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湖北省天门市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文学常识与古诗文填空。( 6分) ( 1)司马迁的史记共 130篇,包括本纪、 _、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被鲁迅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2)以加夫列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 _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十分完美的高度。 ( 3)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声声慢 “ ,到黄昏,点点滴滴 ”,描绘了冷清凄凉的景象;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 ”明媚中有几分落寞;归园田居 “暖暖远人村, ”写出了作者的悠闲自得; 登高 “_ ,不见长江滚滚来 ”深沉的传出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答案:( 1)
2、世家( 2)百年孤独 ( 3)梧桐更兼细雨 烟光凝而暮山紫 依依墟里烟 无边落木萧萧下 选择题 下列词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炽 (ch)热笑靥 (y)蚊蚋 (ru)箪食 (sh)壶浆 B处 (ch)暑编纂 (zun)膻味 (shn)无裨( b)于事 C场( chng)院 殷 (yn)红剽( bio)悍戎马倥偬 (zng) D媲 (p)美风靡 (m)鸩 (zhn)毒 愀 (qio)然作色 答案: B( A箪食 s壶浆 C剽 pio悍 D风靡 m)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宏论贷记卡一如既往旷世奇才 B媒界超声波关怀备至如雷贯耳 C青睐编者按画地为牢信笔涂鸭
3、 D相貌独角戏喧然大波知书达理 答案: A( B媒介 C信笔涂鸦 D轩然大波)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优秀教师,往往会运用一波三折的课堂教学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师生互动,使教学节奏的变化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B奥巴马在 2011年国情咨文中敦促美国要提高同中国、印度等国的竞争力,这就意味着中美竞争乃至较量仍然山高水长。 C日本政府在对福岛核电站事 故的通报上模棱两可,决策上乏善可陈,甚至从未将核设施这样的危险项目纳入国家安保范围。 D在 2011年纳达尔和费德勒的第一次交手中,纳达尔功败垂成,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以大比分 2: 1取得阿布扎
4、比表演赛的胜利。 答案: C (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京、沪、广、深四大城市房屋销售明显回暖,是因为在年底回笼资金的压力下,打促销折扣牌 的楼盘增多,且促销力度加大形成的。 B会议要求大家,务必在 4月 21日前去参加庆祝本校建校 80周年文艺庆典活动。 C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我国政府出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中国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D在地震发生后,日本反核游行已举行数次, 3月 20日的涩谷游行参加人数接近 2000人,日本警视厅出动上百名警察维持秩序。 答案: D(A杂糅; B歧义,可理解为 “4 月 2
5、1日之前去参加庆典 ”或者 “4月 21日去参加庆典 ”; C搭配不当, “出动 ”不能和 “财力 ”搭配。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迟子建的力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获得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礼赞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守信仰的人性美。 B 2011年 1月 2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宣布,经过七年的藏品清理工作,故宫首次摸清了家底:现有藏品 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 1684490件,一般文物 115491件,标本 7577件。 C美国弗吉尼亚州私人太空旅游公司总裁安德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 2015年乘坐俄罗斯生产的 “联盟 ”号飞船前往月球观光的
6、首张门票已经卖出,票价为1 5亿 美元。 D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答案: D(将括号前的逗号移到括号的后面。)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我国有史记载的毛笔绘画当开始于秦汉,但经过历代战乱,地面上的秦汉绘画已所存不多。考古学家们从 1949 年到 1974 年,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十多幅帛画。其中马王堆 1号、 3号墓内覆盖在棺椁上的 “T”型帛画形状独特,寓意深邃,艺术价值最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引起了许多专 家对帛画之谜的解释。全国所有涉及中国最
