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21及答案与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代的( )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A)金文(B)小篆(C)象形文字(D)甲骨文2 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 传人的教育家是 ( )。(A)孟子(B)荀子(C)孔子(D)朱熹3 向汉武帝提出“ 天人三策 ”的是汉代著名学者( ) 。(A)董仲舒(B)叔孙通(C)贾谊(D)陆贾4 礼部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高长官是( )。(A)尚书(B)侍郎(C)郎中(D)员外郎5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它是由(
2、 )编定的。(A)孔颖达(B)王守仁(C)王安石(D)朱熹6 在教育内容上提倡“ 实学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的教育家是( )。(A)颜元(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7 ( )的设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标志和象征性的意义。(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安庆军械所8 1898 年维新变法失败后,在形式上唯一未被顽固派废除的新设学堂是( )。(A)北洋西学堂(B)湖南时务学堂(C)京师大学堂(D)南洋公学9 1919 年 10 月,( )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 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的国民教育宗旨。(A)第五次(B)第四次(C)第三次(D)第
3、二次10 ( )国民政府实施以 “战时须作平时看”为核心的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A)抗战期间(B)大革命时期(C)国内战争时期(D)民国初期11 20 世纪 20 年代的“ 活教育 ”实验,是由教育家( )主持的。(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12 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A)智育(B)美育(C)军事教育(D)体育教育13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提出“人道” 教育思想的是 ( )。(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 ),在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对西方近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产
4、生了重要影响。(A)赫胥黎(B)培根(C)洛克(D)斯宾塞15 1718 世纪德意志各公国设有( ),面向上层子弟,以培养文武官员。这是当时德国教异于其他欧洲国家的一个特点。(A)文实中学(B)骑士学院(C)文法中学(D)实科中学16 ( )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A)康德(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17 1919 年,法国“ 新大学同志会 ”在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 ( )的主张,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解决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两个问题。(A)生计教育(B)统一学校(C)义务教育(D)平等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
5、理由。18 唐代中央官学中的“ 六学一馆 ”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玄学、儒学、佛学和广文馆。19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20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21 英国1988 年教育改革法主要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并未涉及到高等教育的问题。三、简答题22 简述道家的教育思想。23 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教育思想,请问“中学”、“西学”分别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4 简评苏格拉底“ 产婆术 ”。25 列举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6 简论结构主义教育。必答题27 从“人性论 ”的角度比较孟子和苟子教育作用观的异同。2
6、8 述评陈鹤琴“ 活教育” 思想体系。29 简述中世纪阿拉伯的教育形式。30 夸美纽斯创立的教学原则体系述评。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2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
7、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正确答案】 错误。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 应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错误
8、。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思想,是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国民党,也有别于共产党对农村问题的解决思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注定会成为一场不成功的实践。但是,该实验并非毫无积极意义。他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农村问题,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他对农民的生存状况深表关切,并身体力行来到农村,其精神可嘉;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入了落后的农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状况。因此,该实验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9、到公元前 5 世纪后期,“智者” 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 ,教育工作已开始职业化。【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错误。尽管1988 年教育改革法主要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如: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赋予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
10、新的规定等。1988 年教育改革法被看作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主张“ 绝学”和“愚民”。道家主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识,有自身运作规律,所以称“自然无为” ,“无为”的反面是“ 人为”。而儒家的教育是最主要的“ 人为”活动,不符合人类的本性。因此,道家主张“复归于朴”,提出“绝学无忧”的著名命题。与“绝学”对应的社会政策就是“ 愚民”,主张不让民众接触到学术知识,“不见可欲,是民心不乱” 。(2)教循自然。道家并非根本不要教育,而是提倡
11、与传统教育不同特色教育,反对过多的人为说教、干预、引导,主张一切顺应自然,返璞归真。(3)“逍遥”的人格理想。在教育目标上,道家追求一种“逍遥”的人格理想,对于自我、功名、利害、是非、生死等无动于衷,达到精神的绝对逍遥。(4)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道家对现实社会和文化持批判态度,在学习上提倡怀疑精神,反对对书本、传统和圣人亦步亦趋。简评:道家认为“ 道法自然 ”,主张培养能体会自然之道的圣人,对于孔子提出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道家轻视知识,主张以自然之道即“天道” 为教育的内容,要求人们完全听凭自然,对于传统文化也持反对态度,强调“绝学无忧”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持教育有害论
12、,这是极端的、片面的,对后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1)中学也称旧学,是“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即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等,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2)西学也称新学,包括“ 西政”和“西艺”两部分,“西政”即西方各类具体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 西艺” 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3)中西学的关系是:“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所以,其本质在于: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与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冲突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13、24 【正确答案】 (1)定义: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这即是“产婆术” 。(2)评价: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但是,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