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设在番禺 (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全部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 A、 C 项正确;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 项正确;
2、郡县制下地方官员不再拥有封地, B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促进 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并不是
3、享有高度自治,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所以排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不矛盾,相反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 正确;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收集 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
4、熟的标志是 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项 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海合作组织无关; D项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 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
5、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 ” 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结束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71年 7月,尼克松总统提出用谈判而代替对抗的外交思想。美国并没有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排除 ;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冷战对抗的表现,亦可排除。结束越南战争、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
6、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可以看出法律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必拘泥原有规定, B项正确; A、 C、 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
7、书简中写道: “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为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
8、这对于印第安人则意味着( ) A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 B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 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 D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势力的衰落;但欧洲殖民者开始对美洲进行血腥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深重灾难,给美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在出版于 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
9、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 “1759年 ”、 “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 ”、 “不得人心 ”、 “威胁社会稳定 ”,此时的英国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矛盾出现,材料的意思是指如果社会 分配不公,引起工人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人运动的兴起。由于此时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所以可以排除 B、 C、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
10、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代写上 “阿里斯提德 ”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 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A广泛性 B盲目性 C随意性 D公正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故选 D。 考点:古代
11、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光荣革命是英国向民主社会过渡的第一步, C、 D两项夸大了光荣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仍然是君主国家, B项错误; 1688年 “光荣革命 ”后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
12、握政权,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项是正确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有学者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13、力。材料中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说明了作者重在强调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材料无法直接体现; 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世界市场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浦东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或大小层次关系。 A项、 B项层次关系混乱,容易排除。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苏联现代化道路上的两个阶段,是并列关系,不符合题干要求。 D项只是时间先后关系,不是事件之间有上下等级关系。 C项的三个事件是层层递小的关系,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
15、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 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4年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时代结束,政协的职能发生转变,变为 “协助国家机关、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即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 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6、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945年 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 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期盼着 (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把握关键词 “1945年 ”、“重庆 ”。 1945年 8月,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代表了中国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 ”的心声,即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故选 B。 考点:
1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 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 “为器同物者, 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 ”金布律要求: “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 ”对以上记录认 识准确的是( )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C统一度最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答案: D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提到了秦律对于 “为器同物者 ”(即手工业)和 “买卖往来 ”(即商业买卖)的规范,故 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18、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意义。从材料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
19、体现的是官僚政治,故 A 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公元前 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 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法令的内容 “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明
20、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 A、 B、 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某条约规定: “(一
21、)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 ”说明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的重庆,再根据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只交所定进口税 ”说明列强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这些信息都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湖北省 武穴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