7、早绘画内容的教科书及近年出版的权威书籍,都断定帛画的主题思想就是 “引魂升天 ”。对此,本人持不同见解。汉镇墓文中有 “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死人归阴,生人归阳;生人有里,死人有乡 ”之语,可见天为阳,地为阴,鬼为阴类,阴间不可能位于属阳的 “上天 ”,只能在属阴的茫茫地下 幽冥。中国古代 “引魂升天 ”说是东汉以后的事,那时受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影响,认为人死后可升天堂享乐,也可下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解脱轮回之苦。修建于西汉初的马王堆汉 墓尚未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不可能改下阴间为 “升天 ”。另外,从已发现的楚国文献资料看,楚国没有灵魂升天的习俗
8、。楚辞 招魂中写道:“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 说明楚人甚至忌惮于灵魂上天。现在国内主要有关书籍中几乎都认为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长沙子弹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都是灵魂升天图,认为 “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异,但皆表现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 ”,从而成为西汉帛画 “引魂升天 ”的历史依据。但仔细观察两幅帛画,子弹库出土帛画男性墓主乘的不是飞龙 而是一般龙舟;陈家大山出土帛画的女性墓主乘的是如 一弯新月的独木舟。龙舟在楚地战国时已普遍流行,如屈原投江死后,人们为怀念他,用龙舟为他招魂并投抛粽子使水族勿食其肉,此风俗沿袭至今。过去都认为画中
9、龙舟下云纹状图案为 “云彩 ”,其实为龙舟下的水波纹。龙舟前部下面还有一条游鱼。两幅战国帛画的墓主人都乘坐舟船的原因是:当时的人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虔诚地设计了种种宗教活动,尽量确立一种能自 圆其说的宗教信仰。不仅在中国,世界许多古老民族都认为阳间与阴间有一水相隔,即人们常说的 “阴阳界 ”。对于死者如何到阴间的途径 ,各民族有着多种说法,但有极大的共性,认为死后鬼魂要顺利进入阴间,就必须经过一条水域,如不能横渡这片水域,死者阴魂就要在阳间游荡,成为孤魂野鬼。所以,古希腊丧葬时要在死者口中放一枚小钱作为渡资;从唐代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一颗宝珠,可让死者鬼魂进入冥间得以照明。古葬礼中往往
10、有死者灵魂上阴间之路的仪式,两幅战国帛所画当是该仪式的一部分,以祈求墓主横渡阴阳河一路顺风。众多书籍都认为 “升天 ”是死者的最高境界,于是把马王堆帛画中那复杂诡异的画面内容都牵强到 “引魂升天 ”这一笼统而无证据的说法中去。帛画包括神话世界中的 天上、人间(阳间、阴间)、地下三部分,实际就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画工着意突出墓主在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天上、地下诸神(物)对他(她)的青睐和关照,反映出墓主强烈的支配欲。实际上,这一 “宇宙空间 ”是为了给阴间的墓主提供一个如生前那样舒适的生活空间。 注: 些:音 su。句末语气词,只出现在楚辞中,大约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小题 1】下列理解
11、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镇墓文中有 “天为阳、地为阴 ”之语,鬼为阴类,不可能位于上天,只能位于阴间的 “幽冥 ”。 B为怀念屈原,人们用划龙舟和抛粽子的方式使水族勿食其肉,这一行为沿袭至今,成为风俗。 C两幅战国帛画所画墓主人乘坐舟船,正是古代葬礼中送亡灵上阴间之路整个仪式的生动再现。 D不单单是中国,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类似 “阴阳界 ”的文化信仰。 【小题 2】从全文看,不能作为作者在否定 “引魂升天 ”这一主题时所用的证据的一项是 A楚辞 招魂的诗句说明,按照当时的习俗,人死后 “鬼魂 ”不会前往 “上天 ”。 B佛教认为修行积德者在死后可以前往西天极乐世界是东汉以后才有
12、的事,马王堆墓主不可能有这种观念。 C升天者应该骑着能飞行的神化动物,战国帛画中墓主乘坐的舟船和水波纹、游鱼的 形象说明墓主并非升天飞行。 D古希腊丧葬时死者口中放的钱,唐代一直到清代,皇帝死后口中含的宝珠的用意,都说明不是想让灵魂飞往 “上天 ”。 【小题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专家们长期以来对帛画中的舟船、水波、游鱼等内 容失察,可见他们是在以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解说画面内容。 B现在国内有关帛画的主要书籍都认为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是灵魂升天图,呈现了 “墓主在神化动物导引下飞翔升腾 ”的场景。 C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包括神话世界中的天上、人间
