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书 艺文志序载: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 ”可以推断出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又依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2、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可以判断是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取合诸侯,因此 D符合题意, ABC三项时间特征与此不符。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出现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提出此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理解,史料的大意为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
3、“爱人 ”,体现了墨家思想中 “兼爱 ”的理念,故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墨家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A楚辞、宋词、唐诗、汉赋 B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C汉赋、唐诗、汉赋、宋词 D楚辞、唐诗、宋词、汉赋 答案: B 试
4、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准确掌握,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宏,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是汉赋。 是杜甫诗歌,属于唐诗, 是唐后 主李煜的著名词虞美人,属于宋词。 是先秦楚国屈原的名句,属于楚辞。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汉赋、唐诗、宋词、楚辞 下表的日文写法是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此书体的大家是 ( ) 平假名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书法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A表述不合史实,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时间不符; BC 表述有误,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 D符合题
5、意,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草书,而怀素是唐朝草书大家。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中国古代书法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
6、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 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作用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 “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 “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的感生电 动势 感的大小和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等成正比 ” “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 “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 A 赫胥黎 法拉第 爱因斯坦 牛顿 B 达尔文 法拉第 普朗克 牛顿 C 赫胥黎 牛顿 爱因斯坦
7、伽利略 D 拉马克 牛顿 普朗克 伽利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科学家们贡献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是普朗克量子理论; 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知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进化论 经典力学体系、生物进化论、量子论 洛克说: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 )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 充分享有自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8、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洛克思想观点的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材料意在说明法律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由,并没有体现法律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材料也没有体现 “限制政府的权力 ”,因此 A、 D表述不合题意。联系古代、近代的法律制度可知,法律是维护统治的一种工具,并非专门为保护人权而设立的,因此 C项也错误。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洛克思想主张 法国学者费奈隆 (16511715) 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 ,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作出的判断未
9、必正确 雅典的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主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信息,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局限:高度发达的直接民主,但这种民主容易被个别野心家利用。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并不享有决策权,故 中的 “全体雅典居民 ”说法错误。 “公民在演说诱导 ”的说法不合雅典的史实,故 正确,民众很可能受到演说家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故 正确。故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早在 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 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ilent Spring)一
10、书,书中的标题如 “不必要的大破坏 ”、 “再也没有鸟儿叫了 ”、 “死亡的河流 ”、 “自天而降的灾难 ”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人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 始于美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 “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 ”反映了科技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水平质量提高,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是一把双刃剑,据此 A 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11、 科技的双重影响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 若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多个国家了。 ”这主要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能够凝聚人心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 “中国人 若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 多个国家了 ”可得出中国有统一的文字,中国的文字维系了中国的统一,据此可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
12、发展,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子的演变与影响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 “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 ”而进行的研究 “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中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前者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知识的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 “属于前者的 ”即 “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题干中第一类发明的描述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即机器发明是
13、建立在生产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属于这一类发明的是 ;题干中对第二类发明描述反映的是第二次革命的特点,即机器的发明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属于这一类发明的是 。正确案答是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 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
14、: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 兴起,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而三大发明在中国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打破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状态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据此 BCD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 ,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 ,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 ,或是修士、修女 ,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
15、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 ) 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否定基督教 教权高于王权 反对专制王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中提出 “因信称义 ”;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简化天主教圣礼等主张。马丁 路德的改革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
16、了 道路。本题 项说法与所学不符,分析材料,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下图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 A提倡复兴古典文化 B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突出现实社会中 “人 ”的巨大作用 D痛斥资本主义是是非颠倒的罪恶社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B是图片反映的是启蒙运动的作用, A、 C、 D不属于其影响,其中 A为文艺复兴的主张, C为智者学派的主张, D项没有出现在启蒙思想家的描述中。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
17、动思想内容 牛顿: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世纪初 “站在 ”牛顿肩膀上观察时空,且比他 “看得更远 ”的科学巨人是 ( ) A门捷列夫 B达尔文 C诺贝尔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20世纪初 ”,站在 “牛顿肩膀 ”上,而且是 “观察时空 ”,由此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只能是爱因斯坦。因为他在 经典力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提出相对论。故选 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 “
18、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 ”、 “文革 ”中的 “批林批孔 ”、当前的 “孔子热 ”,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 “命运 ”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即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态度,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为现实服务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
19、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据此 A符合题意, B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B强调了历史让人通晓过去 ,后人从历史汲取经验教训, C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答案:选 A。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史学客观性 参加 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美国 ( ) 不需建立统一的美利坚政府 采取措施防止个人权利的膨胀 建立公共权力机关协调社会矛盾 政府权力不应受任何力量的制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20、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由于人的自私和无穷的欲望,使人无法像天使一样,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防止专制独裁的发生, 因此 符合题意,而 A B D 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且违背美国的史实。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
21、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而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 “无为而治 ”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据此 B 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故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 ,1580年至 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 ,许多人被迫害致死 ,其中 95%是女性 ,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 “排巫运动 ”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西 赣州市 十二 重点中学 高二上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