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 1是细胞中 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 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 1表示正常细胞,则 A、 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a B若图 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 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 2中的 b C若图 1表示正常细胞,则 B化合物必含的元素为 C、 H、 O、 N D图 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数量最多的也是 a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A),其次是蛋白质( B)、糖类和核酸( C);细胞鲜重中
2、元素含量从多到少的依次是 O( a)、 C( b)、 H( c)、 N 等元素。氧元素在细胞中含量高,但分子量大,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氢元素。故 D错。 考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点评:识记细胞组成的化合物及元素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图 表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方式 的信息传递缓慢,作用广泛,方式 传递迅速,作用准确 B高等生物体内,方式 的信息传递必需通过体液才能顺利完成 C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调节只存 在 ,多细胞生物生物生命活动调节存在 D人体内,方式 的信息传递经过血液循环,都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 C 试题分析:方式 1和 2都经过血液
3、循环,因此传输速度缓慢,而方式 3只经过神经纤维,通过电信号进行传递,因此速度很快;高等生物体内,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需要经过组织液;体液调节是要经过血液循环的,存在着负反馈调节。单细胞体内无激素调节,也不是所有的多细胞生物都能进行神经和体液调节。 考点:神经和体液调节 点评: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剂的途径和方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因某种关系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寄生关系结果是 “同生同死 ” B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C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铺食者的数量结果达到动态平衡 D竞争关系结果是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不会淘
4、汰其中一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属于互利共生, B属于竞争, C属于竞争, D属于捕食。 考点:种群间的物种关系 点评:识记 4种物种间关系的图示及关系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施用农家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 增加 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直接为植物提供 ATP,保证能源 为植物提供葡萄糖,促进淀粉合成 提供无机盐离子,保证植物的生长发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农家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无机盐离子、水和 CO2,供给地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点评:理解分解者的作用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右图所示为一个食物网(能量
5、传递效率按 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三营养级 C若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昆虫的总能量为 m1,鸟的总能量为 m2,则M=m1+ 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 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 55A 答案: D 试题分析:鸟和昆虫都属于初级消费者, A错。鸟占有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错。能量随食物链的增加而逐级递减,有消耗, C错。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 A时,直接需要植物的能量为 5A,从昆虫处需要 5A,折合植物 50A,故共需要
6、55A的能量由植物提供。 考点:能量流动的特点 点评:识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比较不正确的是: A Y2的质量大于 Y3的质量 B 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 中小球藻的质量 C 中水的质量大于 中水的质量 D试管 的质量大于试管 的质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反应过程中,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中的氧。故 Y2= Y4 Y1= Y3。二氧化碳进入植物细胞形成有机物,故试管 中水的质量大于 中水的质量。 考点:光合作用 点评: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转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符
7、合对叶绿体、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正确说法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 CO2C 3C 6H12O6过程,线粒体中可发生C6H12O6C 3CO 2的过程 B ATP和 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膜系统,都与细胞能量转化有关,都具有母系遗传的特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葡萄糖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 A错。在线粒体中,水的分解产生 H, 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 B错。化学能如 ATP转化为光能不在线粒体中, C错。 考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点评:识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8、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疯长表现恶苗病与赤霉素的作用有关 B萘乙酸、 2,4-D 、吲哚乙酸都可以称为生长素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乙烯为一种气体激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 B 试题分析:萘乙酸、 2,4-D都是生长素的类似物,故 B错。 考点:植物激素 点评: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在 a、 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 3个神经元,含有 2个突触 B如果 B受刺激, C会兴奋;如果 A、 B同时受刺激, C不会兴奋。则 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9、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 负 D若 ab=bd,如刺激 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 2次 答案: D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快,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慢,但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只能有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刺激 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 1次 . 考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点评:理解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下图是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示意图,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若处于顶端优势的顶芽处生长素浓度是 B点,则该植株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以是 D点 B在 FC的范围内都能促进生长 C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也可以用该图来解释,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如果是 E点,
