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农业起源中心除西亚、中南美洲外,还有( ) A东亚 B南亚 C北亚 D欧洲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界农业起源中心除西亚、中南美洲外,还有东亚,尤其是中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 “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为流传 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 的佳话,当然这不是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 ”文章中的 “正确决策 ”是指实行了( ) A减租减息 B
2、土地改革 C农业集体化道路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减租减息是抗日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农业集体化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土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此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春天的故事唱到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歌中的两个 “春天 ”分别喻指 ( ) A “三步走 ”部署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 “南方谈话 ” C国企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是指 1979年中央决定在福建、广东两省试点,创办经济特区;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是指 1992年邓小平 “南方谈话 ”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84年 2月,邓小平说: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某些政策 ”主要适用于 ( ) A特区立法 B招商引资 C机构设置 D
4、关税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理解分析能力,注重开放的 “港口城市 ”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经济特区,只是继续了原来经济特区成功的一个方面,如招商引资等。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中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B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C内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 内地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 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
5、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对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相遇,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侵犯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D欧洲 /发
6、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欧洲人的角度,认为哥伦布推动地理大发现;从 美洲土著的角度则认为哥伦布推动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孤立、分散的状态,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 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
7、得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 ,在这里转化成为资本。 ”马克思这句话实质上揭示了 (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血腥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在欧洲以外直接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成为资本。 ”马克思这段话的前面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殖民制度给欧洲资本主义带来的好处,但在后面部分,马克思则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血腥性质。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8、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 )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 ”,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 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开展后的发明,排除 AB; D表述过于绝对化,因此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发表
9、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火车、轮船在 19世纪前期已经出现,飞机是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 1885 年卡尔本茨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发动的汽车,都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 ,因此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
10、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 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类洋货 ” 说明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 ” 说明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说明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因此 ABD理解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
11、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这表明曾国藩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 A向西方学习 B抵抗外来侵略 C维护清朝统治 D镇压人民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说明曾国藩认为兴办洋务、学习西方科技对内可以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可以抵抗外来侵略,从而维护清朝统治,因此选 C。 A是手段而非目的, BD是具体目的而非根本目的,而且对材料理解片面。 考点: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12、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 “实业救国 ”的热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BCD都是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正确分析, A说法错误,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3、期间,因此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 D。 ABC不能说是 “根本原因 ”。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
14、工业的兴起。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此,我国 (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一五 ”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说明毛泽东强调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到 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15、,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年底,提出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因此选 C。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开始于 1987 年十三大,排除 ABD。 考点:中
16、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对于(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也就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改造,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 ABD理解正确, C理解不准确,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
17、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地位,基本消灭了私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也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因此选 A。 B是在 1949年, C是在 1978年改革开放后, D是在21世纪初,都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 造。 成语 “五谷不分 ”,出自论语 微子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对此你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18、( ) A原始畜牧业出现 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当时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D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己经基本具备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五谷不分 ”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 “五谷 ”己经基本具备,这可以追溯到我国西周时期。 AB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出现, D是在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费正清(美国)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 “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 ”其主要表现是( ) A出现了 “市 ” B坊市布局整齐 C城市布局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D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
19、业市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在宋朝以前就已经出现, D在明清时期出现,宋朝时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 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该城市是( ) A上海 B宁波 C香港 D广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这是清廷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大转折,即针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厉
20、行闭关政策,只准在广州一口贸易。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明清时期该政策最主要的影响( ) A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明清时期该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21、“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某电视剧出现了 “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 ”的场景,我们可断( )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 ”说明政府实行 “海禁 ”“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结合所学知识,这最有可能是在明清时期,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1520年 11月 28日,我们进入太平洋。在 3个月 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是爬满虫子的粉渣。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北京 房山区 周口店 中学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