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图中洋流处放一漂流瓶,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 A欧洲西海岸 B亚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北美洲西海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经纬度和海岸线,可判断图示洋流为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暖流,巴西暖流接着发展成西风漂流,再发展成非洲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因此最有可能先发现漂流瓶的地区是非洲西海岸。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根据图地信息可判断出此处为南美洲东海岸一部分,洋流为巴西暖流,再经西风漂流可到非洲西海岸(本格拉寒流)。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图中洋流巴西暖流对陆地环境的影
2、响:暖流对相邻陆地环境有增温、增湿作用。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2.3亿人次,同比增长 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题。 【小题 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小题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小题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说明当地经济条件好,工人收入高,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为经济因素;北京等地的学生流,说明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影响高等院 校较多,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具体方面如下图所示: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水平 C生产
4、能力 D消费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两者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能利用的资源越丰富,故两者呈正相关;人口的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量越大,则人口容量越小,两者呈负相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可从区外调入所缺少的资源,则人口容量越大,两者呈正相关。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资源、科技、人口消费水平和地区开放水平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它描述了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 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
5、差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意指平原地区的花已经谢了,但山上的花刚刚开。反映地势差异导致的自然带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平原地区和山上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体现山地垂直地带性。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B C D 【小题 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小题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 B 和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6、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故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则人口数量达到顶峰,而 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小题 2】图示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率约为 0,判断为发达国家,故选 C项。 【小题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应处于成熟阶 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注意:( 1)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人口数量就会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 时期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2)目前呈现人口负增长,只有德国符合
7、。 下图是 “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 【小题 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和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分别是 A A国和 B国 B D国和 B国 C A国和 C国 D C国和 D国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比较四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A国的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为发展中国家,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 【小题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塔底越宽塔顶越尖,表示少年儿童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征;塔底越窄塔顶越宽,表示老
8、年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特征。有图可知, D国年人口比重偏大,故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D国。 B国男性中年人口明显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 B国发现了一 个大型的矿藏,吸引了大批年轻的男劳动力迁入。故小题 2选 B。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是基础题,常规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读 “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 ”,回答。 【小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
9、 6000、 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 答案: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木桶的 “短板效应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 “限制因素 ”。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差异。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资源和经济条件下,一地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
10、 16亿);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 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等的前提下,一地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大约 89亿)。 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与其目的一致的是 A上海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 改善城市环境 B伦敦附近建设八座新城 改善交通拥挤 C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 减缓城市化进程 D东京建造多层高架道路 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海扩大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故 A对;伦敦附近建设八座新城,是为了减轻伦敦的压力,分担伦敦的职能,故 B错;北京限制重工业的发展,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故 C错;东京建造多层高架道路,是为了改善交通拥挤状况,故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发展措
11、施与其目的一一对应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试题实际为判断题,较为基础,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一一分析即可作答。 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大范围的酸雨危害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D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答案: C 试题分析: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出更多的尾气,导致更加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使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和环境污染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家庭轿车大量使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人们出行范围,但是由于大量尾气排放也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读 “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 ”,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反映地
12、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 (纬度地带 )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经度地带 )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小题 2】图中各地人类活动最合适的是 A甲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乙发展水稻种植业 C丙发展大牧场畜牧业 D丁发展水产养殖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因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南北延伸。 【小题 2】甲地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因为甲地为荒漠,自然环境太差;乙地为草原,适合发展畜牧业,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丙地为树林,水分条件好,不适合发展大牧场畜牧业;丁地为海域,可以发展
13、水产养殖业。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学生结合题文联系课本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另外还需注意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 然规律,这样才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难点突破】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表现 分布 例子 水 平 地 带 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在地表不均 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更替 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非洲沿东经20度南
14、北方向自然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使水分递减 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海岸方向方向更替 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陆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
15、坡低。 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读表回答题。 水价 (元 /吨 ) 有效利用率 (%) 广州地区 0.3 33 京津地区 1.6 52 日本东京 14 87 【小题 1】该表说明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张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小题 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表格
16、主要反映的内容: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两者正好呈正相关。 【小题 2】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水资源丰富,而北方水资源少。 考点:本题考查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地理信息。表格反映的主要内容是水价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呈正相关。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我国南方水资源较丰富,而北方水资源较少的原因。 高山林线是指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是 “中国高山林线高度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叙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A我国 A B、 A C的纬度变化更明显 B我国北方高山林线的经度变化更明显 C
17、理论上广东林线应高于 3400米 D同纬度比较,一般我国东部林线高于西部 【小题 2】导致图中 A B、 A C沿线高山林线变化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降水差异;气温差异 B海陆差异;纬度差异 C地形差异;降水差异 D地形差异;纬度差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 题 1】读图可知,在 30N以北地区,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变化,而 30N以南地区,经度变化比较明显;同纬度比较我国东部地区林线相对较低;从图中读出, 3200米林线从安徽省以南经过,理论上安徽林线应低于 3200米。 【小题 2】由图可知, A-B地形区依次是第三阶梯的长江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陆丰市 碣石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