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5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5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52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5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由判例和法规汇编而成,并标志着元朝建国以来法典编纂基本完成的法典是(A)大扎撒(B) 大元通制(C) 至元新格(D)元典章2 关于元朝刑事立法,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A)元朝基于民族分治和歧视政策,在刑罚的适用上实行蒙汉异法、同罪异罚的原则(B)作为外来民族统治者,元朝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是处罚加重,重法治国(C)元朝罪名体系最显著的变化,是强奸幼女罪的确立(D)元朝刑罚明显地带有蒙
2、古民族的旧俗,公开允许私刑的合法存在3 元朝的最高宗教审判机关称之为(A)大宗正府(B)宗人府(C)宣政院(D)大理寺4 最先对明刑弼教立法思想进行新的阐释,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 的地位的是(A)周公(B)董仲舒(C)朱熹(D)朱元璋5 在明朝地方行政机构中,“三司” 同为一省长官,其中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是(A)通政使司(B)布政使司(C)指挥使司(D)按察使司6 关于明代申明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申明亭设于各州县乡间,由本里百姓推举正直乡里耆老、里长主持(B)亭内树立板榜,定期张贴榜文,公布本地有过错人的姓名和过错行为,以示惩戒(C)调处和审判有关婚姻、田土、斗殴等民事纠纷和轻微的
3、刑事案件(D)若经申明亭调解仍不愿和息,始可向官府起诉,否则谓之越诉7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明朝法定监察机构的是(A)风宪衙门(B)六科(C)巡抚(D)锦衣卫8 为规范各部院政务活动、保障其正常运转,清朝针对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行政规则是(A)编例(B)则例(C)条法事类(D)决事比9 清朝明确规定了典当回赎权的年限,即若约定年限超过这一年限即认定为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这一年限是(A)十年(B)十五年(C)十八年(D)二十年10 清代独创的继承规定是(A)嫡长子继承制(B)昭穆相当的子侄继承绝户(C)独子兼祧(D)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11 下列关于元代阑遗物的规定,阑遗的牲
4、口和奴婢如果公告多少天仍无人领取,即应由官府收管?(A)10 天(B) 15 天(C) 20 天(D)30 天12 关于元代诉讼审判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诉讼在元代法典中开始独立成篇(B)元代开始出现诉讼代理制度(C)元代的诉讼代理制度主要适用于老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自诉能力有限者(D)元代“约会制度 ”主要适用于不同户籍、不同民族及僧侣之间的刑名诉讼13 明代司法机关中,负责处理本省驻军军人之间诉讼的是(A)提刑按察使司(B)承宣布政使司(C)都指挥使司下设断事司(D)知府、知县统一司法14 相对于传统的中国刑法而言,大清新刑律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动,其中在调整罪名方面,将
5、谋反罪改为了(A)叛国罪(B)叛乱罪(C)内乱罪(D)危害国家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5 下列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或规定中,体现了重农思想的有(A)务限法(B)初税亩(C)秋冬行刑(D)公廨田16 下列各选项,属于元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是(A)祖述变通,附会汉法(B)明刑弼教,重点治吏(C)因俗而治,蒙汉异制(D)轻徭薄赋,约法省刑17 作为异族政权,元朝在婚姻制度上有一些特点,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这些特点的有(A)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
6、本俗法(B)实行一夫多妻,“父兄弟婚”的制度(C)建立婚姻必须订立婚书,婚书载明聘礼数额或者招赘则写明养老或出舍的年限(D)媒妁规范化,只有经过相关人员推荐的“信实妇人”才能充任媒妁18 明代基本立法中,内容直接载有或涉及案例的有(A)大明律(B) 大诰(C) 问刑条例(D)大明会典19 流刑在中国古代有多个变种,即与一般流刑有所区别的特别流刑,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刑罚的有(A)刺配(B)充军(C)发遣(D)戍边20 关于明朝会审制度,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有(A)三司会审的“ 三司” 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B)朝审是一种定期由皇帝委派宦官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制度,是一种全面的狱案清理工作(C
7、)热审是指在每年暑天小满后十余天,由宦官、锦衣卫会同三法司会审囚犯,是一种决遣和清理在押未决犯及对现监囚犯减等发落的制度(D)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有利于皇帝控制和监督司法活动,纠正冤假错案21 清代旗人犯罪享有特权和优待,其中对于一般旗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权属于(A)宗人府(B)步军统领衙门(C)内务府慎刑司(D)内务府监所22 为贯彻“重农抑商 ”政策,清朝政府广设钞关,重征商税,以严刑峻法推行禁榷制度,依此制度由官府垄断经营的民生物资有(A)盐(B)茶(C)酒(D)矾23 关于秋审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秋审是清朝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B)秋审审理的对象是各省
8、上报的死刑案件(C)会同秋审的有九卿、詹事、科道以及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等重要官员(D)如秋审认为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则立即执行死刑24 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亡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 的立法指导思想。其主要表现在那两个方面?(A)重典治民(B)重典治军(C)重典治吏(D)重典治贪25 有关明代财产所有权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对无主地,强调先占原则,以鼓励垦荒耕种,发展农业(B)土地原所有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回土地(C)对遗失物,如果在三十天的公告期内无人认领,则归拾得者,有人认领则归原主(D)对埋藏物完全归发现人所有,但古器、钟鼎、符印或异常之物应上缴国家26 下
9、列关于明代经济立法的说法,正确的有(A)“一条鞭法 ”改历代征收实物税为征收货币税(B) “一条鞭法” 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C)海禁政策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导致近现代中国的落后(D)朝贡贸易发展起来后,市舶提举司成为此类贸易的主管机关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材料一:“ 奏画已讫,应行刑者,皆三复奏讫,然始下决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限未满而行刑者,徒一年。”永徽律疏材料二:贞观五年(632 年),相州人(今属河南安阳)李好德言涉妖妄,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其关进监