10、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可以是 F点 D在太空中(重力为 0),生长素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促进越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不管是在地面还是在太空,都一样。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植物的生长, D错。 考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深刻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理解图示,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直接破坏了该害虫种群的( ),使种群内个体不能正常交配,从而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使种群个体不能正常交 配的原因是破坏了害虫的性别比例。 考点:种群的特征 点评:
11、识记种群的特征及于种群数量的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显微镜镜盒中有 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无螺纹,丙、丁镜头一端皆有螺纹。甲长 3cm,乙长 6cm,丙长 3cm,丁长 5cm。若为了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合理的镜头组合为: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目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放大倍数越小,故选 C 组合。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 点评:识记显微镜的结构,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在培养酵母菌的瓶内测得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和产生酒精的摩尔数之比是2:3,由此可以估算出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
12、碳的产生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3 D 3:4 答案: B 试题分析:无氧条件, 1摩尔葡萄糖产生 2酒精和 2CO2;有氧条件, 1摩尔葡萄糖,消耗 6摩尔氧,产生 6摩尔 CO2。故选 B。 考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点评: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消耗和产物之比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证明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某同学制订下列实验方案: (1)步骤: 取 1支试管注入 2ml浆糊 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向试管内加入 2ml唾液 往试管中滴加 2滴碘液 将试管振荡后放十分钟 观察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2)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下列
13、选项不属于该实验不足之处的是: A未设立对照实验 B实验结论错误 C步骤顺序颠倒 D不能用碘液检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实验无对照试验。实验结论应与证明结论想对应。步骤 和 颠倒。 考点:对照试验 点评:识记对照试验的对照原则及注意事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某地区的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总能量分别是 W1和 W2,发生以下哪种情况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 W1 5W2 C W1 10W2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是下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超过上一营养级的 20%。 考点:能量流动 点评:识记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比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有: 一块
14、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属于一个种群 一个酵母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皮肤属于上皮组织 太白山森林公园的全部动 物及绿色植物是一个群落 地球上所有的无机环境圈层和所有的生物统称为生物圈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B 试题分析:皮肤属于器官,群落包括自然区域中所有的生物。故 错。 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点评: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如图甲, A代表清水, B、 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发生变化时, H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 B的浓度大于 C的浓度 B
15、图乙中 B的浓度等于 C的浓度 C图甲中 A中水分子扩散到 B的速率大于 A中水分子扩散到 C的速率 D图乙中 A中水分子扩散到 B的速率等于 B中水分子扩散到 A的速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对,因为乙图为稳定情况,此时 B内溶液的体积大于 C,所以开始时(甲图), B的浓度大于 C。 B错,分析一下这个。理论上说, A中是清水,B、 C中都是溶液,无论如何稀释, B、 C中的浓度再低,溶质的量也永远比 A高,这样说来, B、 C应该无限吸水才对。但是,由于管是竖直放置的,所以水有一个重力,压向半透膜,这个压力与渗透压反作用,抵消掉把水从 A压进 B和 C的压力。乙图,系统达到平 衡,所
16、以相当于重力完全抵消掉渗透压力了。B和 C中水柱高度不同,所以重力不同,也就是 B、 C的渗透压力不同,即浓度是不同的( B柱中水多,即压力更大,所以乙图时 B的浓度仍是略大于 C的)。 C对,浓度差越大,水分子扩散速度越快。 A对所以 C对。 D对,由于液面不再变化,所以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 A向 B和 B向 A的速率肯定是相同的,否则水柱高度就会变了。 考点:渗透吸水 点评: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识记渗透吸水的条件,是解决本体的关键。 下列有关 “一定 ”的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生物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一定导致生物的进化 抗体、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17、等大分子物质一定都存在于内环境中 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 37 动物体内的激素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 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A全部正确 B C D全都不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蓝藻无叶绿体和线粒体,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有氧呼吸。生物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经过自然选择后才有可能引起生物进化。血红蛋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 37 ,但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这个温 度。动物体内激素本质有三种: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和固醇类。地理隔离不影响个体交配。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识记生命活动及生物进化的细节知识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右图表示某植物生长和
18、温度的关系 ,由图可知: A昼温为 25 时,植物生长最快的夜间温度是 15 B若处于恒定温度温室内,当室温 12.5 时,植物将停止生长 C昼夜恒温为 25 时,该植物一日利用的 CO2的量与昼温 25 夜温 10 时相等 D夜间温度为 5 时,一昼夜该植物没有有机物积累 答案: A 试题分析:昼温为 25 、夜温为 15 时,一日干物质的积累量最大,这说明此时的温差最适合植物生长。当室温低于 12 5 时,还有有机物积累,这说明此时植物还在生长。依图曲线可见,对于 25 而言,夜间 15 积累的有机物比10 还多。夜间温度为 5 时,应指明白天温度才能得出结论。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理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省 宝鸡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