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例释.ppt
《高考文言虚词例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虚词例释.ppt(5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高考文言虚词例释,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文言虚词18个,而,蟹六跪而二螯,假设:如果,假如,1.连词,并列:又或不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是,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顺承:就,接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并且,而且,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因果:因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修饰:地或不译,而 2.第二人称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助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已而:不久,与“已”组合,罢了,(你,你的),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
2、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承接,并列,修饰,语气词,代词,练一练,之,1.代词,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君将哀而生之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动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他(们)它(们)我(们)这 这种,往、到,3、作助词(结构助词、语气或音节助词),之,定语标志 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取消句子独立性 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宾语前置标志 何罪之有?,语气助词,怅恨久之 顷之 毛先生以三寸之
3、舌,强于百万之师。,用在三个字之间,凑足四个字,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其母就与之决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 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顷之,上行出中谓桥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代词,主谓之间,助词 时间名词后,定语前置标志,助词 的,代词,练一练,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他 代词,到 动词,取独,宾前标志,定后标志,所,1.所+动词 表的人(事、物、地方)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名词 表处所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所以,所以兴怀,其致
4、一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知所以拒子矣,的原因 表原因 凭借,的东西 的方法,2.为+所 表被动 行将为人所并,1.动词 可译作做、成为、认为、是,为,谁为大王为此计?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如今人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语曰:“孰为汝多知乎?”,为,2.介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给,替 因为 为了 被,3.语气助词 何为;奚为,夫子何命焉为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 反诘,不足为外人道也,表对象:向,对,解释下列句中
5、的“为”字 (1)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3)如姬为公子泣 ( ) (4)为人谋而不忠乎 ?( ) (5)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被,替,对,给,因为,呢,2、指出“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既解貂覆生,为掩护,C,注释:C表被动,其余是介词 替,于,在方面 在 从 到 比 对于 给 向 被 由于 由于,因为 与,介词,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战于长勺 青取之于蓝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于其身也,则耻师
6、焉 然后解而送之于官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业精于勤荒于嬉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莫若遣心腹自结于东,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于是至则围王离,1.副词,就是 却是 立即,连词,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免也 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徐而察之,则山中皆石穴罅,表因果,就;那么 表对比,就 表转折,却;而 表已然,原来已经;原来是,解释下列“则”的意义 (1)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 (2)芙蕖则不然 ( ) (3)非死则徙耳( ) (4)子曰:“隐
7、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5)学而不思则罔( ) (6)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 (7)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 (8)孔子,千古之则( ),于是,却,就是,已经,就,就,是,榜样,2、下列句中的“则”与“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的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D 入则无法家拂士,A,注释:表示假设关系的结果 那么,者,常与“也”配合表判断,小练习 1、写出下列“者”的用法意义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3)此五者,制胜之道也( ) (
8、4)轻辞古之夫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语助 舒缓,语助判断,代 总括,代-的原因,因,1.介词,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利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依靠,凭借趁着,随着 通过 由于,2.动词,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因,3.副词,相如因持璧却立 秦军解(松懈),因大破之,于是、就,4.连词,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为 因此,何,1.代词表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大王来何操,豫州今欲何至,然则何时而乐耶?,作谓语: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作
9、定语:什么,哪,徐公何能及君也,妇啼一何苦,开国何茫然,作宾语:什么,哪里,哪里,怎么(表反问),这么 多么(表程度),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占襟,何其衰也,多么,怎么这样,3.代词与“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此为何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何”字。A隐隐何甸甸,便会大道口 B如太行、王屋何?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 以自托于赵? D豫州今欲何至? E作计何不量? F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G何不试之? H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语气助词,相当于“啊”;,H通“呵”,呵问。,G副词,怎么;,F代词,为什么;,E副词,怎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言 虚词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