确答案】 新闻选择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3 个主要环节。从整个社会来看,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把关人。新闻工作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向人们提供的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关系着人们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以及思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人们的思想和情绪。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选择事实上。新闻选择主要有 4 个标准: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
14、价值、新闻法规。【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9 【正确答案】 新闻的“共同兴趣” 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0 【正确答案】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能够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五性” ,时新性: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重要性: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众切身利益的密切程度;接近性:新闻事实
15、同受众之间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显著性:名人+ 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趣味性:新闻事实能够调动受众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有趣程度。【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1 【正确答案】 宣传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媒体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 ,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及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2 【
16、正确答案】 判定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是否允许公开传播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新闻法规是新闻选择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目的是及时把危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的新闻,不准对外公开传播,以免危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一般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对新闻事业有强制性。【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3 【正确答案】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内容,是指新闻事实能够调动受众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和感情共鸣的有趣程度,就是通常说的奇闻趣事,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事实的趣味性表现为 3 个方面:新闻事实新鲜奇特,罕见甚至反常,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比如“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 ”才
17、是新闻,后者是反常的、罕见的事情;新闻事实充满情趣;新闻事实富有人情味,能调动人们的同情心、爱憎感,抨击庸俗情趣,推崇高尚情操。【知识模块】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14 【正确答案】 受众商品论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专家斯密塞提出的,他认为大众媒体生产的商品表面上是信息,但根本目的是吸引受众,从而根据受众的多寡与质量高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消费水平、购买力高低程度)来向广告主收取费用。媒体的作用就是通过内容安排,把庞大的受众群分为不同特征的广告投放适用人群,然后向广告主要价。因此,媒介的真正商品不是信息,而是受众(注意力)。受众消费信息的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通过购买商品
18、时付出的广告附加费来实现。也就是说,媒体把受众卖给广告主,广告主将商品卖给受众,在这“ 二次出售”中,最终付费的是受众自己。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告时段、报纸版面具有价值的原因,理论具有启发性,但缺陷在于它忽视大众传媒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5 【正确答案】 (1)与其他传播方式(如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相比,新闻媒介受众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广泛性。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新闻传播的广泛性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聚合为传媒信息的接受者。混杂性。受众彼此之间存在着许多明
19、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这种混杂必然造成他们的各自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的丰富、多样。这既给新闻媒介满足受众需要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也为新闻传媒发展的多样性奠定了受众基础。隐蔽性。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直接、间接形式参与新闻媒体工作,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而言,是不露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新闻媒介执行的是宽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与分散的受众成员很难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媒体也很难确知具体的受众的个体特征,只能依赖经常性的大范围的受众调查,通过受众反馈把握受众总体特性和相关要求。(2)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影
20、响下,新闻媒介的受众又表现出若干新的特征。受众主动性增强,成为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随着社会变革深入,时刻涌现出新事物、新现象,信息量大增。社会交往加强,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联系日益密切,使得受众主动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强。受众主体性增强。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受众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主动搜索者、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参与性增强。受众分化与多元化趋势明显,社会结构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新增群体涌现,带动受众兴趣与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媒介要及时充分满足多元群体的多样化要求,自身也实行分流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受
21、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3)总结: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制造者、传播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是流动和富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在了解受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及时追踪、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也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6 【正确答案】 所谓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内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知情权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业性的大众信息传媒,
22、应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1)知情权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更是公民正当地行使其民主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整个法定权利的重要一环。知情权作为一个鲜明概念的提出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如果人民得不到国家重大事情的信息,也就谈不上参政、议政。(2)知情权不是媒介特权,是人民的权利。作为公民,理所应当要享受到最基本的信息知情权。而知情权的实现则是通过专业的媒体渠道。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部门,使得公民享有的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3)知情权是相对的。所谓知情权是相对的,就是公民并不是毫无阻碍的获知国家的任何信息。
23、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等方面的信息,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知识模块】 新闻媒介的受众17 【正确答案】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体既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是一个常识,但在中国,对此认识还是近 20 年的事情。(1)中国对新闻媒介属性认识过程十四大之前:我国把新闻媒体的属性定位在上层建筑,认为新闻媒体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即党的宣传工具。十四大之后: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既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又具有形而下的
24、信息产业属性。因此,我国新闻媒体形成了“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的双重属性,即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由此,中国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从而引发媒体间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个传媒业从传者中心逐步转向受者中心。(2)受众地位的变化21 世纪以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 2010 年,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得到井喷式发展,赋予了受众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受众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受众中心地位得以确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自媒体具有 4A 元素(Anyone 、Anywhere、Anytime、Anything),即任何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新闻学 概论 新闻 媒介 受众 生产 选择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