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甘肃甘谷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甘肃甘谷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甘肃甘谷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甘肃甘谷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形成了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而分封制度是以宗法制为核心,故本题选择 B项; A属于商朝特点; B说法错误,当时周天子尚未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D属于郡县制。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项正确; A材料中
2、没有显示; C项错在独特; D项没有反映 “大臣拉帮结派 ”的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 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条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依据材料可知该学
3、者从积极方面评价近代条约。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法制化、税收制度更公平、透明。故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条约制度。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 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 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观点显然不适合用于评价 ( ) A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B北伐、西征和东征 C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D资政新篇的颁布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分析材料和相关所学,在马克思看来,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他原认为是 “革命 ”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实际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但是资政新篇的颁布表明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有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某历史学家认为: “严格说来, 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 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
5、断 “”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 “新政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 ”说明是完全反对西方文明的义和团运动,故 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的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 团运动。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 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
6、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反映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和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D项。 A、 B、 C都发生在 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影响。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
7、中写道: “10月 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 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 ,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是因谣言害怕清政府的清洗,怕丧命,表明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8、 武昌起义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社会生活实际发展速度慢,没有达到应 有的水平,所以只是在微弱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故 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9、主革命 辛亥革命 背景。 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五四运动 遂接受世界革命新思想 ”、 “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可以分析的出这是指的无产阶级革命。故选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在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C 项错误,武装革命和
10、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是实现了这两点; D项错误,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前途并未指向社会主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 题词是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当时孙中山为实现 “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组建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 B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C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D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1924年 11月
11、,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 “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的信息可知是孙中山准备进行北伐,推翻北洋军阀政府,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 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5.24)这说明当时( )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
12、合中国实际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但并不能表明俄国人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因此 D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 B错误; 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 1935年 2月写下的忆秦娥 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 “从头越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
13、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在 1935年 2月 ”说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获得了新生,故本题选择 C项。 A、 B和 D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 道: “从 1937年 7月 7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 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B
14、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材料中的时间是从 1937年 7月到 1938年 10月,这是抗日战争的 “防御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者。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毛泽东说: “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 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 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该军事行动的 “战略作用
15、 ”是 (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 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 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说明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 C是辽沈战役; D项是三大战役意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C
16、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答案 :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故本题选择 B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到: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对此解读准确的有 ( ) “巴黎公社 ”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劳动群众 ”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代表 ”是指公社委员 “新政治制度 ”
17、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背景看 项解读正确;从过程和性质看 两项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从材料中 “萌芽 ”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 C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背景及影响。 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 “西方的挑战 ”最主要是指 (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
18、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 “修约 ”,扩大市场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分析:根据 “19 世纪中叶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 ”可知: 19世纪中期,所谓 “内部事务 ”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 “修约 ”,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 片战争故故答案:选择 D项。 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可以排除;瓜分中国发生在 19世纪末, B错误;资本输出,垄断经济也是在 19世纪末, C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
19、次鸦片战争。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 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英国史学家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认为鸦片战争
20、是英国为了商业贸易而进行的战争,中国史学家从中华民族的立场出发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以此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当今文明史观下鸦片战争则是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碰撞,故本题选择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1919年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英国 “光荣革命 ”开创了议会制 B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
21、力。英国议会早在 13 世 纪已经确立,美国总统不需要向议会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无法掌握完整的立法权,故本题选择项,故 A、 B、 D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西方代议制 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 “中国梦 ”,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 “中国梦 ”是( )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
22、于秦始皇当时的 “中国梦 ”是说明秦始皇想结束长期混乱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皇权集中,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故 A项正确; B是在战国时期推行; C属于唐朝政治制度;D属于 明朝政治行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 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 “封建政治
23、 ”为分封制,“郡县政治 ”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 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 D项错误。 B项正确,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度。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叙述不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甘肃 甘谷 中高 上期 第一次 检测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