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88年 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仁 “即 “仁者爱人 ”,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 “跪着造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他敢于挑
2、战传统思想 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有人评价康有为是 “跪着造反 ”,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 决裂。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
3、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 “器物 ”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制度 ”制度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 D在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 大的是 A日本的 “遣唐使 ” 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
4、拉伯的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差不多与伟大的中华文明并驾齐驱而名列世界文明的前茅。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非常发达,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伊斯兰世界处于欧亚非大陆的交接地带,她自然就成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中继站,且本身以其特有的合成文化给世界文明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就是在中世纪通过伊斯兰文明传入欧洲的。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 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 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5、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 1917年新青年 4卷 1号。这首诗反映出 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 “真率 ”与 “质朴 ” 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文学革命 ”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 “1917年 ”“新青年 ”这些字眼中可断定, 表述均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中国古代文
6、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 B正确。 A不对,这是在近代中国; C不对,这到后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D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诗、词、曲、小说。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首先社会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
7、大众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此处的三民主义应为旧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把斗争矛头直指腐朽的清政府和封建专制制度,因此首先解决的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 ”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答案: B 试题分析:邓小平认为,搞理论争论,就会贻
8、误时机,错过发展机遇。空洞的争论无济于事,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应该大胆地实践,大胆地试,先不要下结论,干了再说。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 “猫论 ”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量、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都要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 ,反映的思想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其中论十大关系 A是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 B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方针 D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9、社会的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实现国共合作 领导北伐战争 提出 “新三民主义 ” 确定 “三大政策 ” 颁布临时约法 A B C D 答案:
10、 C 试题分析:注意把握时间: 1922 年。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 1922 年后的)努力是:孙中山于 1924年 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 “三大政策 ”,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颁布临时约法是在 1912年;北伐战争兴起于 1926年,而孙中山 1925年 3月 12日去世。因此 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 ”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
11、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 ”可见孙中山强调要效忠于国家,反对效忠于封建朝廷,实际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提出。 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会议期间多次表明: “如果同志们要为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为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由此,你可以推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答案:
12、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归功他一个人,认为自己只是党的一分子,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革命斗争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联系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不断解放而逐渐丰富完善起来的。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开始冲破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在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D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在这次大会上跨越了最后一道藩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被正式确立。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此观点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14、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 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可知是强调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取得像西方那样的社会效应, AC 虽有道理,但与题干核心意思不符; D说法过于绝对化。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下列言论与 “中体西用 ”思想相符的是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15、。 ”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体西用 ”思想属于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 ”这一思想的作者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出自汉代大儒董仲舒,因此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
16、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 “忠臣宁 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 B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 “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D孔明: “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答案: B 试题分析:儒学用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将儒家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 A、 C、 D三项都反映了忠君思想,符合宋明儒家思想的观点。 B项与题意明显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评论二: “其
17、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介绍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情况,而资政新篇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天演论是介绍进化论,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宣扬变法的文章,而且海国图志更凸显题干中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 ”这一主旨,即 “师夷长技以制 夷 ”,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
18、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 ”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 “罪己诏 ”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A “天人感应 ”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C “大一统 ”的主张 D “三纲五常 ”学说 答案: A
19、试题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 “伤败 ”,因 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 “朱子高于孔子 ”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
20、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这副对联强调了眼、鼻、眉、胡联系和发展的关系,也恰恰是朱熹和儒学继承和发展关系的写照。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熹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联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 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
21、,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 儒,乙 墨,丙 法,丁 道 B甲 道,乙 儒,丙 墨,丁 法 C甲 儒,乙 法,丙 墨,丁 道 D甲 道,乙 墨,丙 法,丁 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对 “穿衣 ”的不同态度老考查诸子百家的观点和主张,有利于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甲的主张体现一种天道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乙的主张在强调一种等级秩序,属于儒家思想;丙的主张体 现出一种崇尚节俭的思想,属于墨家思想;丁是在强调统一,属于法家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
22、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 “你的天良何在 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 ”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 “存天理,灭人欲 ” B “知行合一 ” C “格物致知 ” D “致良知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中 “天良 ”“良心 ”可知雍正帝用良知作为衡量臣下的重要标准。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广西 玉林市 育才 中学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