10、狱。此案交给大理丞(大法官)张蕴古审理。张审后上奏说:“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准备采纳。蕴古在狱中与好德博戏(两人相对而坐玩游戏),泄露了圣旨。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事后,太宗后悔道:“ 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 李世民还责怪丞相房玄龄等人没有及时谏诤。为了避免再错杀人,太宗颁诏:“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复奏。”问题:27 简述上述材料中的唐律制度?28 该制度反映了唐代法律思想的哪些特点?28 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 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
11、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问题:29 对甲翻供行为,应该按照什么制度处理?30 除了上述制度外,宋代还有哪一司法制度也是为了保障审判质量的?请简述。30 运用中国法制史相关知识,分析下述材料。“天下重罪逮京师者,收系(锦衣卫) 狱中使断治。”“令宦官访辑谋逆大奸,与锦衣卫均权势。”“(西厂)以太监汪直领之所领绮骑倍东厂,势远出卫上。”“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接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问题:31 这三段话描述了明代的什么现象?32 介绍相关机构的基本情况。33 这些机构以及现象反映了明代
12、政治法律制33 结合法制史知识分析下述材料,回答后附问题。材料一:若农民佃户雇请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利断。乾隆五十三年(1767 年)定例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材料三:凡客商匿不纳课程者,笞五十,货物一半入关入门不吊印者,同匿税法。大清律例.户例.课程问题:34 三段材料分别是关于什么问题的?35 它们共同反映了清代的什么现象和政策?如何评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5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13、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新增考点大元通制的特点和地位。大元通制是一部由法规和判例组成的汇编,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的结合。它标志着元朝建国以来法典编纂已经基本完成,元代法典至此定型。大扎撤显然是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法典,是铁木真时期的法典,不可能标志着元朝建国以来法典编纂的完成;至元新格是元朝统一中国后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但内容过于单薄,也不可能完成法典编纂;元典章是江西地方政府对世祖以来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圣旨条例的汇编,也不是法典编纂的完成
14、文献。综上,B 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把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代刑事立法。A、C、D 选项是比较好理解的基本知识点,B 选项说法是比较容易误解的,元朝虽然是外来民族王朝,但在量刑原则上总的趋势却是处罚减轻,形成了元一代崇尚轻刑的风习。【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一节中的元朝司法制度。大宗正府是元代司法机构之一,审理蒙古、色目人和宗室案件,与中书省、枢密院并列,不受御史台监察,成为蒙古王公垄断的中央审判机构;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大理寺是南北朝至清末修律之前
15、的最高审判机构;宣政院是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和统领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中央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宗教审判机关,负责审理重大的僧侣案件和僧俗纠纷案件。【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朝立法指导思想。周公在法制史上的作为是周公制礼以及提出以德配天的学说;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支配地位:朱熹重新阐释了明刑弼教,提高了刑的地位;朱元璋在总结元亡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明刑弼教的思想是重典治国的理论依据。【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
16、第二节中的明朝行政立法。明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府、县三级。各省设布政使司掌行政,按察使司掌司法和监察,指挥使司掌军事,合称“三司”,同为一省长官,均直属于中央,彼此地位平等,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通政使司统一收发各部门与皇帝之间的奏章文件,即负责秘书工作。【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申明亭。申明亭虽然是作为地方基层司法组织存在,但是它更倾向于对百姓实施教化,以及调处纠纷,亦即只有调解的权力,而不是强制判决案件。【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二节中的明代监察制度和司法制度。
17、风宪衙门是都察院的别称,是明代的中央监察机关;六科是中央六部每部设置负责内部监察的都给事中、左右给事中的合称,是与都察院并列的监察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巡抚在明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朝廷还时常派出六部尚书、侍郎一级的官员“巡抚”各省,行监察之职,明朝中后期才转为行政长官;锦衣卫是负责皇帝出入仪仗和警卫事宜的卫队,并非国家的正式司法或者监察机构。【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代立法概况,以及法制史上其他有关立法形式的概念。编例是宋朝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者判例汇编,前者称为“条例”或“指挥”,后者称“断例”;则例是
18、清代各部门职责和办事规程:条法事类是宋代对敕、令、格、式依事分门别类进行的一种法律汇编方式;决事比是汉代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比照援引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的判例法。对于每朝新出现的法律形式要特别注意。【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四章第三节中的清朝债权制度的发展。清户部则例规定,若约定年限超过十年,即认定为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若十年后出典人无力回赎,“听典主执业转典”。这一规定跟我国合同法对房屋租赁期限最高 20 年的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处:租房最高期限也是为了避免以租代购,逃避房产税,只是清代出典年限只有十年。对这些包含了特定考虑或者法理的规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模拟 5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