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高二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论语记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有君主的样子,臣子应该有臣子的样子,父亲由父亲的样子,孩子应该有孩子的样子,这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点。周礼即是西周的等级秩序,故选 A。 B项是孔子的政治观点,材料未体现; CD项是说的孔子的德治理念,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孔子的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
2、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 “棱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 ” 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 “民主原则 ”体现在 A颁布 “解负令 ” B发放公职津贴 C组成 “四百人会议 ”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 BD项是在伯利克里时期出现,因此排除; A项是梭伦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体现不出民主原则来。 C项成立四百人议事会,成员有抽签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的色彩。关系 C。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
3、: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拿破仑说: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 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以下对“这样 东西 ”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适应了资产阶级需要 D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答案: B 试题分析:拿破仑说的他的永垂不朽的是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该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而成的,适应了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打
4、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因此 ACD都是正确的。 B项说是君主立宪政体说法错误,没有搞清楚拿破仑说的是什么。 考点:拿破仑法典 点评: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的法典,有效地规范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调节了社会关系。他 的出现,推动了法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法典为后世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 殖民地或领土。 ”这一“条例 ”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
5、 “商业革命 ”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条例的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了荷兰的发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故选 B。 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 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项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 考点:英荷战争 点评: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发展起来。 1716 年左右,一位皇帝曾言: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当时
6、“西洋 ”的英国已经 打败法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的基础 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 在物理学上取得突出成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项错误,应该在 1763年; 正确,英国在 18世纪确立责任内阁制; 错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应是在 19 世纪 40 年代; 正确,牛顿经典力学建立。故选 C。 考点: 18世纪初的英国 点评: 18世纪初,在政治上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确立,国王 退出内阁,首相逐渐的出现并掌握行政权,经济上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对外扩张加速进行。科学上近代的科学建立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瞿秋白在 1921年 5月 1日的日记中
7、写道: “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 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 ”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前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的生活非常贫困,到了后期,苏俄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可以进行市场交易,这是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选 C。 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是在 1925年; B项是造成1921年困难的原因; D项是在 1930年进行的 .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
8、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美国首都华盛顿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 高点 “国会山 ”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 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奠定这种建筑规划格局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是由 1787年宪法规定的。故选 D。 AC项分别为英国和法国的文献,排除; B项是在 1776年制定,主要是宣扬了自由
9、民权理念。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 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985年,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邓小平的这一判断说明 A美苏关系走向全面缓和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邓小平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不发
10、生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因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的主题。故选 C。 A项错误,应该是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 B项是在 1979年; D项说法错误,只是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同时危机与动荡并存。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 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11、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 平行线可以交叉 ”“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 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12、考点:相对论 点评: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提出来的量子力学。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当代世界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 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重点讲解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和改革过程中计划和市场关系的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和两
13、极分化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 D。 A是在十一 届三中全会; B项并非根本问题; C项是在十四大提出。 考点:邓小平南方谈话 点评: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分水岭。这一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也需要掌握。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 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
14、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但是也有一定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应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对该政策进行完善。故选 D。 A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 C项明显错误。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如果为下列三幅
15、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和大跃进,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故选 B。前两幅图体现的是项社会主义过渡,第三幅图是在 1958年,当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C项说法明显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个过程;一五计划是在 1953年开始, 1957年结束。因此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点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在探索中,又成功地经验,也有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
16、了左倾错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经济建设的成就也需要掌握。 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 “塞私门之请 ” B废除 “世卿世禄 ”制度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 “田里不鬻 ”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开阡陌,废井田的主张,实质上是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故选 C。 A项是说的商鞅变法的公正。 B项说的是政治方面,实行县制; D项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原则,不许买卖土地。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
17、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 “新皇帝 ”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 等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故选 B。 AC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但是材料未体现; D项是秦始皇在经济领域里加强统一的重要举措。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8、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除此之外,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 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 A项
19、。 B项说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未体现; C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点评: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宗充分发挥丞相的作用,并且使他们相互的限制,确保了皇权的大权独揽。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历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需要学生掌握: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 “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 ”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 “乏人 ”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范
20、仲淹的条陈中主要说的是科举制专考辞赋,难以选拔真正地人才,需要在考试内容上进行变革,以解决人才危机的局面。因此 ABD均正确,都是范仲淹提到的内容。 C项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的问题材料未涉及。故选 C。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也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 战争引发的 ”。这次 “反思 ”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摸底 高二下 期末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