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西周的创制 ”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 C “共主 ”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 ”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西周到秦朝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带有明显的血缘色彩,并且地方有
2、较大的自主权。因此 ABD均正确。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制度的形成,因此秦朝才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 C。 考点: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 的局面。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公民大会每隔 10天集会一次, 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 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
3、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 10个部落各选出 50人。这 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上述叙述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公民大会由选举产生,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五百人议事会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能体现人民主权的有 ,体现轮番而治的有 ,故选 A。 错误,根据材料 “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 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 ”可以看出,公民大会成员不是选举产生的。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
4、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此外,也要知道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特点的主要体现。雅典民主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民主的原则到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十二铜表法第 9表公法中规定: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能够体现 保护平民的利益 城邦的僭主政治 依法治国的思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对刑事 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 ” 体现 ;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体现 。故选 A。 错误,罗马此时
5、是共和制时期。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 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是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答案:
6、 A 试题分析:关键句: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故选 A。 B项错误,美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C项错误,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意味着抛弃了君主制; D项错误,并非 “宪法方面的胜利 ”。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保留原来的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核心,责任内阁制是其重要的特征,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共进退。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
7、提案弹劾,被迫交出权力。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 A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美国众议院弹劾总统,体现的是权力的制衡。故选 B。 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原则,虽都是要依据法律而运作,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D项说的是国家的组织形式。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
8、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 、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819年 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器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指 A蒸汽机 B电动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明这位伟人的贡献涉及到机器领域。 BD错误, 1819年尚未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项与机器无关,是手工机械。故选 D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未来
9、的创造发明创造了条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的成就,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同时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也使得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工业革命的成就、意义等也需要掌握。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 “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组建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欧洲 ”、 “经济手段 ”、 “苏联 ”可推断出 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
10、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B项是政治上的手段,其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D项是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因此 BCD均错误。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 模的运用。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
11、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故选 C。错误,赫鲁晓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项错误,应该是限制在经济方面; D项错误,应该是戈尔巴乔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苏联建立了斯大林体制,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是日益明显,僵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等纷纷进行改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对于三者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需要掌握。 1
12、985年 ,邓小平指出: “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 ”, “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是有可能的 ”。邓小平的这一判断说明 A 美苏关系走向全面缓和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本题中 ABC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 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 B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C项说法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仍然未形成,只是多极化趋势。据此,本题选 D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
13、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只有对当今的国际形势有着明确和清晰的判断,才能指导我们的建设。邓小平同志在 1985 年高瞻远瞩地对世 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 21 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 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A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 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片型选择
14、题,读图审图是审题关键。 A项只符合第二幅图片; C项只符合第四幅图片; B项与 D项相比, B项更能符合题意,体现的是党的伟大历史作用,而党的发展历程侧重的是发展的党的发展阶段,与题意不符。 考点:共产党的历史作用 点评: 20世纪 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 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开始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1927年开始进行了土地革命; 1937年开始领导了抗日战争,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随后领导了新中国 的建设事业。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
15、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体现了农业政策。 A项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项是实现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不符。 D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C。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16、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话中的 “乌托邦梦想 ”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运动 C三大改造 D “文化大革命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仅仅靠精神的力量 ”来发展经济,即可看出 “乌托邦梦想 ”指的是 “大跃进 ”运动,故选 B。 “文化大革命 ”主要是政治运动,经济建设中
17、的空想性不很突出,排除 D。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都是正确的决策,排除 A、 C。 考点:大跃进运动 点评: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曾就中国古代某制度评论说: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这一制度是指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关键字眼 “对任何人开放 ”、
18、 “ 足够的学养 ”可以看出是 凭才能选择人才的制度,故选 D。 A靠血缘关系, B靠品德与声望为主, C靠门第为主,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科举制更注重才能和公平,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 ”的休养论, “格物 ”、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
19、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家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等伦理道德,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故选 D。 ABC项都是理学家的目的,但是都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其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犁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 “家有良田万顷
20、,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专制制度的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 “明清之际 ”, 材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这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治的内容; C项错误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D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材料只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商业的繁荣。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
21、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重视商业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和观念。 文人画是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 C作品通过梅来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 A作品为风俗画, B作品为彩陶画, D作品为写实人物画。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的绘画 点评: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中国的绘画宋以前主要是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由于理
22、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风情画大量出现。 黄河清在 “洋 ”族词的兴衰一文中说: “洋人 、 洋务 、 洋布 、 洋行 、洋楼 、 洋炉 等 洋 族词日益增多,在 19世纪中期至 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 有 400多个。 ”“洋 ”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列强侵略的加剧 西方文化的渗透 崇洋风气日盛 政府的大力倡导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西方的文化也不断渗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随之也发生不少变化。社会上衣食住行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风气渐盛。因此 正确,但是该时期
23、“洋 ”族词的增多社会发展中外交流的产物,政府并未倡导。因此 错误。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涉及到带洋字的称谓不断增多就能看出;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 20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泰州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