13、、地下三部分,帛画中的墓主居于人间层上的中心位置,表现了墓主的支配欲。 D本文的观点,代表了汉代帛画主题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倡导的科学、务实的科研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 4】作者认为马王堆帛画原本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 【小题 1】 D( A“天为阳、地为阴 ”并非汉镇墓文之语,它是作者的概括。 B划龙舟的目的在于招魂,该理解忽略了原句中的重要信息,改变了龙舟的用途。C墓主人乘坐舟船是仪式的组成部分,并非是当时整个仪式情景的 “再现 ”。) 【小题 2】 D 【小题 3】 C( A“内容失察 ”“先入为主 ”等分析错误。 B说法过于绝对,注意原文 “几乎 ”两字。 D“
14、代表最新成果 ”的说法没有根据。) 【小题 4】表现神话世界的宇宙空间,祈求墓主平安横渡阴阳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 史铁生:与灵魂对话,命定寂寞 曹飞跃 不知死,焉知生 1972年,史铁生因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腿残疾,返京养病。 1974年,他进入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务工,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1年,因急性肾损伤弃职归家,笔耕至病殁。 他把自己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 “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正因为 “在最狂妄的年龄上 ”突遭此变,他孤愤悲忧,不得不常年遁
15、世于地坛,自逐于那一片荒芜之地, 他这样写地坛: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 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曾有多少百无聊赖的时光,他观察 “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蜜蜂、蚂蚁、瓢虫、鸣蝉,以及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曾有十五年的光阴,他目睹散步的中年夫妇由盛及老
16、,唱歌的小伙子在墙角整理歌喉,捕鸟的汉子在树丛中撒网,漂亮的兄妹在 “灯笼树 ”下拾起 “小灯笼 ” 而他仍然孤寂。 在地坛的所思所系构成了史铁生余生写作的母题。 他把孔子的话倒过来,说 “不知死,焉知生 ”。众多跟他接触过的文坛朋友都明了,史铁生是 “一个永远活在问题 里的人 ”,但在生死大悟之后,虽久卧病榻,也不妨乘物游心。 2010年 5月,史铁生与作家周国平对谈,那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重复论及自己为何要写作的原因: “写作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写作就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真是这么回事。没有别的原因 永不解决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那你说这岂不是荒诞吗 最后你发现作为一个永
17、恒的过程而言,只有美是它最终的解答。别的都很荒诞。只有美可以是不断超越的。 ” 思辨的 写作,命定的寂寞 史铁生说自己从小就 “怵窝子 ”,对世界有恐惧,如非横遭突变,可能永远不会做一个作家,而会在恢复高考后读理工科的大学,然后平凡度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按照这一轨迹行进。 1998年,由于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史铁生开始 “透析 ”治疗。 2006年,南方周末记者夏榆探访尚在医院的史铁生,看到他的动脉血液经塑料管进入透析机,滤掉毒素之后再经静脉回到体内,把全身的血液过滤几十遍。 “ 长达九年、1000多次的针刺,就使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 ”。史铁生自己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 “躺在透
18、析室的 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 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 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半小时的透析治疗,续命之余,也极大地消耗了他的身体。他的写作,因此只能局限在每周四个上午的几个小时,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即是他花了三年的所有上午写就的。他不参加活动,绝少接受采访,如果和朋友聚会,他要提前半天什么也不干,攒下精力和朋友说话。 曾经有人评论说, “史铁生之后,谈生是奢侈,谈死是矫情 ”,但这未必合乎史铁生的自我体认。他曾说 :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 面的游历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湖北省 天门市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