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一、计算题1 为什么说固定资产的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2 试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与贷币账户平衡的关系。3 库兹涅茨假说:一国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成倒 U 型,即一国经济起飞阶段其收入不平等性可能增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收入不平等缩小。你所能想到的解释这一假说的经济学机制。4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市场上,价格不是反映价值,而是市场投资者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和持“有效市场假说” 理论有关,你同意这种说法么?5 为什么说职工持股只是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在中国职工持股和管理人员持股对企业治理结构有什么影响
2、?6 汇率是如何调节国际收支。联系货币一体化的条件,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如何看待欧洲危机问题。2013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答案与解析一、计算题1 【正确答案】 (1)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的对称。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表现 在经济危机到来时,一方面,大量的
3、商品销不出去,甚至成批地毁掉,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失业暴增,物价暴跌。另一方面,失业工人激增,在业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整个社会经济映入了瘫痪和混乱的状态,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 周期性经济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其特征是商品销售困难,物价暴跌,生产下跌,失业工人增加,银根紧缩,竞争空前激烈,大批企业倒闭等。萧条是周期中的停滞,其特征是:生产停止下降,价格停止下跌,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信用关系呆滞,社会游资充斥等。复苏是周期中恢复阶段,其特征是:生产逐渐扩大,社会需来逐渐增加,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开始,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逐渐提高,
4、信用关系逐渐扩展等,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高涨是下一次危机的准备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扩大,投资大量增加,市场繁荣,信贷异常活跃等。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要求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把社会总劳动和经济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各个部门和企业并不完全了解社会需要,每个资本家都从获取更多利润出发,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使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当比例失调达到相当程度,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遇到严从破坏时,就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尽管经济危机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5、但一切经济危机的实质都是商品生产的过剩。不过,这种过剩只是对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过剩,而决不是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比的过剩,因此它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实际上,在危机期间,劳动人民所得到的消费品比任何时期都缺乏。 (4)固定资产的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资本家一方面对剩余价值有无限的贪欲,另一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致于被消灭,就必然要不断增加积累,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扩大生产的规模。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存在着一种不顾市场限制而盲目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产生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使失业人口增多 资本家加强剥削,必然使实际工资下降,使无
6、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就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造成大量商品过剩,于是经济危机就必然爆发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只有以这一基本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生产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十分尖锐,社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才发生危机。在经济危机中,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销毁,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得到缓和,社会再生产比例得到大体平衡,使资本主义经济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又尖锐起来,社会再生产比例又严重失调,于是新的经济危机又开始装来。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就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为资本主义生产摆脱危机提供物质条件。更新固定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将推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增加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从而推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扩大,使社会经济摆脱萧条而转入复苏的高涨。另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又为下一月斯新的经济危机创造物质前提。固定资本的更新,社会生产的迅速扩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将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牙盾,加深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 导致新的经济危机。但固定资本更新只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不是它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8、,固定资本更新也正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条件下才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 【正确答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账户可以看作是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结合。一国的货币平衡账户就是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与一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国商业银行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通过基础货币中的存款准备金相联系。开放经济下的货币账户如下图:(1)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当一国的储备(R)因某种原因增加时,央行可以采取的方法:冲销方法:减少政府国库券的持有,即降低(D1),不改变央行基础货币。非冲销方法:不改变(D1),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来平衡资产负债表。(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商业银行的资
9、产可以因央行基础货币(B)供给的增加而增加,其负债则因私人存款的增加而增加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引起的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商业银行货币再创造的过程(3)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账户的平衡当一国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增加,储备增加央行采取冲销政策时:意味着国内信贷收缩。基础货币供给不变但政府支出私人部门的支出减少 央行不采取冲销政策时:意味着国内信货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私人支出增加。银行存款乘数增加3 【正确答案】 (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库兹涅茨在 1955 年一篇经典论文中指出 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
10、稳定 后期不平等缩小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发展理论在快速发展的低收入国家中是成立的。即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将趋向不平等展经济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结构分析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经济不平衡理论等。 (2)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最初是由刘易斯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 以农业部门作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经济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过程,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部门的劳动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3 复旦大学 经济学 基础 综合 精选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