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样卷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样卷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样卷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浙江省高考考试样卷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小题) ( 1)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司马迁报任安书)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 4)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5)天行健,君子以 。 地势坤,君子以 。(周易) 答案:)世传吕览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3)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
2、砌应犹在 ( 5)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 “苟无民,何以有君 ”思想相通的一句。( 1分) ( 2)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为了践行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 具体措施是什么?( 3分) 答案:( 1)( 1分)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写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也给 1分。 ( 2)( 3分) 以民为本的思想。 施行 “彻 ”制
3、,减轻赋税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撒气( s)姊妹( z)怒发冲冠( gun)请君入瓮( wng) B甲胄( zhu)谶语( chn)开门揖盗( y)用舍行藏( cng) C曲笔( q)襁褓( qing)铄石流金( shu)居室逼仄( zh) D韬略( to)泥泞( nng)厚此薄彼( bo)朔风砭骨( bin)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 B启明星点缀在天边,月亮的清辉倾泻而下,在水中放射出神秘的光芒,河水仿佛化作降
4、自天界的甘露,可净化人间的一切污秽和不祥。 C如果没有人去惊动一座山,不在山中开凿路径架设缆车,而是任由它生长,它必定会往野性、蓬勃的方向去,成为大地上突兀而起的一块坚硬骨节。 D夜阑人静,萤火虫在月色下闪烁着幽幽的微光,在儿子轻微的酣声中,这个纯朴 的农家女人一针一线地编织着这件承载着母爱的毛衣。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纵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浓墨重彩渲染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 B形形色色的 “赠品经济 ”让商家绞尽了脑汁: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戏法人人会变, 各有巧妙不同,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
5、争中占得先机。 C民众对司法的一些负面情绪,固然跟司法腐败有莫大关系,但确实也有部分 无良媒体,从非专业角度对案件进行了情绪化炒作,导致负面消息甚嚣尘上。 D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联合国官员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B人们习惯用 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代替传统工具书的当下,十年一修的辞海(第六版)彩图本却完成了 “四个月卖了 7万套 ”的惊人销售数
6、字。 C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过度包装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这使有关部门遏制过度包装有了一把尚方宝剑。 D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健全,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碑碣、遗址等遭到了不同程 度的破坏。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 20分)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秘鲁 弗朗西斯科 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 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 ”听到胡安的故事
7、,他姑姑会这么说。 “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 “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 ”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 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 ”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
8、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 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
9、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 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
10、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 ”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 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 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 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 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
11、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 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 “拉坎提亚 ”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
12、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 ”他回答道。 (本文有删改) 【小题 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 。( 3分) 【小题 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3】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 “我 ”来叙述,有什么好 处?( 4分) 【小题 4】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 “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 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 4分) 【小题 5】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作多元解读。你如何理解文中绳索的象征意义?试加以探究。(不少于 80字)( 6分) 答案: 【小
13、题 1】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 【小题 1】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起伏,摇曳多姿。 【小题 1】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 的想象空间。 【小题 1】描写绳索的细节是真实的,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胡安爬绳索的过程等都真实可信;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具有真实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题 1】示例: 象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梦想世界。 象征与成人世界相对的儿童世界 象征在现实中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 象征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分析略) 【小题 1
14、】( 3分)写出 “谨慎胆怯 ”(答 “犹豫恐惧 ”也可)给 2分,写出 “克制不住好奇 ”给 1分。 【小题 1】( 3分)写出一点给 1分。 【小题 1】( 4分)写出一点给 2分。 【小题 1】( 4分)写出一点给 2分。 【小题 1】( 6分)观点 合理、明确给 2分,能联系文本作分析给 3分,语言表达流畅给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各题。( 12分)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动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觉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
15、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 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 于心理学家马克 兰博等人 1973年对一群 3 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 “干得棒 ”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浙江省 高考 试样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